建党100年征文(4)金玉时:迟到的入党宣誓,——我的入党故事

陈丕地CHENPIDI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迟到的入党宣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入党故事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玉时</p><p class="ql-block"> 1982年1月,我接到了学生党支部的通知,我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那年我24岁。</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大学毕业分配,学校公布了第一稿分配方案,据说我的去向是北京。</p><p class="ql-block"> 双喜临门!</p><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10月和12月,经过初试、复试,我考入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作为边境小城,考出一个大学生还是新鲜事,父母姐妹高兴、亲朋好友祝福。那时,我们的口号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 class="ql-block"> 4年的大学生活紧张而有序,短暂也漫长。在我发奋苦读之际,还经历了家庭的重大变故——1980年8月1日,病重一年的父亲不治离世。化悲痛为力量,我越发刻苦。由于品学兼优,虽然年纪在班级倒数,但我有幸成为同学中在大学入党的两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通知我时,党支部书记殷殷期待: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要不愧党员称号。并解释:现在同学们都在忙着毕业分配,己抽不出时间召开支部大会了,你的入党宣誓就到新单位进行吧。</p><p class="ql-block"> 分配方案第二稿出来了,多了一个黑龙江省边境地区的名额。</p><p class="ql-block"> 系领导找我谈话说:第一方案没有边境地区的名额,后来你家乡的领导找到了省里,一定要让你们这些边境地区考出来的大学生回去建设边疆。所以学校只能按省里的文件精神,把你改派到了黑河地区人事局,希望你能够服从组织分配。</p><p class="ql-block"> “一棵红心,两手准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行动指南,也是深深扎根在我心里的时代呼唤,在毕业分配动员会上再次聆听到这样的声音和要求,因而并不感到陌生和意外。</p><p class="ql-block"> 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我愉快地打起背包,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家乡黑龙江省黑河地区。</p><p class="ql-block"> 根据所学专业,黑河地区人事局把我分配到了黑河地区建设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在把组织关系交给政工科长之时,我提出要求:由于忙于毕业分配各种事项,学校党组织没有安排入党宣誓,建委能否让我面对党旗,宣誓一次?政工科长见我执着恳切,痛快地答道:那你就和新发展的党员一同宣誓吧!</p><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61岁生日那天,我终于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向党庄严宣誓:</p><p class="ql-block">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p><p class="ql-block"> 这是神圣的一刻,这是书中描写的画面,这是在荧幕上才能看到的场景,这更是我梦寐以求、向九泉下父亲交上的第一份人生答卷,我的泪抑制不住地涌上来……</p><p class="ql-block"> 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的一份子,带着所学,带着憧憬,一心投身家乡“四个现代化”建设。之后,工作有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初心不变,直至今天。</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2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