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玉小.教学】心手相聚润泽思维,教学相长启迪智慧......讲述数学学科背后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在时间的列车中,我时而驻足远眺,时而回顾过往,远眺那深邃的大海,远眺那搏击苍穹的雄鹰,回顾那远游教学之路的船舶,回顾那学科背后坚实的足迹。别问那列车中的寂寥,只欣赏沿途中的最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不经意中我在教学之路中已走过了23个初夏秋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就是一年四季的农事,这就是教学沃土中的津津乐道。专注二十多年的数学学科教学有遗憾,有酸楚、有收获,更有惊喜,畅谈学科背后的故事,寻未来教学之路径。</p><p class="ql-block"> 在多年的数学学科实践教学中,我边学边做边总结反思,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启迪学生用数学智慧思考数学中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探索中进行着我的学科教学,把我在数学学科探索中走的曲与直的路径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一、做足课前准备,不惧寻求知识的艰难。</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引导他们用操作实践思考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在长期的坚持中我发现学生的能力还是有提高的。但这些真的在数学课堂前做的准备是一个不惧麻烦,敢于挑战的过程。我在讲实践课《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时,分组实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课前我调查小时候骑过自行车的同学有几人,可是调查结果没有几人。对农村孩子来说自行车也是稀罕物,寻找自行车并带到学校来更是不容易,我思索许久,询问学生,可是得到的答案是全班只有2台小型的自行车,怎么办?为了每个组都有自行车可进行操作探索,我发动家长和我的同事,在不放弃寻找自行车的事件中,我与同学们终于成功借到4台自行车,有同事家孩子的,也有其他班级孩子的,把这些自行车依次放到了班级的后面,当时同事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十分好奇,后来才知道这是课堂中的学具,为了上一节课需要做足准备,准备不足,我 和我的学生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准备足,不充足,我们是不会进行学习的,虽然准备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收获知识的过程是欣慰的,学生的兴趣盎然,每个小组在活动中动手测量自行车前轮蹬一圈走多远。学生分工明确,积极探讨,而且在课堂前,学生一听说要探索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更是饶有兴趣,他们没有等我说就已经分好组,摆开场地,进到课堂我也很吃惊,原来一堂有新意的准备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更加坚定了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有不惧麻烦的决心。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探索,而且小组汇报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课堂食欲。课后我反思,一节课如果有充足的准备学生会还给你一个惊喜,也省去了空讲,语言俗套,话语连篇的徒劳,变成了学生讲述知识,生成问题进而探索问题的渐进过程,这不就是数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吗?这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吗?肯追求,不惧求知的艰难就会收获学习的快乐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二、重体验,善观察,形成知识的表象。</p><p class="ql-block"> 做足准备是前提,但在课中能够让学生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表象,进行记忆会更深刻,理解与运用也会更加自如。在教学《体积与体积的单位》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体积,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乌鸦喝水的故事》,感受体积的感念,再结合身边的实物来理解体积的概念。在体积的概念形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体积的计量单位的探讨,比较两个用眼睛不易发现谁大谁小的长方体的体积。引入需要用到统一的单位来计量。接下来,我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出1立方厘米的大小,然后顺势把它粘在了黑板中,再让学生说出身边的实物的体积有哪些是1立方厘米,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它的大小并且记忆深刻。然后教学1立方分米的大小,我让同学们课前做了一些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并且让学生用双手握住这个正方体,然后把正方体推出,手势不动,学生用肢体的语言描述了1立方分米的大小,自然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接着我教学1立方米有多大,我与学生共同制作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钻进去一共装有10几个同学,学生发出惊疑的喊声,“啊,这么大啊”,这一句喊声我知道这节课成功了,如果没有切身的体验学生是不会感受到1立方米有多大的,在课后的习题中,学生对于填物体的体积单位学生填得很准,这些都源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体积单位大小的感悟,夯实了基础,也带给了我许多惊喜。做这些是经过以前课堂教学中失败的总结而形成了今天教学的经验,对于体积单位的知识以前的学生掌握不是很准确,学生在做题时总会出现单位换算中的错误,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我懊恼过,着急过。后来我不断探索,寻找到了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我觉得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体验观察感悟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三、留个学生学习的时间,不急也不燥。</p><p class="ql-block">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怎样才是把时间给他们,给了他们后的课堂会怎样?在那一节《圆的认识》一课后,我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这一节课是我参加哈市小学数学烛光杯赛课的一节课,这节课,我在课堂中试讲,总是把学生的思维变成我的思维代替学生发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节课在我的自我演说中很快结束了,我本以为这么简单的知识学生会很快学会的,结果在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给了我当头一棒,学生对于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模糊不清,它们的关系会说但实际做题时不能理解应用。课后,我校的数学团组帮助我,告诉我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时我才茅塞顿开,在成长的路上需要有更多的人帮助,是他们帮助了我一步步成长,独木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团队的帮助下,我又重新构建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圆的特征,让学生分组汇报各自的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更高,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发现了许多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没有探索出来的知识我稍加点播学生就掌握了,只是在探索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我避免了前一节课急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虽然花去了课堂中的大半时间尽行探索,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一些,但课后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大幅度提高。经过打磨,这节课被评为哈市一等奖。后来我在《扇形的认识》一课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扇形的大小,让学生去体验汇报,学生在思考交流过后,也是收获满满,汇报了自己的所得,收到了好的课堂效果,把时间交给学生,不急也不燥,课堂就会绽放精彩。原来一个没有自信的我找到了自信,是我的团队给予我的,更是我勇于挑战,敢于尝试创新的结果。笔直的路好走,但沿途的风景只是过眼云烟,曲折的路难行,但荆棘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回忆,它香甜醇美。</p> <p class="ql-block"> 学科教学的天空浩瀚如海,学科教研的世界精彩纷呈,我坚信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勤于动手,用心去做,给学生一束赏识的鲜花,他们会还你一个精彩的世界,心手相聚润泽思维,教学相长启迪智慧。岁月如歌,不负韶华,做最好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撰稿:万常春</p><p class="ql-block">审核:牛海亮 董忠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