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 “海南小西藏”昌江王下乡的蝶变

胡亚玲

<p class="ql-block">王下乡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东南角,是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全乡土地总面积34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97.8%。这里有着原始的黎族文化、淳朴的民风民俗,有积淀深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6.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钱铁洞,有皇帝洞、地下仙宫、洪水村金字形黎族村落、南尧河十里画廊等景观,是昌江县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但是由于王下乡地处霸王岭腹地,交通闭塞,是海南省最偏远落后的乡镇。2018年,王下乡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海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县。2019年初根据省委“百镇千村”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昌江县提出的策划方案高位谋划,以建设“中国第一黎乡”为目标,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载誉而生。</p><p class="ql-block">王下乡十里画廊南尧河</p> <p class="ql-block">昌江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多人合抱不过来的“树王”</p> <p class="ql-block">“树仙”</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4日“三月三”,我去昌江王下洪水村,沿途看到王下乡的变化实在让人惊讶,完全没有想到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蝶变”换新颜。 </p><p class="ql-block">1998年5月2日,我第一次去黎族村寨,该村叫牙劳村,在王下的一个山沟里,距离皇帝洞不是很远。由于当时条件很差,我们在昌江县城买了一些鱼肉和蔬菜,因为从书本上得知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到家里,亲朋好友都会来看望,于是就预备一些食物到时招待乡亲们。21年前去王下是一条土路,崎岖狭窄的道路,有时急转弯都转不过来,由于弯道多,路途颠簸车上的人都晕呼呼的难受至极。我们一早从海口出发,可是到下午4点多钟才到牙劳村,带我来黎村的正是该村的阿莲,她是我在海口偶然认识的一位黎族姑娘,后来才知道阿莲因姊妹多家庭困难断断续续的读了几个月的小学就辍学了,20岁时走出大山来到海口打工挣钱帮补家庭。阿莲是一个非常善良而又漂亮的黎族姑娘,我们认识20几年一直保持联系。</p> <p class="ql-block">王下乡黎花三里景观</p> <p class="ql-block">三派村黎族农舍壁画</p> <p class="ql-block">三派村农家乐黎家院子</p> <p class="ql-block">昌江王下乡黎花三里视频</p> <p class="ql-block">王下乡洪水村黎族村民出售当地特产</p> <p class="ql-block">王下乡洪水村黎族村民,三月三出售自己酿制的黎家山兰酒和当地特产</p> <p class="ql-block">话又说回来,那天下午我才到阿莲家不久,家里就开始陆陆续续来了好多亲戚,这时阿莲的爸爸去抓鸡,妈妈忙着做饭,家里还有个80多岁的奶奶,有个一岁多的孩子是阿莲妹妹的小孩。饭做好了,天也渐渐黑下来,大家围着饭桌端着酒杯唱着山歌向我敬酒,首先是阿莲的父亲唱黎族古调:大意是今天家里来客人,可是家里没有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晚上没有好被子给客人盖等等。歌词都是即兴发挥,接着一个一个敬酒唱歌,热闹至深夜,歌声打破了山里的寂静,余音在山谷里回荡,多么美好的夜晚,多么淳朴的黎族百姓。至今我还保存着那天晚上他们唱的原生态山歌的录音带。当天晚上我就睡在阿莲家里的茅草屋,而且是“隆闺”即不设灶的小房子,感受到了黎族茅草屋的味道。天刚朦朦胧胧亮,我听见远处传来舂稻谷的声音,立刻拿起相机就往外跑,凭借着一点晨光看到一位黎族妇女在用独木臼杵舂米,迅速按下快慢,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第一次到黎族村寨,感觉什么都很新奇,当我把村里拍个遍之后又跟着阿莲的父母去山上种植山兰稻的地方,在山上我拍摄到了黎村山野的狩猎图。那一次去王下黎村尽管生活条件差,没有卫生间、没有沐浴的地方,生活异常艰苦,但是一点不影响我拍摄黎族传统文化的激情。黎族村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逢年过节和休息日我都会往黎族村寨跑,20多年来一直追踪拍摄黎族风情,记录下了一个时期的黎族传统文化。2006年出版《海南黎族风情》;2010年出版《海南黎族苗族风情》;2012年出版《海南黎村苗寨》等书籍。2008年举办海南黎族苗族风情图片展览。</p> <p class="ql-block">王下牙劳村黎族妇女清晨舂米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牙劳村金字形茅草屋 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牙劳村黎族村民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牙劳村黎族生产生活用具竹篮腰篓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牙劳村黎族青年 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刀耕火种山栏稻 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守山栏稻的黎家人 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牙劳村黎族猎人 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守山兰稻的黎族青年199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隆闺”1998年第一次去黎族村寨,我就睡在这个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牙劳村民居建筑2010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牙劳村的黎族妇女 2012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1年 4月15日,昌江三月三主会场,在王下乡洪水村举办 “海南岛远古人类足迹展”和“海南远古人类文化图鉴”首发式。这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教授十余年来扎根海南,与岛内同行一起,对昌化江流域的信冲洞、钱铁洞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深度发掘和研究,其成果集结成《海南远古人类文化图鉴》。为了保证这个活动的按时举行,我们一行8人14日连夜从昌江赶到王下,当晚住宿在乡政府招待所。次日一早看到王下乡的变化,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曾经来过的地方,现在到处花团锦簇,干净整洁,乡里乡外面貌焕然一新。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距离乡政府不远的三派村一队三队以“黎家人的劳动变迁和房屋变迁”为主题;二队以“黎家人的生活变迁”为主题,结合黎族风情,在保留原有旧墙面的基础上,以绘画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多方面展现黎族人民生活、传统农耕、非遗技艺等,让人们全面了解黎族的人文历史。使得三派村变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大有诗情画意之美感,是谓“诗里画里”。