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信息化时代下,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难以或缺的重要部分,朗读则是阅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必须充分重视朗读,引导学生充分读,在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受到情感教育熏陶。重视朗读,有助于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容的丰富多元以及绵长不绝的意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进一步增强阅读能力。</p> <p class="ql-block">一、诗歌朗读指导:感情充沛,读出节奏。</p> <p class="ql-block">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创设、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课文一起走进春夏秋冬四季之美,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人为本,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充分利用媒体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四季》这首儿歌,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把握好朗读基调,把描写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句子作为重点指导,如指导读“草芽尖尖”的“尖尖”时,可以说:“刚发芽的小草是嫩嫩的,你们试试看,应该怎样读?”叙述体会后,就知道要读得轻,用轻细的语气来读“草芽尖尖”了。指导读“雪人大肚子一挺,说‘我就是冬天’”中的“一挺”时,让学生感受雪人说话时的顽皮和自豪,因此学生自然会想到要用较重的语气来读。指导完朗读后,让他们在音乐中边念边表演动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的“一挺”使学生们乐得合不上嘴。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 由于朗读是一中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发法,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那么他们在平时说话是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训练,注意语言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除了有感情的读外,在“读”中也能启发想象,在教《四季》一课时,通过师生间创造性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等的美丽景象。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活泼俏皮的语言,再现了四个季节的特征。通过朗读、画面,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冬天,我参加了阿城区金源杯赛课,在活动中,我讲了一节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p><p class="ql-block">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首儿童诗。它处处体现着诗情画意,深为学生所喜欢。</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就应重视它。”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潜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节课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p><p class="ql-block">1、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地上一片洁白,你们的心情怎样,会到雪地上做什么?由此想象“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跑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2、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生动活泼的作画场面,“几步就成”的自豪感。最后一句中“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突出青蛙在冬眠呢。</p><p class="ql-block">3、在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演一演,选择一种小动物画一画,在活动中感悟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用欢快乐曲创造气氛,进行配乐朗读。</p><p class="ql-block">4、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采用引背的方式练习,如,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降低背诵的难度。</p> <p class="ql-block">二、童话故事朗读指导:进入角色,有感而读。</p> <p class="ql-block">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面对自己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配乐朗读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三、古诗教学朗读指导:想象入境,熟读成诵。</p> <p class="ql-block"> 《山行》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秋日山行之乐。但这“乐”字是藏在诗题之后,画面之外,由隐而显,让读者去咀嚼,去体会的。</p><p class="ql-block"> 所谓诗情画意,每首诗词就是一幅绝好的画卷,而优美的音乐更是为诵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饱满深沉的示范朗读,使所有学生在朗读方法与技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指导与启发。教学中先欣赏视频中的诵读与演唱,再由学生进行诵读,也可演唱。古诗词不仅能诵读,而且可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对学生来讲又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虽然吟唱与朗读完全不同,但两者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p> <p class="ql-block"> 《梅花》和《幽兰》在引导学生体会植物之美的同时能展开想象,理解古人借诗喻人的写作方法和情感,体会花中君子的品格之美。首先,让学生读出了古诗词的语言美:我在指导学生读会古诗,读流利诗句之后,又告诉学生读古诗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紧接着又告诉学生有的字要读的长些,有的字要读的短些,渗透了古诗平仄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指导学生悟出了诗文的意境美:“学习古诗不光要会读,还要知道诗中写了什么,才能读的更好”过渡到对诗文的理解上,我不仅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而且通过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诗的意境美。</p><p class="ql-block"> 第三,我指导学生体会了梅和兰的品格之美:我让学生用在第一首诗中学到的方法直接应用在第二首诗的学习中,做到了扶放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用填空的形式,用图片,都实实在在的让学生感受到了人们对这些花的喜爱之情,感悟到了花之四君子的品格美。</p><p class="ql-block">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的一首代表作品,缓缓流淌的江水,夜泊江边的清孤,月色亲近的无奈,水天一色的美好,天低树高的夜色,这是一幅多么清幽孤单的游子图,作者别样的情绪透过字字句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b>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客愁新”中的“新”。作者以前有什么样的千头万绪,让孩子们联系孟浩然一身博学多才,想要入仕,可惜一直以来,苦于无路,只能隐居乡村。这应该是作者原有的“旧愁”。那么“新愁”源自哪里呢?让孩子们联系作者漂泊异乡,看着日落西山,众鸟归林,路人渐少,思乡之情,念家之意应该会喷薄而出,于是形成新愁,付诸笔尖。人世无情,月色有意。那一纸月色恍如轻柔的丝被,缓缓滑过诗人愁苦的心绪,在那一泓苦涩的清泉里荡起温柔的涟漪。一个“近”字,让月色更加温馨,让月光更加温柔,让月亮更近人情。在这孤清的深夜里,也只有天上的明月似乎明确作者那颗漂泊无依,出仕无门的心绪吧!所有她用柔柔的月色沾染着作者的愁苦,用水中的倩影拥抱作者的孤独。多么好的一个“近”字呀!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范读,引导孩子读好文本,孩子在此基础上,朗读能力明显提升。因为理解,所以能懂,因为明白,所以回读。</p> <p class="ql-block"> 古诗《敕勒歌》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学习《敕勒歌》时让学生想想,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写了那些景物?“天苍苍,野茫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图画。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的延伸开去,只有那样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全诗寥寥二十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在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的练习和指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于朗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用一些相关意境的古典乐曲,配乐后,再入情入境的练习朗读,从而达到熟读成诵。在朗读中,要指导读出明朗向上的情感基调。在熟读的基础上,又安排一定的时间练习背诵:如个人自背、小组内练习、师生合作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小组间竞赛等。以激发背诵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朗读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正确指导学生朗读,提高朗读质量,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撰稿:李宏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牛海亮 董忠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