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的合隆三中

放鹤人

<p class="ql-block">作者:放鹤人(周景成)</p><p class="ql-block"> 合隆满族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美丽家乡,是我刻骨铭心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它几次三番的更名,由东沟县合隆乡;改为东沟县跃进公社;再更改成今天的东港市合隆满族乡。你改破了天,也是我难忘的故乡,一个美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戴帽的合隆三中,即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东沟县第三初级中学。是我难以忘怀的打下文化基础的中学,也是我少年时代的中国名校。</p><p class="ql-block"> 在那里,我打开了科学看世界的天窗,智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妙药仙方。</p><p class="ql-block"> 第三中学,座落在神秘的龙头山旁,龙抬河畔,合隆乡黑鱼泡大队5队。朝东的拱形校门上写着“东沟县第三初级中学”。这里,就是一个农村孩子向往并走向世界的神秘地方。</p><p class="ql-block"> 少小,少小,九岁学童不早。课堂开智正道,</p><p class="ql-block"> 学步人生欲晓。晓欲,晓欲,一世活老学老。</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龙源堡大队一队(鄂家堡)。3岁时,跟随父母哥哥和刚出生不久的大妹,进城到了黑龙江省鸡西市。父亲工作于“鸡西市火力发电厂”。1962年,“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被下放了。那时我的童心在私下里嘀咕,一个六岁的孩子,虽然也有两只手,在哪儿都得吃闲饭啊。就这样,一家5口被下放到穆棱县,一个叫做马桥河镇的地方。被安排在一个刚刚组建的农场临建房子里住下来。油灯刚一点上,就听到屋外的狼嚎,那个“可可托海牧羊人”歌曲,野狼哼嚎的可动听了,“山谷的风,陪着我哭泣”,我被嚎的全身骨头都酥酥啦 啦。</p><p class="ql-block"> 太阳照腚后,爬起来就跑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房门刚一打开 ,哇噻,这个世界太敞亮了!黑黑的土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林夹中间。定睛一看,树林中红一块,灰一块。小哥俩走近一看,红的是棺材,灰的是退了色的已经趴垃的棺材。细细一看,天呐,里边的人连裤子都没穿,骷髅仿佛在呐喊…</p><p class="ql-block"> 小哥俩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惊慌失措,跌跌撞撞地跑回了还没睡热乎的临时住家。父亲问,你俩为啥这么惊慌?哥哥说,看到了死人骨头…父亲摸摸我们的头,“不要怕,这里的人去逝后,不埋 地下,放在地上丘着”是这里的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惊魂不定,恍恍惚惚的过了一天,晚上睡觉恶梦不断。</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刚一睁眼,便听到我爹对我妈说,昨晚又被狼咬死了一头牛!小哥俩一听,吓得把头缩进被窝不敢出来。妈妈急忙催促,孩子们都起来吧,准备吃饭!我们颤颤兢兢地穿好了衣服,起来了。没洗脸也没吃饭,跑去牛棚看究竟了。</p><p class="ql-block"> 肠子满地,牛的后腚被狼啃的血肉模糊,牛头却完好无损。我赶忙问爹爹,这是为啥?牛虽然长着犄角,可是拴在牛槽子上,没有防御能力的后腚却暴露给狼了,因此,让狼便轻松可以狼掏虎咽了。</p><p class="ql-block"> 吃早饭时,妈妈说,这里真是个鬼地方?与其说在这儿胆战心惊的生活,还不如回老家过个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呢!</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一家5口于1963年秋,回到了东沟县合隆老家。</p> <p class="ql-block"> 这是龙源堡村的一、二、三、四村民组,照片右边蓝色那个大棚前,就是我出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里有我好多儿时的记忆,诸如“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妈妈灯下为我缝棉衣,千针万针缝的密,我穿棉衣要爱惜”;在秋天的葫芦巴梨树下,爹爹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在风扫院子的月牙灯下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个帅小伙,衣服也比我小时候好很多。</p><p class="ql-block">你看那个小小伙,那么像小时候的我。</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剃头刀,雕刻了一个小黑锅,轻轻的扣上了我…</p><p class="ql-block"> 妈妈笑着对我说,我儿带上这个大檐帽,一定好事多。</p><p class="ql-block"> 邻居家的孩子们一直没扣锅,</p><p class="ql-block">除有一人绕村去补箩,剩下六人都在家做窝。