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增涵养 自主教学展风采

YY

古诗词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之一 写在前面的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诗意中国,源远流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品位,必须从读诗开始!” 由此可见,古诗词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小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高一新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古诗词有一定的接触与认识,在初升高的衔接阶段,如何让他们爱上古诗词,培养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乃是当务之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此,本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古诗词的活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一、活动准备:读懂古诗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懂是鉴赏评价的起点!教师集中用几个课时系统地讲述有关古诗词的常识和规律,再结合教材课例精讲,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积累,建构知识框架,明确古诗词学习重难点,为后面的一系列关于古诗词的活动打下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b></p> 二、课前活动:每日一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每日一诗活动便应运而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该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上台分享,按抄写、读懂、鉴赏、评价等流程依次开展。其他同学抄录并做好听讲笔记,随时质疑,并对同学在台上的表现做出即时评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平仄仄、朗朗上口,诗词歌咏醉人身心;离愁别绪、爱恨情仇,诗词的情调与意境让人惊叹。课前的诗词分享,正如有的同学所言,“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约会”。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分享的同学与台下倾听的同学形成了良性互动,赏诵以及听说读写之中,同学们对诗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探究诗词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p> 三、小组活动:自主教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高山仰止”展示《芣苢》</span></p> <p class="ql-block">“高山仰止”小组,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芣苢》的写作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小组还做了两个诗歌对比阅读的创新尝试。一是译文的比较阅读。他们搜集资料,整理出了出自余冠英、骆玉明等翻译家的《芣苢》译文,将原诗与译文进行了对比,从翻译的“信”“达”“雅”等角度探讨了译文的优劣。另一角度是有无语气词的比较阅读。他们将《芣苢》中的重叠的词去掉,变成“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撷之”,并将其与远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弹歌》对比,探讨节奏缓急与情感的辩证关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今朝”展示《插秧歌》</span></p> <p class="ql-block">“今朝”小组分享《插秧歌》时,抓住了串联农夫、农妇、大儿、小儿的“抛”“接”“拔”“插”等动词,结合农村生活劳作常识从秧田到稻田的“四步曲”——拔秧、抛秧、接秧、插秧,提出“为何诗歌中的动词顺序与实际操作不一样?”的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诗歌源于生活,但是出于韵律等各方面的考虑,要经过艺术加工,便打破了正常的工序”,形成了将“田夫”与“田妇”、“大儿”与“小儿”合起来说的特殊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未来可期”展示《诗经•邶风•静女》</span></p> <p class="ql-block">“未来可期”小组分享的是《诗经·邶风·静女》。爱情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但是要一群高中男生详细讲解相应的诗篇,难免感到羞涩;这不,小组成员一站上讲台,台下的同学们便有些忍俊不禁但却又十分期待了。《静女》一诗,篇幅虽短,容量却大;好在“未来可期”小组准备充分,胸有成竹,小组成员抓住本诗曲折有致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有层次的感情发展,通过发挥想象、角色扮演等方式,把这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诗讲解得十分出彩,同学们纷纷竖起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来日方长”展示《涉江采芙蓉》</span></p> <p class="ql-block">“来日方长”小组通过背景介绍、诗歌品读、诗歌鉴赏、分享与交流等流程展示了古诗《涉江采芙蓉》,步骤完整,既做到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也做到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还关注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他们以“谁采芙蓉?”“为何采?”“采给谁?”等问题为探究线,深入探究了本诗。此外,还进行了拓展阅读,与同学们分享了《庭中有奇树》,进一步探讨诗歌的起承转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Gale”展示《虞美人》</span></p> <p class="ql-block">“Gale”小组选择的则是《虞美人》。这个小组男生女生分工协作,从“虞美人”的话语说开来,探究了“花”“月”“风”“春水”等多重意象的变化,通过意象的特色以及今昔对比等手法,带大家走近了李后主。他们还宕开话题,辩证地看到了李煜,认为他一方面是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内无用人治世之能,外无御敌卫国之力,最终成了被毒死的薄命君王;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他的文学造诣,赞美他为“绝代词人”“词坛高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萤火之森”展示《鹊桥仙》</span></p> <p class="ql-block">“萤火之森”展示的是宋代词人秦观咏七夕的节序词《鹊桥仙》。他们以词中牛郎与织女的聚会、离别为主线,在天上与人间、哀乐交织的情感中,感受了“牛郎织女”的形象,带同学们领略了牛郎织女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还探究了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结合的手法。最后把视角落在千古佳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上,带同学们领略了高妙的思想境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活动小结:</span></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一致认为,各个小组各有特色。“高山仰止”小组的分享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还有同学幽默地补充道“他们为大家打开了诗词分享的另一扇门”;“今朝”小组的分享则贴切实际,生动活泼;“未来可期”勇气可嘉,讲解流畅,角色扮演让人印象深刻;“来日方长”小组的同学们则仪态大方,举止自然,拓展得当;“Gale”小组读诗歌的理解透彻,看待问题全面、客观;“萤火之森”则分工明确、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激烈的教学比拼和拉票环节,“未来可期”展示的《静女》一课,凭借突出的想象和精彩的演绎荣获冠军,获得了来自语文老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自信!</p><p class="ql-block"><br></p>

古诗词

同学

小组

分享

展示

诗词

诗歌

探究

译文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