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家门口遇见“怪”事</p><p class="ql-block"> 返故乡祭祖,在故乡住了一个来月了,原计划四月十二日一大早从贵阳自驾到深圳,算起来一千一百多公里路程,中间在桂林休息一天,两天时间可以轻轻松松的到达深圳。</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还没出家门,小车就莫明其妙地闹起了脾气,一开始是怎么也发不动,估计电池漏电了,于是找了电池搭上火,终于可以发动了。但是挂上档,踩了油门,就像放在空档一样,只听见轰鸣声,小车却一动不动。这让我们两个驾龄几十年的老司机束手无策,只好给很熟悉车况的吕师付打电话咨询其缘由,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想必是小车还留恋贵阳吧!车不想走,我们也没脾气了,只得熄了火,反复检查车的各部位,都沒发现问题。于是安慰小车说“别闹了,好好合作好吗?”便重新点火发动,车子竟然莫名其妙的启动了。你说奇怪不奇怪。由于担心电池在路上又出问题,便把车开到车行,换了一个新电池。这样一来二去,直拖到了中午才从贵阳启程。说也奇怪,换了电池后小车一路都顺风,没再闹脾气了。</p><p class="ql-block"> 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打算着急赶路了,决定为了安全起见,慢慢走。走到哪儿,算哪儿,一路走一路玩,累了就歇会儿,哪里好玩就住下玩一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二、路上遇见“迷你”侗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路经贵州黎平县双江镇境内,有一个小服务区,叫贵迷服务区。我们在服务区休息时看到不远处有一高高伫立的侗寨鼓楼。一打听,原来服务区旁是一个侗寨,叫贵迷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被鼓楼吸引,我们从服务区一侧走进寨子里。</span>这是一个比较小的“迷你”寨子,鼓楼柱子上悬挂的牌子上记载,全寨子都是侗族人,一共只有98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站在鼓楼旁,一眼就可看到寨子的尽头。鼓楼还是村民集资修建的。作用就像咱们的会议厅,寨子里有什么事需要商讨,或者有什么活动要举办,都会用到这个鼓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寨子依山傍水而建,池塘里的游鸭,满寨跑的走地鸡,还有山坡上的小山羊……眼前的景象,就是一幅生动的山村图。村民都比较古朴,看见我们就友好地对我们笑,却基本听不懂我们讲话,完全无法沟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突发奇想,如果我们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有一部分修建在原始古朴的部落,或者是景点,那开车出去旅游就不用去寂寞了。既方便的游客,又开放了景区。真是双赢的好办法。</span></p> <p class="ql-block"> 村民喜欢三三两两地坐在田间闲聊,从高处俯视,可把全寨子尽收眼底,还可眺望远处,多么惬意休闲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三、龙脊遇到“大雾”</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我们来到了广西龙胜县,听说龙胜的龙脊梯田有点名气,就拐过去想顺道看一看就走。可到了龙脊梯田,坐落一处好大的龙脊梯田景区旅游服务中心。这与我们的设想完全不同。看到梯田变成景区,还有点奇怪,在我们的印象中,梯田就是农家为在山坡上种庄稼,以防止水土流失,沿山坡开辟的梯状田地,在每一层边上都依地势筑上田埂,远处一看沟沟壑壑,也蛮有看头的。小型的梯田到处都有,咱们以前也见过,没什么稀奇的, 怎么到这就变成景点了呢?还要收费,80元/人,我们过了60岁的,享受半价。</p><p class="ql-block"> 听了服务中心售票人员介绍才明白。龙脊梯田始建于宋代,完工于清初,至今有1000多年了,居住在这里的壮族和瑶族同胞祖祖辈辈在这里挖埂开田,向高山要粮。从水流湍急的溪谷到云雾缭绕的峰峦,从森林边缘到悬崖峭壁,凡是能开垦的地方都开凿成了梯田。可谓工程之大。龙脊梯田地处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岭深处,梯田海拔最高处是11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800米,面积有70平方公里。其中金坑的大寨红瑶梯田,龙脊古壮寨梯田 和平安壮族梯田开发旅游已成规模。各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这里不单单是农家的作品,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最佳目的地。确确实实也称得上是景点。