</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懂那么多,天天长大仍然顶着那口锅。</p><p class="ql-block">如今已经九岁了,不应在家瞎咧咧。</p><p class="ql-block"> 虽然袖口鼻涕摸得光,不如那小伙锦衣裳。</p><p class="ql-block"> 一旦读书就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 1965年秋,我上小学了。校址在龙源堡二队纪国臣家隔壁,是一间普通百姓家屋。一块大而宽的板子后边坐了3.4个小学生。30几名儿学生,美女盼慧儿是我们的启蒙老师。语文、算数、音乐、美术都是她来教。当时的学生主要来自龙源堡一、二、三队。童鞋有樊得闵,姬咏欣、孙広盛姐弟俩等学童。</p><p class="ql-block"> 在民居教室里,我双手背在挺直了的小腰板后边,用气出丹田的大嗓门 ,啊 喔 鹅 衣 乌 鱼,ai ei ui ao ou iu 熟读了拼音半年。又来到了偏远二队的殷鸿运家门前的新教室。增添了藏银川体育老师和崔大学文化教员。</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的后半年,开始识字日 月水 火 木 金 土,田地 山川 河流。进入二年级,在朗朗的“三过黄泥坡”读书声中,前天路过黄泥坡,黄泥坡上野兔多,荒山冷落无人到,乱草蓬蓬长满坡。昨天路过黄泥坡……今天路过黄泥坡……二年级卒业了。此时龙源堡小学校舍竣工了,我们又搬进新学校---革新小学。当时只有四个年级,我是四年级生,很荣幸成为革新小学的学长。校址在龙源堡五队,一个较大的乱葬岗平整后盖建而成的学校,阴气整日笼罩着校园。</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由二年级直接跳入四年级。学校老师增加了好几位,并且有了校长,一校之长的余荆符,整天无笑面,脸本来就不短,还长有疤痕,我们都怕他突然“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学生来自于1~2、5~8六个小队的同学。男女生2队的最多,时桂才等一干人。5队的有李蓉,俞宏光等。乔融来自于8队,有意思的是,她比哥哥乔得胜高一级。更有意思的是,我的个子竟然与她不差上下,比姬咏欣短了一个脑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革新小学(龙源堡小学), 因为新建,没有什么教学仪器设备。二人书桌二人板凳,黑板上面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方块字。一到梅雨季节,教室的地面往上冒水,只好停下上课来舀水,舀着舀着,棺材板就露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时,来了位班主任都云路。他教语文,我就是那时从他那里借小说,读小说。并且,还养成了抄写书中诗句默诵的习惯。他还经常教我们写作,小品文、小故事等信手拈来。虽然愚公移山等老三篇是我们的主修课,“只要子孙后代生生不息,吾辈挖山不止”,但是我们也学的津津乐道。还时不时的让我主讲公开课,其实,主要靠背诵。那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溜。</p><p class="ql-block">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革命歌曲,唱响了课堂,唱响了革新小学校园,回荡在跃进公社的上空。</p> <p class="ql-block">  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我很快乐的学习生活,眨眼间,就到了五年级的下学期。突然被通知,我们的小学六年教育制度,改成五年了。至今,我也不知道是谁?偷走了我们小学六年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惨了,我受教育的时间又少了一年。本来的六层高的蛋糕,怎么就少了一层呢?我还被跳级了一年,这6年的小学教育制度,变成五年制了。如此我便用四年的时间稀里糊涂地度过了那个躁动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那以后的教育制度,由6:3:3改成5:2:2了。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理应受教12年时间只剩9年了。实际上,我们那代人只受到了现代人的初级中学教育。</p> <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的我,都是用有缺陷,偏颇的眼光看人看事看社会。</p><p class="ql-block"> 在三中, 对我要求严格并批评过我的章贵良老师,在我的少年记忆里,他永远不会那样英俊潇洒。而对我关照有佳的甜淑梅老师,她会永远那么美丽漂亮…</p><p class="ql-block"> 戴帽的三中,也就是东沟县第三初级中学代教高级中学的课程。文化大革命当时,好多小学戴帽初中,初中戴帽高中。教育制度有些混乱不堪。我读的戴帽三中,占地二百亩左右,校舍有数不清的间数。在校学生四个年级,十六个班,近千人。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单双杠高低杠,足球场地很敞亮。篮球架子篮球框,健身木马和跳箱。在西厢房的北头,那年那月有车棚,自行车子棚里横。</p><p class="ql-block"> 我入校时的一年一班的教室,在西厢房的最南端,离学校的大厕所三百多米。教室的西边和南边,都是苞米地。所以在那里,蹲垄沟屎臭尿臊,望远方天高气爽。</p> <p class="ql-block">  您看后二右数第六位的周景成,基本上是个小不点,课程不够他学的,老淘气了。