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我90多岁了,看到原作,真是眼福啊!

菲特

</strong>启功先生,作为前书协主席,还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应该说看到名家名帖无数,唯独对米芾的《研山铭》情有独钟!<br></br>启功先说:能在中国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铭》,饱了眼福。过去看《研山铭》的照片高兴,临《研山铭》高兴。今天我90多岁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铭》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几天就多看几天。 启功先生<br></br>一生酷爱砚台的米芾,到晚年得到灵璧石,如获至宝,加上这块石头的形状呈山形,刚好可做墨池来研墨。更是让米芾欣喜若狂,爱不释手,竟然三天夜晚,抱石而睡,即便是这样,米芾还是意犹未尽,这一夜,夜朗星稀,米芾挥毫泼墨,便留下《研山铭》。 米芾《研山铭》<br></br>《研山铭》一共就是39个行书大字:“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米芾《研山铭》<br></br>2002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上以2999万元收购了米芾一幅字《研山铭》,全文共39字,每字折合人民币76.9万元。米芾以“刷”字据称,大师沈尹默先生说:“用涩笔写便是勒,用快笔写就是刷,用重笔写便是画,用笔轻便是描。”说的米芾用笔非常快,在高速行笔中利用提按顿挫,不停调整笔锋,使笔锋不散。 在笔法中,米芾是中锋为主,活用侧锋,难度并不在“刷”字,而是在”刷”的同时,如何保持住他那种线条的弧度,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把握住线条的弧度,也就是把握了出锋的方向,这就是他所谓的”八面出锋”。他用笔与造型──他的笔在纵擒自如的技巧中抑扬搓转,而造型上则蕴藏着流畅自如的魅力。有时会由于痛快淋漓的笔在飞舞,而使书法的结构消失在顿挫起伏的线条之中。这种微妙的处理方式,也只有董其昌能得其妙,别无他人,可见难度! 《研山铭》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除了笔法,而是在他的“势”!米芾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而在结体上,更少了前人羁勒,倾侧之中含稳重,字字因势生形,字与字之间绝少连属,数字间没有明显的游丝映带,却能一气贯通,显得自然畅达。正是欹侧之势使上下、左右顾盼生情,险绝而生稳,收似欹反正之效。所以说:《研山铭》体现“刷”字最高境界!<strong data-darkmode-bgcolor-16185550093989="rgb(25, 25, 25)" data-darkmode-color-16185550093989="rgb(233, 99, 95)" data-darkmode-original-bgcolor-16185550093989="#fff|rgb(255, 255, 255)|rgb(255, 255, 255)" data-darkmode-original-color-16185550093989="#fff|rgb(62, 62, 62)|rgb(62, 62, 62)|rgb(233, 99, 95)">高清逐字放大</strong>研 山 铭 五色 水 浮 昆 仑 潭 在 顶 出 黑 云 挂龙 怪 烁 电 痕 下 震 霆 泽 厚坤 极 变 化 阖 道 门 宝 晋 山 前 轩书 <p class="ql-block">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法大宝库”图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