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一株梅

黄知精

<p class="ql-block"> (一)艰难求学路</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二月的一天,香妹子出生在荆竹坝小镇一个贫民家里。俗话说:“怀孕的女人嘴最馋”母亲怀上她那年,家里收养了一桶蜜蜂。娘娘经常悄悄把采下的蜂蜜用饼子醮着吃。有时兑水喝。所以香妹子一生下来,又白又胖,而且不爱哭,喜欢笑,又不爱生病,十分讨人喜欢。</p><p class="ql-block"> 到了七、八岁,家中兄弟姐妹较多,平常父母管教很严,香妹子不是打猪草,背弟妹,就是帮做家务。不过,自她懂事起,家里就没有平平安安的过上好日子:有两个妹妹相隔一个“当场天”(三天),因得了肠道蛔虫梗阻,抱到诊所去,狗屁不懂的中医老头都说是”凉膈”。“药不投方,不怕用船装”,两个妹妹都因抢救不及时而相继死去。回去放在铺板上,蛔虫从鼻孔中钻出来。看着都令人欲哭无泪;又有一年,因家里开栈房,收住一个肺痨病房客,把一个已经十来岁的妹妹传染上了,拖了一年多,骨瘦如柴,最后路都走不得。有一天,她求爹爹抱她到街上走一趟。爹忙着下地干活,没理采她。妹妹气愤地骂他:“你这个黄泥巴脚杆,你这个无情鸟!”爹爹下午回来时,妹妹已经断了气。也许是穷人的命贱;也许是当爹娘的经历太多的苦难,已经麻木了。爹爹只默默地坐在火炉坑前叹了一天的气而娘娘边骂爹爹没良心,边小声的哭诉自已的命苦,生了十多个孩子,只带活了一半…隔了一天,父亲把妹妹装在木匣子(当地未成人死后用木板钉的简易棺材)里抬上坡,又各忙各的去了。</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小学毕业后,十五岁的香妹子考入荆竹坝中学,由于大办农业,学校停办,公社安排香妹子在荆竹坝街上的诊所当中医药童。 这时,家里姐妹兄弟已有七个,爹爹在新建农场劳动,娘娘在街道办的小食店上班,大姐小学毕业后在国营食堂当会计,哥哥在河口中学读书,双亲也乐得让她学上一门手艺,将来好为家里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学医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山区农村,是人人羡慕的职业。</p><p class="ql-block">在诊所里当中药童的香妹子,因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很多中药的名字都认不到,更别说什么”什么“四诊八纲”,“阴阳五行”之类,简直是赶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当场天,要给五个中医老头开的单子抓药,忙得不可开交;冷场天又要负责切药,晒药,学中药的炮制。干完本职,又要给老师们浆洗衣服,端茶送水,从早到黑,忙得团团转。</p><p class="ql-block">在诊所再苦再累,她都坚持下来。</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香妹子在诊所里辛辛苦苦干了三年,虽然在老中医们心目中留下了好印象,但这几个从旧社会过来的中医糟老头,本事不大,架子不小;吹牛拍马人人内行,见到病人个个发慌;有的装腔作势,有的故意刁难。因为香妹子是公社安排来当学徒的,非亲非故,他们爱理不理的。</p><p class="ql-block"> 倒是其中一个姓向的中医老头,看着这勤奋好学越长越漂亮的小姑娘,内心却有另一番盘算。原来他暗地里向她的父母提亲,要香妹子嫁给他家儿子当媳妇。香妹子听说此事,气不打一处来:“平日里高高在上,连问个药名都不说,我逆来顺受,把你们当先人服侍,这下倒打起我的主意来了,休想!” </p> <p class="ql-block">在诊所当药童时的香妹子。</p> <p class="ql-block">  香妹子(中)和她初中的闺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妹子抽空到自己读小学的班主任李老师那里,倾诉了的己在诊所的遭遇。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才会受此冷遇和刁难,决心重新参加升学考试。李老师原来就看好自己聪明伶俐,尊师好学的学生,因学校停课而辍学,对自已的学生不禁产生怜悯之心。但是,距升学考试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而香妹子已停学三年,与众多的应届学生相比,能否出类拔萃,还是个未知数。师生俩只能放手一搏。李老师一方面去找教材,一方面到香妹子家去做她双亲的思想工作,让香妹子回家安心复习功课。父亲原本就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儿迟早都要嫁人,读再多的书都是白搭。家里子女多,负担大,想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四个儿子。这下可把母亲惹火了:“我自嫁入你林家,给你们生了七个娃儿,民国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结果只剩三个;解放后生了七个,遭蛔虫症和肺痨病,又只剩下四个,我费尽千辛万苦,才把他们兄弟姐妹带活。哪个娃儿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p><p class="ql-block"> 母亲郭婉君一边说,:一边哭,回想起苦难的身世。原来母亲本家姓熊,三岁丧母,被抱养给一郭姓人家,郭家也穷得叮当响。好在一九三三年,红军入川,创建了根据地分了土地和房子,才和父亲林守业结了婚。那时,红军和白军展开拉锯战,三年内房子就被“灰狗子”(对川军的谑称)烧了两回。”这回砸锅卖铁也要让娃儿去读书。”母亲斩钉截铁地说。</p><p class="ql-block"> 父亲自觉理亏,只好默不作声,下地干活去了。于是香妹子兴冲冲地跑去诊所,把工作辞了,头也不回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香妹子把自己关在屋里每天起早贪黑地复习功课,力求弄懂弄透。并根据老师指点,写了不少作文。作了大量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香妹子终于考上了河口中学。当远离荆竹坝的县城发榜公布录取名单时,香妹子名列前茅。在县城里的姐夫初看还不相信,仔细一看,是荆竹坝的。才赶紧给乡上打了个电话,通知香妹子。</p><p class="ql-block"> 河口中学离家有三十多里路,往回走时,又要爬坡上坎,香妹子只好寄宿学校。每隔一个星期回家一趟,背上粮食和腌菜。</p><p class="ql-block"> 考上初中的香妹子,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更加发奋图强。又是各门功课在班上名列前茅。那时,学校经常开展勤工俭学。组织住校学生,上山砍柴,送给学校伙房抵伙食费;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到周围生产队,帮助社员抢收抢种。香妹子总是积极报名,带头劳动。她从来都不觉得累,和同学们有说有笑的。同学们给她取个外号叫“笑妹”。“笑妹”为人慷慨大方,与同学团结友爱。学习成绩优秀。初二的时候,就被批准加入共青团。</p> <p class="ql-block">共青困河口中学总支部成员合影</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一为香妹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