小梁山果园和黑鱼泡水库,是他和荪咏财、于敬贤等小伙伴们,经常光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后一排左数第九位的舟晕海,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后来他还成了合隆中学的教务主任。退休了,不眷恋城市生活,倒是经常回合隆,光顾亲近他的菜地。</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数三位的王红华,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兼数学课代表,她平时总是带着微笑活跃班里的学习气氛 ,男生们都喜欢她。后来成为妇女主任,送嫁了正吉利等好多女童鞋。</p><p class="ql-block"> 中三右数第八位的栗云屏,右隔一位的江瑰,还有左隔一位蔡玉兰旁边的优能映,她们不但学习好,还是我们班的体育三剑客,三驾马车。学校每次运动会,我们班级从来都是总分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栗云屏右边的谷媛芷,是我们班里的大姐大,团支部书记,她很有样!从来不跟捣乱的颂铎城计较。后来当了付镇长,成了我们家乡的父母官,童鞋们都很敬佩她。</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总不能忘记后一排右数第六位的江常立,他是我们班的国文课代表。那小子聪明啊,忒闷骚!男童鞋们捣乱的脚本,几乎都来自于他。长大后逐渐显现出来正能量,他当上了海军,转业后,一直伺候东港市的高官。</p><p class="ql-block"> 我旁边的邹纪平付班长,还有他旁边的将唱名班长,都是我的老大哥。他们无论学习成绩还是人品,都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得了,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班级正能量大大的!毕业后,童鞋们基本上都是社会的栋梁…</p> <p class="ql-block"> 在三中的知识海洋中,畲鸣三老师的勾三股四旋五, 一堂课,只精彩15分钟;须剑屏老师的主谓宾补定状,至今也没忘;“黔之驴”文中,至今也不明白,为何驴一鸣,虎就大骇了?向唱舜老师的 “一家请驴脚拿银,二家羊盖美背心”。 向老师强力传授“门捷列夫”,极力推荐“化学价” 。作为蒋照东老师的化学课代表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他从政作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去了?</p><p class="ql-block"> 余英洲老师的食指,不是带着戒指,而是红黄相辉的烟熏火燎。他教研室桌子的右上角,总是摞叠着绿色如新的“玫瑰”空烟盒。</p><p class="ql-block"> 濮凤悟老师海拔高度,在老师队伍中没有人能比。地理课上,他大臂一挥,一张准确的中国地图,就贴上了玻璃黑板上了。课下 ,耐心地教我怎样写好钢笔字,那慈祥的面容,半个世纪过去了,可我仍然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音乐老师许宾,把我选入“沙家浜”剧组,可我当时的身高,还没有拔节,刚刚156米帽,饰演不了新四军的高大形象。只好为,饰演阿庆嫂的臧希丰、余淑堃;郭建光的汪薛德,江召咏;沙四龙的绍隆;胡传魁的顺归柏;刁德一的扮演者相九华。还有饰演小人物爷爷的顺喜博,孙女粟彬等明星们敲堂锣。</p> <p class="ql-block"> 在下冈部队的慰问演出时,我第一次见到了糖果盘中的”大前门”香烟。我不会抽烟,却莫名其妙的向往。第二天晚上,我们又赶到城山大队演出,饰演郭建光的江召咏,在一出场的西皮流水唱腔中,无语无声了。只剩下麻岸立同学的梆子声和我的嗒、嗒、嗒嗒呔-的堂锣声音了。救场如救火,汪薛德紧急披褂上阵。演出结束后,许宾老师连夜召开了检讨会,却原来,江召咏学长在下岗部队招待的“大前门”前,偷吃贡果哑嗓子啦。</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刚好是我的小学“天刚蒙蒙亮,背着书包上学堂”,和“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时期。这真是:十年浩劫成国殇,九年教育败以往。八个春秋少学实,一生拜师求知茫。</p><p class="ql-block"> 1970年9月初初中入学,到1972年12月26日拍摄毕业照,我们读过了二年不过半的初级中学。并以毕业考试成绩,考取高中。现在回头想一想,真正的学到了知识,还是在二年半不到的初中阶段。尽管当时社会上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没有影响到学校。到了高中后,什么红医班,机电班等,全部砸了鸭子 脑袋了,白白浪费了二年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东沟县第三初级中学,既戴帽的合隆三中,现在早已结束使命--摘掉帽子。在图片的附近,新建了东港市第三初级中学。</p><p class="ql-block"> 原三中,已经正式更名为【合隆中学】,成为我家乡合隆的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现在,俺的家乡东港市变化老大啦。什么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极其便利。回合隆中学的公交车,20分钟一班…</p><p class="ql-block"> 虽然离开合隆至今刚好50年,少小的人和事仍然记忆犹新。文中的人名同音不同字,事儿是事实。</p><p class="ql-block"> 航拍摄影、文案编辑:放鹤人</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