而且这个景点还冠上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名。 </p> 宣传画册上梯田的壮观和美丽深深地吸引了我。应该上去看看,开开眼界。不知道这样的美景。我们这次是否能见到。期待。。。。。。 <p class="ql-block"> 据说最美的龙脊金坑大寨红瑶梯田离游客中心还有二十多公里崎岖山路,开车需用时一个多小时。来看梯田的人无一不将它列为首选。</p><p class="ql-block"> 景区实行一票制,无论看哪个梯田,都可以,必须购票进入。这时有导游过来推荐山顶上的酒店,说了诸多住山顶酒店的好处。一是如住山下酒店,明天最早八点半乘景区的摆渡车进去需近两小时才能到达梯田山底,然后乘缆车上山顶观景台。如当天住在山顶,明天大早可以省下路上时间;第二可省去从山底坐缆车上山顶来回100块的费用;第三,天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日出。很诱人喔,反正这个时间点也干不了什么,我们当即就决定选住景区山顶酒店了。</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后,一路是混合乡道,山路崎岖,道路复杂很不好走,还碰到几处滑坡的路况。即便是这样,一路还设有两道查票处。越往高处走,雾就越大,天渐渐暗了下来,前来接我们的酒店工作人员骑着摩托,在我们前面带路,离我们几米远都看不清了。可以用山高路险来形容。</p><p class="ql-block"> 上山的路到了一平缓处,酒店工作人员停下来叫我们就地泊车,因为前面的坡太陡了,一般车不能再往上开了。于是工作人员帮我们拿着行李,带着我们步行去酒店,距离不过有五、六百米。坡度大约有60度这么陡,路很窄,不过两米多宽,人走在上面都立不起身,很辛苦,难怪不让我们开车上去。</p> <p class="ql-block"> 山顶的酒店有一百多家,由于是依山而建,每家的规模都不太大,而且基本都是外地人来经营。说是酒店,在我看来就像我们常见的民宿,没有通常的星级,但还是比较干净,也比较安静。</p> 出门看看,山上大雾蒙蒙,什么都看不见,但愿第二天是个好天气。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起床了,走到山顶想去看看外面的梯田。没想到山峦之间,烟雨蒙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哪里可能看到什么日出和梯田啊?路上倒是见到了一位自称为“老人家”的瑶族妇女,便上前与她聊了起来。不愧是生活在景区的,她居然能用普通话和我们沟通。“老人家”年纪比我小一些,今年62岁,脸色红润,身板结实,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身上穿着漂亮的裙子,一看就是个干净利索的人。一家人住在山上,老伴和孩子们都下山走亲戚去了,这天就她一个人在家里,早起下地干活,正好撞见我们。她告诉我们清明时间多是这种天气,山上的云起云落,随风而定,别看现在大雾,可能一会儿下一点雨,雾就会散开,能看见梯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只好回到酒店,期待着早歺后云雾能够散去,梯田能呈现在眼前就心满意足了。不然的话这一趟算白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山顶遇到“梯田”</p><br> 早饭后,天空下起了小雨,想起“老人家”的话,有雨就有可能雾散。于是在酒店借了把伞,再次向山上走去。又路经“老人家”的家门口,“老人家”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她很好客,从家里拿出有自己在其中的梯田画册给我们看,还邀请我们到她家里休息,向我们展示她的手工。告诉我们,她身上的衣服布是自己织的,服饰上的花纹是自己绣的。我提出想与她合个影时,她爽快地答应了随手脱掉外套,理了理漂亮衣服,正襟危坐,与我合影。我摸着她的手,又粗又大又厚实,比我的大不少,实实在在劳动人民的手。 <p class="ql-block"> 她的头发至今只剪过一次,现有1.4米多长,凑近仔细看看,居然也没有看到多少白头发。我夸她美丽,她却一个劲自嘲“老人家”。可爱的“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 站在“老人家”门口,只能依稀看见不远处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一号观景台,雨停了,雾没散。又走到二号观景台,天上飘起小雨,仍然是大雾茫茫,什么都看不清。说实在的,这时我们都有点崩溃了,到底是否继续往前走?我们意见分歧了。最后我说既然来了,时间也不急,再往上走走看,都说三号观景台是最佳观景点,不管怎么样,也应该去看看。就这样,我们冒着小雨又向山上走去。大约又走了20分钟,雨小了,慢慢停了,眼前也亮了起来。我们停下登山的脚步,回身往远处看去,远处的山峦竟然在脚下,云雾也在脚下,我们走到了云端上了。眼前是一片仙境。</p> 越往高处走,云开雾散,眼前越亮,脚下的梯田渐渐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幅怎样的仙境?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得到。 <p class="ql-block"> 我们赶到三号观景台时,山顶上的雾散去了,层层的梯田露出真面目。据“老人家”说还要再等几天才能够放水种水稻。到那时,梯田里的水与天空相映,会非常漂亮。我们当前只能看到干梯田,但也很漂亮,层层叠叠的梯田被田埂上的绿色植被包裹着<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span>蜿蜒迂回,阡陌纵横,行云流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的如曲池,小的似新月,游走在崇山峻岭之中,若隐若现,</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点缀在其间</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的瑶寨相映成趣,</span>静寂得如世外桃源,美丽得像首散文诗。我太陶醉了,这片诗意梦幻般的田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你看,远处的云散了。</p> 虽说自己照的照片不及宣传照片,但亲历过程,也很满足。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崇山峻岭间风起云涌,梯田时隐时现,变换万千,我们都醉了。</p> 路边盛开的花点缀着远处的梯田,更显妖艳。 离开3号观景台,我们下山,又朝云雾走去。 <p class="ql-block"> 五、长发寨遇到“长发”和大耳坠</p><p class="ql-block"> 龙脊梯田景区还有个黄洛红瑶长发寨。寨子里的妇女普遍留长发,据说一生最多只剪两次头发,一次是出生以后,第二次是18岁当天或者在结婚当天。有了一些年纪的人都保留有长长的头发。山顶上遇到的“老人家”也是这样的。据说最长的有两米多。这里的山水很养人,我注意到这里的女子皮肤都很细嫩,红润,头发黝黑,即便是很大年纪的,不染发也没有很多白发。</p><p class="ql-block"> 结了婚了妇女都把头发盘起来,梳成乌龙头或凤凰头。没有生孩子的妇女将长发绕头部盘起梳乌龙头,生过孩子的妇女将头发盘在头顶,打成发髻<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梳凤凰头。现在</span>未婚女孩的发型已经与汉族女孩差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长发寨她们习惯戴大大的耳圈,一般女孩在8岁的时候开始戴耳坠,说是到婚嫁的时谁能戴上大的耳圈谁就美丽,就幸福。耳圈粗达2厘米,耳洞也特别地大。我曾经问“老人家”戴着这么重的耳圈是什么感觉,她回答我说,小时候刚戴时,不习惯,又重又痛,但为了美丽,都得忍着。现在习惯了,不戴还不习惯了。不过,现在的女孩子们很少有坠耳的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正好赶上广西的大节“三月三”,长发寨也热闹非凡,200多长发女在小溪边梳洗秀发。那场景相当震撼。</p> <p class="ql-block">横跨于公路的精致牌坊提醒着我们“天下第一长发村”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 长发寨的老妈妈已经80多岁了,身体硬朗,她的女儿也是63岁了。不管是从精神状态,形体姿态以及面容上很难辨别他们的实际年龄。</p> <p class="ql-block"> 路上偶遇的旅友与长发美女合影,可见头发实际长度。</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可以看到妇女还在用原始的织布机织布。</p> <p class="ql-block">结了婚而且生了孩子梳着凤凰头的妇女们围坐在街边上绣花。 </p> <p class="ql-block">一边做生意一边绣花的老太太戴着眼镜向我们推荐绣的绣品。</p> <p class="ql-block">梳着乌龙头的是已婚还未生孩子的瑶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妇女,她们耳朵上的洞和耳坠都特别大,她们的笑容告诉我们他们都是非常美丽幸福的。</span></p><p class="ql-block"> 三月三这天,200多名长发妇女聚集在河边洗发。场面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六、阳朔遇见“三月三”</p><p class="ql-block"> 阳朔的风光真美啊!随便拍都是大片。阳朔,我来过好多次,第一次是从桂林乘船下漓江,欣赏了沿江风光;再一次是带着外孙女到位于阳朔县的月亮山风景区,乘竹筏沿江漂流,看筏上渔翁用训练好的鸬鹚在江中捕鱼,吃新鲜肥美的烤河鱼,尤其是那棵枝繁叶茂,浓荫蔽天,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多,覆盖之地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千年古树,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每次感受都不同。这次我们选择了从遇龙河旧县—遇龙桥—沿十里画廊,一直到水厄底来了个逍遥游。