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黎族船屋,位於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白查村四面环山,生态优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白查”在美孚黎系方言中叫“别岔”,黎语“别”是指有水的烂泥田,“岔”是指厚皮树。当时村边有一片烂泥田,田边长了很多厚皮村,故村子按黎语音译为“白查”。</b></p><p class="ql-block"><b> 相传,黎族祖先当年乘木舟登上海南岛时,由于没有栖身之地,就将木船翻扣过来居住。为纪念祖先,黎族后人就仿照船型建起了茅草屋。船型屋用泥巴拌稻草为墙,茅草盖顶,厚厚茅草一直从屋顶延伸到地面,犹如一艘艘倒扣的船,故称之为“船型屋”。村内现存船型屋81间。</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海南阳光照射比较强,白查村的船型屋在屋前屋后都会栽种椰树或其他树木,花草。用于遮阳和美化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白查船屋房门开在屋子的两端,屋内泥土地面坚实平整。屋子中间立有3根高大柱子,黎语叫“戈额”,“戈额”像征男人;屋子两边立有6根矮柱子,黎语叫“戈定”,“戈定”像征女人,意即一个家庭由男人和女人组成。</b></p> <p class="ql-block"><b> 船屋内已无人居住,还有一些遗留的生活用具。</b></p> <p class="ql-block"><b>破旧的门栓及建房时剩余的房柱</b></p> <p class="ql-block"><b> “三块石头一个灶”。“三石灶”是黎家屋里的传统灶具,在三块石头上面架上锅罐蒸煮食物。既方便又实用,即可取暖又可照明,灶烟还能驱蚊防虫。</b></p> <p class="ql-block"><b> 村子里还有一种小屋子,黎族人叫“隆闺”,这种小房子系黎家闺女长大成人后独居的“闺房”。“隆闺”也是黎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私密场所,一般都建在村头村尾僻静之处,或紧靠父母住房搭建,充满原始而浪漫的色彩。</b></p> <p class="ql-block"><b> 近似船屋和金字屋的谷仓即粮库,集中在村边兴建。谷仓以基石垫底,基石上方架着纵方木,铺上木板,顶端架圆粱,仓顶由竹木架设,以茅草盖顶,谷仓内外再糊上一层粘土,具有防火防潮防鼠的实用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白查村的船屋都是由木料和茅草搭建,防火任务相当艰巨,稍有不慎即会引发火灾,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毁之一炬。在屋外屋内设置了很多灭火设施,定立了“防火公约”,“安全管理值班制度”等。</b></p> <p class="ql-block"><b> 白查村船屋匀由木料、茅草搭建,有些船屋年久失修,倒塌,及待抢救。</b></p> <p class="ql-block"><b> 白查古村原住有71房350多人,90年代民房改造整村搬迁至新村。现在的白查船型屋古村落是海南省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代最久的黎族传统古村落。是千百年来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是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一朵奇葩。被人们称之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b></p><p class="ql-block"><b>2008年6月,“黎族船屋营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3年7月,白查船型屋古村落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2015年11月,白查船型屋被列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