走出三派村继续行驶40多分钟就到了洪水村,这是我每年几乎都要来几次的黎族村庄,多年来记录下了该村村民过去的生活状态与其原生态的居住环境。如今走进洪水村跃入眼帘的是一派新的景象,原金字茅草屋的遗存浸润着古老的光景,新的建筑物让我们瞬间穿越古今,是谓“时光里”;中午我们离开洪水村来到浪论村,该村村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劳作之余饮山兰酒、唱情歌,是谓“酒里歌里”。</p> <p class="ql-block">王下乡全景 2010年拍摄,这次去王下乡想在同地点拍摄一张图片进行对比,可是树木长高了,无法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2010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居民2010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儿童2010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居之间的巷道2010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村道2010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宿2010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居建筑群201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居建筑2012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居2012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香港探险协会出资修建洪水村民宿2014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2014年,我带挪威游客参观洪水村</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黎族民居,村民已经搬迁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居建筑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居建筑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贫困山区,如今“一步一里一风情,一草一木黎家情”,昌江政府打造王下乡的“黎花三里”各有特色。三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集中示范区,也是旅游活动的集散地;洪水村拥有海南保存最完整的黎族金字形茅草屋,是黎族文化和民族研学的载体;浪论村是黎族村民聚集地,黎族风情浓郁,该村建有黎族民宿客栈,是黎族生活方式的体验地。王下黎族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留下了深厚的人文内涵。</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民居建筑群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干涸的河沟 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文身老人 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黎族村民向游客出售当地特产2021年三月三拍摄</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洪水村,旧貌换新颜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新貌 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博物馆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洪水村博物馆展品 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昌江王下洪水村旧貌变新颜</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教授在王下乡洪水村举办“海南远古人类足迹展”和“海南远古人类文化图鉴”首发式。</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掘者李超荣教授以实物讲解化石的重要价值。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李超荣教授讲解展览图片</p> <p class="ql-block">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与省图书馆研究员乔红霞用石器切割猪肉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昌江县委书记黄金城、县人大主任何顺劲等领导参观展览</p> <p class="ql-block">原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明哲观看展览</p> <p class="ql-block">原海南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郑有基观看展览</p> <p class="ql-block">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在“海南远古人类足迹展”和“海南远古人类文化图鉴”首发式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王下有3000多黎族,祖辈相传,生生不息;有保存完整的金字屋部落,讲述着千年的黎族故事;有六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有壮观的皇帝洞、秀美的十里画廊;有春天绽放,红似火的木棉花;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宛如世外桃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 过去王下乡偏远、路难行,被人们称为“海南的小西藏”,如今昌江县以文化为起点把偏远、宁静的王下乡打造成海南稀缺的文旅特色之地;运用一整套“文化手法”,描绘王下多彩的人文、诗画美景,营造“梦里梦乡”醉美向往;为世人造了一个梦——穿越红尘,抵达内心最初的出发地,那是黎族人民的诗和远方,是来自黎乡的深情呼唤。“让心灵栖息让精神归园,万千星光入梦来,俯瞰畅想锦绣芳华,擎着文化之光而下,仰望无限灿烂,抚着历史的印记而上,最远的征程探,最幽的秘境,纵横上下,寻根溯源行,群山重重深几许。”</p> <p class="ql-block">三派村黎族村民在村口唱山歌迎接游客的到来 2021年三月三拍摄</p> <p class="ql-block">三派村黎族村民在村口唱山歌迎接游客 </p> <p class="ql-block">王下三派村黎家风情</p> <p class="ql-block">穿着盛装的三派村黎族妇女2021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三派村品尝黎族美食2021年三月三拍摄</p> <p class="ql-block">三派村黎族村民唱着山歌向游客敬酒</p> <p class="ql-block">三月三游客在王下乡三派村品味黎族美食</p> <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在王下乡钱铁村发掘出来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 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钱铁洞分上下两个洞口2017拍摄</p> <p class="ql-block">王下乡钱铁村全景图 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钱铁村除了钱铁洞以外,这个溶洞也非常壮观,周边有很多钟乳石类似各种动物 2017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王下乡皇帝洞旁边,十里画廊,南尧河岸的岩石,我发现这个岩石形状很像一尊睡佛 2017年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