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15px;">——编者引语:</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熊振起:沅陵六中退休教师,怀化市作协会员,有30余篇作品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指导学生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作文60余篇,电脑存稿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学生作文范文2000余篇(首)。</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是雪峰山麓的一棵苦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报告文学)</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文/熊振起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一米六八的中等个头,算不上伟岸挺拔,气势夺人,却也器宇轩昂,强悍精干。双目闪闪有神,步态稳健有力,一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样子。平日里,不是蹲守在公司基地,就是开着那辆白色的轿车驰骋在街道、村道、省道、国道和高速路上。他的小车一年换四个新轮胎,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当然了,他也会现身大大小小身不由己的饭局。他的朋友圈很杂。引车卖浆者流,企业老总、地方大小官员和一般干部,但更多的是本地的一众土著文人。他们大多年纪不轻,甚至很多还是离退休人员。只是喜欢吟诗作文,而走到了一起。他们邀集志趣相投的人组建微信群,整日里显摆文采墨宝,自娱自乐。当然,也偶有豆腐块见诸报刊,于是发文者就会撒播一阵红包雨分享喜庆。更多的时候,他会混迹于这帮文人圈子。也颇有才情,微信群里时有他的感言和词赋新鲜出炉。</p><p> 他言辞不俗,文采飞扬,非一般浅薄俗气的书生可比。他与本地的官庄镇辰龙诗社,临镇的五强溪镇夸父山诗社过从甚密,两群“诗人”不定期互相访问,流觞曲水,以文会友。他被推选为两个诗社的副社长,加入了省诗词学会。常常的,在饭局接近尾声之时,该买单了。做东者走到前台结账,这才知道他已抢先一步买过单了。做东者掏出手机一脸歉意对他说:“多少钱,我转账给你吧?” “别提钱,提钱伤感情。怎么,瞧不起人吗,一顿饭还吃不穷我。”当然了,更多的时候,是他没有时间参与文友的饭局。这个时候文友们就很失落,感觉今儿个气氛不对,哪里不对呢,终于想起来了:那个掌控饭局话语权的人气王缺席了。是的,只要他一来,饭局的气氛才会起来,他是饭局的灵魂人物——不然就是万马齐喑究可哀,一顿饭吃得味同嚼蜡。他一上来,一句“众尊”就让人们精神一振,继而笑声响起,甚至鼓起掌来。他的外交辞令非常丰富,也不知原本一个初中生底子的他竟是如此的有悟性,简直就是天赋异禀。他智商高,情商也高。赔客人已久,要离场了。</p><p> 他热辣辣地瞪着对方的眼睛,哂笑道:“众尊已经忙了一整天,也该休息清静一下了。我等暂且离开,改日再来请教。客走主人安嘛。”于是理直气壮拍屁股走人。诗社搞活动,理事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因为知道他从不回绝对方提出的“赞助”,是一个不会拒绝的人。他与本镇几个工商界“巨头”,合力伸出援手,承担了沅陵六中二个贫困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费用,考上大学还最后赞助一笔。群里微友孩子摔断手腕需动大手术,妈妈几乎崩溃,他第一个带头献爱心。小镇上随便哪家红白喜事,不管自己跟他有没有人情往来,认识不认识,他都一概一视同仁去“吃酒”。他的老家在临镇五强溪,在本镇没有宗亲,算得上背井离乡,举目无亲。但他视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微友们都喜欢蹭他的顺风车,在他是家常便饭。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上门接人,送客回家,比跑黑车的私家车还服务周到。就这样,路上还要请蹭车者一顿免费的午餐。 </p><p> 2015年,他的苦荞业刚刚起步,是大把撒钱的时候,正在四处筹集资金。得知老家的路被列入村村通规划,资金短缺,他二话没说,一甩手就是6.5万元。是的,他总是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和怜悯之心。他现任沅陵县工商联职委,个协副书记。早在1994年7月1日,才20出头的他就入了党,如今党龄已有27年,算得上是一个老党员了。那时候,见他写入党申请书,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你一个平头百姓入什么党嘛,既当不了贪官,也发不了横财,一年还要几百块钱党费,亏大了啊,何苦呢。”那时候还不是老总的他笑道:“入了党,日子才有个念想嘛。”这阵子,他正在紧锣密鼓建设新基地厂房。可不是,辰州荞韵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唯一一家苦荞食品企业嘛。</p><p> 他不容怠慢,每一个细节都得做到最好。但这时候也恰逢一年一度的过年。腊月了,人们都得打点年货,乡村消费狂潮来袭。可是他的苦荞茶、苦荞面、苦荞粉和苦荞酒,都还没来得及包装。怎么办,公司不多的几个员工已经放假了,他白天跑基地,晚上自己包装,自己给自己打工。儿子儿媳都是公务员,老婆给他俩带孩子,剩他一个光杆司令就是每日里通宵达旦也做不完呀。他的那一帮年纪不轻的文友得知,赶来救场子了。他们往往上午九、十点钟才姗姗来迟,笨手笨脚做上一会儿,他就系着围裙给他们煎50元一斤的葛粑粑吃。待他基地转一圈回家,又系着围裙给他们做一顿大餐。狗肉、羊肉、土猪肉和腊猪头,外加苦荞酒豪饮,整天好吃好喝侍候着。“下班”时,还常常赠送一提苦荞面苦荞酒。这样反倒让他的忘年交文友犯难了:笨手笨脚做了这么一点事,要是给资本家打工早被炒鱿鱼了,汪总这样款待,到底谁赚了啊。而文友们不知道的是,等他们吃饱喝足回家之后,他还得加夜班,一直做到天明才和衣眯一会儿眼。之后他们索性建了一个“大笔荞韵”群。</p><p> 是的,身为群主的他就是这么地礼贤下士,除了“众尊”的口头禅,还尊称每一个群员为“大笔”。