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新教材新课程示范校建设”的统筹规划下,高中部语文教研组应学校教研室的安排,一方面组织老师学习新课标,研读新教材,上好课内研讨课和青蓝计划汇报课,另一方面在国家课程标准下,开设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迎接和实施新教材新课程,语文组的老师们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抓住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学习机会,备课、磨课、听课、评课,掀起一股教学研讨的新热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建党100周年,建校130周年的历史时刻,语文组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科优势,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span></p> 课堂教学篇 新课程新教材研讨课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4月,语文组“新课程新教材研讨课”在和煦的春风和一片盎然的生机中拉开了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本次活动旨在推进我校“新教材新课程示范校建设”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高二备课组的田芸老师、宿朝阳老师和高一备课组的邵新老师、刘光老师承担了此次研讨课的教学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高二年级田芸老师执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田老师学识丰富,引经据典,教学设计新颖独到,整堂课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为轴,发掘文本特质,引申文本内容,层层深入,以优美的教学语言,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艺术化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高二年级宿朝阳老师执教《项脊轩志》。宿老师独辟蹊径,以“项脊轩”在文中的称呼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家族的衰落与物是人非的感慨,进而把握并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整堂课由字入文,以字悟情,极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一年级邵新老师执教《琵琶行》。邵老师别出心裁,以诗中所写到的五次“月”为线索,以自身对文本深入的解读,来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思考。邵老师将诵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其引导下纷纷读出自己对该诗的理解。整堂课师生互动融洽,充满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 高一年级刘光老师执教《祝福》。刘老师设置问题环环相扣,以学生初中所学的鲁迅的文章为导入,探讨了“彷徨”的意义。从“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谁来解救祥林嫂”,他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带领学生深挖文本,呈现了一堂以问题导学推进课堂教学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听课的老师们对四位老师的研讨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研讨课展示的课例丰富,课堂设计精彩,四位老师对文本深入且独到的挖掘、问题设置的精巧、灵活生动的课堂生成,师生对话的平等意识等等,都让大家受益匪浅。</p> 青蓝计划汇报课 <p class="ql-block"> 为了落实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优势,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迅速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善育人、精教学、会研究的教师队伍。5月第3、4周,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语文组开展了“青蓝计划”汇报课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柴文文</p><p class="ql-block"> 柴老师大胆尝试了新课型——群文阅读教学,她把学生学过《逍遥游》《庖丁解牛》《胠箧》《五石之瓠》和《惠子相梁》等《庄子》中的文章进行整合,以“庄子的理想人格”为切入点,带领学生理解庄子哲学的精神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难度较大,柴老师不仅大量引用《庄子》中有趣的寓言故事,还设计了深入浅出的问题和学生活动。柴老师的这次尝试,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大力肯定,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一堂有难度的群文阅读课,在老师高明的设计和引导中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宿朝阳</p> <p class="ql-block">吴文瑞</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尝试了单元整合教学,她在讲授完《经典文化研读》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的内容后,整合孔、孟、老、庄的四篇文本,选取“义利之辨”的角度,切入“儒道互补”的主题。课堂设计既扣住了单元主题,又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既落实了“文言”教学,又实现了“文化”教育。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王萍</p> <p class="ql-block">贺倩</p><p class="ql-block"> 贺老师以《雷雨》这篇文章中周朴园和侍萍相见这一场戏作为执教内容。本次课程以人物的主要矛盾为抓手,通过品读鉴赏语言来认识戏剧语言的特点:富于动作性、具有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整堂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又环环相扣,不急不缓,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邵新</p> <p class="ql-block">张正圆</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大学》的三纲领出发开展教学,学生在理解先秦历史文化语境中“明德”的深刻内涵后,感受儒家在传统价值日趋崩坏的残山剩水的时代,重建“明德”的历史担当。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讨论“君主明德”和“天下人明德”的利弊之处,引导学生积极承担“明德”的责任,告诫学生在平凡的生活里,要时刻警惕平庸的恶,追求自己的“明德”。</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田芸</p> <p class="ql-block"> 四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充分展现了年轻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更体现了学校通过“青蓝计划”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苦用心。青年教师不负所望,正以打造精品课堂之努力,向上求真之风采,一路且歌且行。</p> 校本课程篇 <p class="ql-block"> 语文教研组在完成国家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在校内既开展与国家课程相补充的校本课程,又利用校团委、社团等平台,开发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多元育人目标。</p><p class="ql-block">一、国学讲堂</p><p class="ql-block"> 课程简介:阅读经典,学习国学;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滋养人生。为了让国学走进课堂,语文组教师以博达学社为依托,开设“国学讲堂”校本选修课程。该课程通过对家国情怀、经典重读、侠肝义胆、诗文吟咏四个主题共12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走入国学,领悟精神,升华品格,达到“陶冶思想情操、<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丰厚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的教学</span>目标。