</p> <p class="ql-block">旧县标志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看竹筏追波逐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遇龙河全长43.5公里,宽约38—61米,深0.5—2米长年河水清澈,水流缓慢。正常流量约每秒5立方米。河中筑有多处堤坝是阳朔县主要田园山水风景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漫步在这灵山秀水间,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十里画廊遊着,玩着,累了,在路边一家名为胜方的农庄吃饭休息。美女老板小陆向我们介绍了当地风土人情。 说 “三月三“在广西属大节,全省放假狂欢四天。相传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每年这个日子当地人都要搭歌台,赶歌圩,对山歌,热闹无比。建议我们不要只为风光而来,不如住下来,也感受一下这里节日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 在遇龙河沿途,几乎每家都开有民宿,有大有小,今天还没有放假,过了今天,可能会一房难求。小陆老板家也开有民宿,正对着遇龙河水厄底码头,既方便又可停车。看了看她家的客房,还算干净。客房窗外,正对面遇龙河的水厄底码头,风景不错。于是,心情大好,当即决定住一晚,看看节日的遇龙河。 </p> <p class="ql-block"> 农庄的美女老板真热心,帮我们在客房里照了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晚饭后,看看天色还早,我们便沿着遇龙河堤散步,慢慢的欣赏这沿途两岸的风景,静静的江面上荡着细细的波纹,远处的山峰重重叠叠 ,与岸上绿植倒映在湖面上,一幅幅别致的画面在眼前掠过。</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入画境,确实值得心花路放</p> <p class="ql-block">忍不住“臭美”一下。</p> <p class="ql-block">再臭美一下</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风景如画,随手拍都是美。</p> <p class="ql-block"> 老板娘借了辆电动车给我们,不用找车位,比开车方便。我们骑着它沿着十里画廊转个爽。</p> <p class="ql-block"> 清晨,码头上静悄悄,岸边停满了竹筏。</p> <p class="ql-block"> 沿河两岸风景如画,水肥苗壮,一派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七、3月3遇“插秧节”和传统“对歌”</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听说这里将有插秧节的精彩节目,我们先到实地探探路。</p> <p class="ql-block"> 田埂上呈现繁忙景象。</p> 备秧苗现场,一派繁忙有序的画面。 <p class="ql-block"> 平整田地为插秧做准备。</p> 毛光水华的水牛进入稻田。 3月3插秧节现场,来观摩的有人络绎不绝,一会就人山人海了。 <p class="ql-block"> 插秧与我们以前看到的不一样了,我的记忆力是手握一把秧苗,弯着腰,背朝天,一边分苗,一边把秧插到田里。腰部非常辛苦。现在的秧苗是长在模板上的,插秧妇女立着身体,有说有笑,左手端着模板,右手把秧苗从模板上拽出来,扔进田里就行了。真的是技术改进了,人也没那么辛苦。</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舞狮顿时使插秧节热闹起来。</p> 准备给对歌朋友乘坐的竹排穿梭在河道上。 遇龙河对歌忙 <p class="ql-block">抖音主播现场报道,无人机玩家额也忙的不亦乐乎。</p> 现场对歌,当唱到那首脍炙人口的“多谢了”时,全场一起跟着唱了起来。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节目还有田埂走秀,开锣插秧等等。</p><p class="ql-block"> 天上忽然下起了雨,我的感觉就是上天都被这勤劳的人们感动流下了的眼泪,而且是热泪盈眶。雨越下越大,田野里没有一处躲雨的地方。没办法,只得冒雨骑着电动车回农庄。这是我一生当中被雨淋得最透的一次。里里外外没有一处干的。</p><p class="ql-block"> 回到农庄后,赶快冲了一个热水澡,换上干爽的衣服。这时美女老板给我们烧了一大锅姜糖水我们喝了,还带了一杯,让我们在路上去喝。被关怀的感觉心里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上天不留人了,该看的也看了,我们就没有遗憾的开上车一路顺风回到深圳。</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主要是在广西逗留,广西的风土人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