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鹤壁市浚县实验中学 贾玉清</p><p class="ql-block">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成长的季节。春天的河师大附中,百花盛开,莺歌燕舞。4月12日—14日中原名师工作室培养省名师、省骨干第一次跟岗研修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了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领军人物”余映潮老师。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能和余老师及各位中原名师幸福的遇见。</p><p class="ql-block"> 从余老师及各位中原名师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自己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于是,我们全体学员就有了这一次难得的春天里的成长。 </p> <p class="ql-block"> 在大师引领下成长</p><p class="ql-block"> 一直都觉得,余老师是一个传奇。在培训的这三天里,他一次一次刷新着我对他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和余老师合影时,他微笑着,谦和的站在那,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师者,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又是那样的儒雅帅气,仿佛是一位从“诗经”中走出的谦谦君子。当学员讲课时,余老师总会提前到达,安静地坐在最前排的位置,缓缓打开电脑包,掏出笔记本放在桌子上。学员讲课了,他总是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头,一边看,一边听,还一边迅速而认真地敲击着键盘,写着教程观察。讲课结束,一篇专业而细致的教程观察也写成了。紧接着就是评课环节,余老师从容而淡定,从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娓娓道来,条分缕析,严谨周密,有理有据,客观中肯。余老师的语言别有特点,舒缓而有节奏,抑扬而又流畅。无论是自己课堂上的语言,还是评课时的话语,听着都有一种古典韵味,一种舒适感,一种江南的精致美。余老师既是一位教者,也是一位诗者。</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活动中,余老师除了对几位上课老师的课堂进行深入评课之外,还亲自授课,示范讲解七年级下册《老王》和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并做了《做优秀的学科教师(五)》《简谈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与“精读训练”》两场精彩的专题讲座,余老师强调教师要做好教学本领五练:一练研读教材的本领,二练高效教学的本领,三练专项研究的本领,四练动笔写作的本领,五练读书学习的本领。没有这五练,很难成为优秀的有实力的教师。他告诉我们,优秀语文教师的基本学法包括:专业杂志阅读,专业书籍研读,专业活动记录,专题研究整理。关于一节好课,他说课堂阅读教学的理念要做到: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实践活动,重在课中读写,突现语言学用,关注集体训练。在课堂上,教师要克服碎问碎读碎说、单个对话频繁、缺少选点深入、淡漠审美阅读、积累意识差等重要弱点。</p><p class="ql-block"> 余老师说:“我用8年的时间写出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用10年的时间写出了《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50讲》,用10年的时间写出了《余映潮教学设计艺术80讲》------”余老师的著作举不胜举, 这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余老师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呀!而他已经是74岁高龄。对比于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喊累,喊没有时间。</p><p class="ql-block"> 讲台之上,余老师是一座高峰,举手投足间给老师与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引领和指导;讲台之下,他是一位朋友,一言一语中给身边的人以欢声和笑语。亦师亦友,此可谓“大师”矣!</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在余老师这位大师的引领下,无论从知识上还是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 在观摩学习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培训学习安排的科学而周密,4月13日这一天,安排的是观摩学习。上午,师大附中的焦东晓老师讲了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台阶》,马文博老师讲了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王青山老师讲了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李腾飞老师讲了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这四节课,形式不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各有亮点。于讲者,是挑战;于听者,是学习。之后,余老师进行了评课,条分缕析,严谨周密,有理有据,客观中肯。 针对这四节课,余老师提出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值得细细品味。余老师说,任何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都主要取决于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我们要变“教学课文”为“利用课文”,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变“泛谈感受”为“精读训练”,变“碎问碎答”为“实践活动”,变“思路不清”为“板块思路”,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变“平俗手法”为“高雅教学”。</p><p class="ql-block"> 4月14日上午,师大附中的刘天瑜老师讲了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李园园老师讲了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接着由余老师亲自讲授七年级下册《老王》和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下午,余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对我们进行了殷殷的教导,余老师说,文学作品教学的特别之处,是要求语文老师有比较好的文学修养,有比较厚实的文学知识的基础,有一定的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学欣赏的能力,最特别之处是文学术语在解读中的自然运用。余老师嘱咐我们,提高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知识背景,优化教学能力。要提高教师设计和组织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和课堂教学语言的质量;提高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精、深、美的指导能力;提高文学作品、古诗文、朗读教学、知识教育的教学技能。就这样,我们在余老师无私的相授中,无论从知识上还是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天的观摩学习,8节课的听课评课,每一节课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收获很大,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还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p> <p class="ql-block"> 在名师指导下成长</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有谁相伴。我是幸运的,这次省名师培训,我被分在了张莉老师名师工作室。初见张莉老师,我就被张莉老师优雅的气质迷住了,张莉老师看起来又年轻又漂亮,让你根本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张莉老师又是那样的优秀,她是河南省教育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特级教师,中原名师。</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感动的是,张老师刚刚从北京参加会议归来,不顾旅途劳累,马上召集工作室成员开会,明确工作室未来几年的研修方向,听取各位成员的诉求,言辞谆谆,情意切切,一个小小的团队悄然成型,一群怀揣教育梦想的为师者在研讨中明确了目标,细化了责任,分配了任务,读书写作、线上研讨学习、定期分享交流、开展课题研究等等活动务实而规范。张老师还很细心贴心,她悄悄的为我们买好了《余映潮口述》这本书,郑重的送给我们,嘱咐我们要认真的阅读。正是有了张老师这样的引路人,工作室的老师们才能树立高远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切实得到提高和指导,在名师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张老师更像是一位大姐姐,在师大附中听课的间隙,张老师安排我们工作室的老师和余映潮老师合影。时值人间最美四月天,师大附中的校园分外美丽。湛蓝的天空下,柔和的阳光中,我们和余老师、张老师合影。余老师微笑着,谦和的站在那,是那样的儒雅帅气,仿佛是一位从“诗经”中走出的谦谦君子。而张老师呢,不仅是我们的引路人,更是一位大姐姐。她亲切的让我们站好队,细心的指导着摄影师,然后才站在队中。“咔嚓”,“咔嚓”,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被拍了下来,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定格在镜头中,也定格在每一个学员成长的历程中。我穿着淡蓝色的风衣站在余老师、张老师的身旁,感觉自己也雅致和诗意起来,我觉得幸福极了。 </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诚挚的嘱咐我们:“努力像余老师一样做有专业艺术的老师,享受幸福人生。”张老师希望我们能够比她更优秀,她的职责就是让我们更加成功。张老师真诚的鼓励让我们每一个学员都很感动。 </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心目中,余老师和张老师都是学术上的精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春天,在师大附中校园里,余老师和张老师为我们解开了专业成长的“密码”,我们将铭记余老师和张老师的殷殷嘱托,努力成长。</p><p class="ql-block">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三天的时间,与余老师、张老师及各位名师交流学习,是多么的美好,这种良师益友之谊,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丰盈而充实,快乐而幸福。 </p><p class="ql-block"> 感谢上苍,在这个美丽的春天,让我拥有了一次难得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