</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宿朝阳 霍蒙</p> <p class="ql-block">二、诗词品鉴</p><p class="ql-block"> 课程简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专题讲授,对语文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祖国深厚灿烂的诗词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张雪娇 贺倩 周欣宸</p> <p class="ql-block">三、戏剧研习</p><p class="ql-block">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一中话剧社为依托,以话剧欣赏和表演为支撑,集读、赏、写、演为一体,开展剧本创作、话剧表演等活动,创造性地展示同学们的写作、赏评、表演等方面的才华。提升博达一中学子的综合素质,凸显我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前卫理念。</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王娇娇 柴文文 马文雯</p> <p class="ql-block">四、中国传统文化专题</p><p class="ql-block"> 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是我校“古风社”的校本选修课程,该课程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丰富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拓展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白雯丽</p> <p class="ql-block">五、推理作品欣赏与创作实践</p><p class="ql-block">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欣赏和解读推理小说、电影、剧本等推理作品,让学生推开推理世界的大门,尝试推理小说或推理剧的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并联合一中推理社,通过举办推理知识小讲堂,解答推理谜题,体验推理游戏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吴文瑞</p> <p class="ql-block">六、博达新闻眼</p><p class="ql-block">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校园广播站博达FM1891为依托,收集校园新闻,深挖红色基因。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则,以“惜时、谨言、慎思、笃行”为训,以精美的制作、专业化的团队和高质量的节目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学期制作“博达党史文物声音档案特别节目”,为建党百年、建校130周年献礼。</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周欣宸</p> 校内活动篇 话剧演出 <p class="ql-block">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2021年5月26日,在高喜梅书记的指导和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一中话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秀松长青》之《飞到前线去》在一中大剧场的舞台上华丽上演。该剧以一中校长俞秀松为原型,生动展现了风雨如晦的年代中革命者的爱国热忱和报国决心。该剧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目的,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让学生在感受话剧魅力的同时,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p> 书法比赛 <p class="ql-block">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校建校130周年,语文教研组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笔一划写书法,一撇一捺感党恩”的红色诗词硬笔书法活动。此次活动,学生通过抄写领袖的诗词和格言,既展现了自己平时的练字水平,又感受了领袖的文学和人格魅力。活动收集了一大批水平高超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示也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p> 收获与荣誉篇 <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4月22日至24日举办的新疆首届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专项研讨会上,我校语文组的张琦老师展示写作教学示范课《丰富的安静》,庞芳老师被邀请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p> <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乌鲁木齐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张琦老师执教的《情真意切释猜嫌》荣获一等奖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批“红山教育领航人”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中,徐茜老师入选“学科带头人”;王璇老师入选“骨干教师”;张琦老师、郭宏艳老师入选“优秀青年教师”。</p> 外出研学篇 <p class="ql-block"> 4月21日至23日高中部语文组教研组长王萍老师参加学校“新教材新课程示范校建设”学习团赴北京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学习交流。</p> <p class="ql-block"> 在回校后的交流分享中,王老师讲了自己的几点收获:首先是赞赏清华附中语文备课组扎实高效、群策群力应对新教材的集体备课活动;其次是有感于清华附中的校园文化,思考如何将时代主题、焦点事件等与语文学科融合,以文学为载体,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后王老师有感于人大的热情接待,深感大树底下好乘凉,祝福一中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希望自己也能贡献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1日至14日,我校高中部语文组田芸、庞芳、高玉英、崔君翼、张正圆老师和初中部语文组的张红梅老师一起前往海南文昌中学参加了全国首届“语参杯”统编教材高端名师示范课暨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青年教师崔君翼学习后有感:“这一次海南之行收获颇丰。从程翔老师对新教材单元教学,群文教学的思考,到各位名师的一显身手。每一堂课都具有独到的要旨,很多细节的设计,都能够给我足够的启发。这一次学习,我更加感受到了语文教学推进的势在必行。作为语文教师,更要眼光长远,多研究多思考。语文课堂不是预设和拼凑,而是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灵光的乍现、思维的碰撞、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只是小学生,任重而道远。”</p> <p class="ql-block"> 一路欣赏,一路采撷,五位老师牢抓机会,不断汲取养分。</p>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篇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相关理论和要求,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自6月15日至7月30日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研修活动。并于6月15日下午举行了此次培训动员及集中学习活动,语文组33位老师全员参加培训。</p> <p class="ql-block"> 教有涯,学无涯。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的语文老师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扎根于新疆这片沃土,在追求语文的路上勇攀高峰,不断求索,为建设“更美博达”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排:贺倩 吴文瑞 周欣宸</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语文组</p><p class="ql-block">审核:王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