而群员呢,也就顺理成章称他为“总笔”了,哈哈。“大笔荞韵”的这种蚂蚁精神,让这个春节很丰腴,很祥和。这样的一个网红人物,他是谁呢?他,就是“辰州荞韵”食品有限公司老总汪发烛先生,一个六零后的精干“小伙子”。 二 汪总的老家在清浪乡,与官庄镇接壤,如今属五强溪水电站库区,不是高山就是大湖。重峦叠嶂,开门见山,交通闭塞,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生活和生产都比山外慢半拍。汪总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在部队服役,母亲独木难支,他家的一亩三分地年年歉收也是题中之义。小小年纪的发烛特别“发狠”,白天走十多里山路读书,早晚放牛扯猪草,节假日还陪伴母亲挖地、锄草、施肥,甚至还牵着那头老黄牛耕田。那时候一个初中生的他,就抵得上半个劳动力了。暑假里,山里的太阳把树木都烤焦了。中午,大多数乡民都扔下锄头回家歇凉去了,还是半大孩子的小发烛,把母亲哄回家歇息,独自一人挥舞着那把成年人使的笨重的锄头铲种苦荞。他自小就是一个孝子,他用读到的书本知识说服母亲:“书上讲大人体表面积相对小,不容易散热。伢伢体表面积相对大,容易散热。妈你回去歇着去,下午阴凉了再来吧。</p><p> ”硬生生把母亲掀回了家。这是山腰的一块斜坡地,刚刚一把火烧透,剩下一层灰黑的灰烬。这是苦荞整个生长期的全部肥料啊。如果被一场阵雨冲走了,苦荞就断奶了,长出来的苗子又黄又瘦,自然也就先天不足,三个月之后自然歉收。原来雪峰山麓这地方,大山里还基本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种包谷、铲苦荞什么的,都是先把树木荆棘砍了,等晒干之后,趁晴天一把火烧掉,留下灰烬做肥料,然后趁雨前抢种下去。之后只要防着野猪和牛羊吃掉荞苗就万事大吉了,保准给你一个沉甸甸的收割,好舒服呀。乡民们就这样地烧山轮作,倒也清闲自在,乐在其中。不仅省时省力,还环保、安全,是地道的绿色食品。每一年的苦荞季,小发烛都要和母亲铲种苦荞。他爱种苦荞,是因了管理粗放,无需施肥和中耕,效益不错,划算。他爱吃苦荞粑粑、苦荞糊糊,却不是如今的“三高”。全家人都勒紧裤带过日子,苦荞是填饱肚皮的主食啊。每当苦荞在山火灰的滋润下,一天天疯长,苦荞花白灿灿盖满这里那里的坡坡岭岭的时候,小发烛眼里和心里,就会没来由地滋生一种自豪感,幸福感和成就感,那可是咱这雪峰山最最美丽的风景线啊。</p><p> 汪总自小就是一个博览群书的读书郎。他几乎什么书都爱读,在校读书期间,省吃俭用,用节余的生活费买了一摞医药书籍,脑洞大开想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并且还照本宣科给人开具药单,还真的治好了一些病人,居然成了清浪的小神医。他读孙思邈,读《食疗本草》,读《千金要方》,读懂了“药食同源”的道理。初中刚刚毕业,他说什么也不上高中了。他对母亲说,既然家里没钱上不起学,我就在家晴耕雨读,不也是一样的读书吗?也不见得就比那些读死书的人没出息。多年以后,当他发现苦荞是治愈“三高”的佳品,铁了心发展苦荞事业的时候,他先后五次去贵州取经,最终把苦荞做成了“辰州荞韵”。这,是不是一种宿命的存在呢?沅陵是大湘西的门户,官庄镇是沅陵的东大门。地下黄金储量异常丰富,有上市公司辰州矿业公司,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和年产30吨黄金的提纯生产线。</p><p> 地上有皇帝贡茶,碣滩品牌茶。林地面积58万亩,林木覆盖率90%。被省内一个著名诗人誉为金都、林海和茶乡。而域内还有被康熙皇帝钦封的“天下辰龙第一关”古战场遗迹,正在如火如荼开发,系国家三A级景区。同时,官庄集镇内的沅陵六中,又由一所薄弱学校,一举跻身于怀化市名校行列,成了官庄镇的又一张名片。而辰州荞韵,正在跻身于官庄镇的第五张名片。佛祖释迦牟尼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三 无疑,汪发烛是一个有抱负,有志向,有情怀的人。汪总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官庄镇工作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卷起行囊只身来到官庄镇谋生。入乡随俗,他很快操起了一口地道的官庄话,不知道的都把他当做地道的土著人呢。还真应了那句俗话: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汪发烛的异地打拼人生拉开了序幕。为了主动谋生,汪发烛做过的行道太多了,行医、木匠、开三轮车拉货和送水送气,甚至还做过屠户和餐饮。后来,官庄集镇有了纯净水厂和液化气站。他和他们签约,包下了送水送气的业务。于是趁势而上,他在官庄集镇办起了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909家政”,脱离原来的老板单干,从此开启了跌宕起伏的创业之路。说是家政服务公司,其实老总和员工都是汪总一个人支撑。汪总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送气的情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未完待续)</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夸父山诗社—第109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编:周锡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投稿邮箱918126896@qq.com</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信投稿shwzxc168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投稿 </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誇父山詩書畫院——诗詞书画原创作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可承接、装饰高、中、低档、厅堂、茶室、书房、卧室、客厅、办公室、会议室、沙发墻、儿童房、电梯、门楼、可随客户要求定制。</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