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探索 在思辨中进阶 ——淄博市参加山东省第36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纪实

李刚

<p class="ql-block">  盎然的春意轻抚,教研的脚步走来。4月13日山东省齐鲁科学大讲堂活动(第36期)青岛专场在大家的期待中如约而至。 此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既有青岛课程研发团队老师们的精彩课例又有专家们多维度、多角度的深入点评最后由省教科院的卢巍主任对本次活动做总结性发言,他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媒介,网络教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进步的交流平台,大家通过网络教研与更广范围的同伴交流,接受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在与大家的交流、沟通和分享的基础上,促进了教师教育价值的实现和自身的专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地球与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在小学科学教育阶段居重要地位。小学生受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较大。如果能对“地球和宇宙科学”部分进行高质高效地教学,提高的将不仅仅是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必将引起学生对地球和浩淼宇宙进行继续探索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首先由青岛课程资源研发团队的老师们依次展示了四节精彩课例。</p><p class="ql-block"> 陈志刚老师在课例《太阳的光与热》中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阶式探究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太阳光和防晒的相关知识及应用。</p><p class="ql-block"> 李娜老师在课例《认识太阳》中利用开放性课堂,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概括、整理材料的能力,并通过信息的交流和观察实验在充分认识太阳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太阳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密切关系。</p><p class="ql-block"> 辛文涛老师的课例《太阳系》通过构建模型、体验活动、横向对比,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相关知识。</p><p class="ql-block"> 陈娜老师在课例《日食与月食》的切入中巧妙地植入了传统文化的基因,赋予科学课浓浓的人文气息,继而通过实验和视频播放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月日三者之间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并进一步通过模拟实验及推测科学解释了日食与月食的成因。</p> <p class="ql-block">  随后,由专家团队成员胡海涛老师和韩玉明老师对每一节课例做精彩点评,准确指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以便于教师们在今后的此类教学中参考,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p><p class="ql-block"> 最后,省教科院卢巍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讲话。卢主任首先对参加课程资源开发的老师给予了认可,对老师们所研发的案例从多角度展开了详细的分析,高度评价了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对活动的重视及大力支持,鼓励大家只要不断努力,使我们的课程资源不断优化,山东的小学科学教育就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临淄区</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博山区</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高青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高新区</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桓台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沂源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张店区</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周村区</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经开区</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淄川区</h3>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水平越高的课堂,艺术成分越多,创造性要求也越高,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才能成功的话题!相信在老师们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不断追寻理想课堂教学中,我们能看到更多科学教育的优美风景,让我们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师学习心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店区实验小学 白行龙</p><p class="ql-block">今天观看了四节高质量的说课和专家点评收获很多:</p><p class="ql-block">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本期的课程主题是太阳,关于太阳孩子们是太熟悉不过了,但是又太陌生了。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地收集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生动形象的传递给学生。在《认识太阳》这节课中老师让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我觉得对学生的指导是不够的,如何去搜集资料?怎样选择资料?我觉得这节课资料的收集可以放在课前来完成,进而让老师知道学情和学生的关注点,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2.教学模型、软件的使用。课题比较抽象,需要让学生去真切的感受,这就要利用好教学用具和教学软件。反观自己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开发教具的能力不足。</p><p class="ql-block">3.知识的拓展。对于科学而言,课题代表着的往往是一类知识的代表。比如认识太阳就是认识什么是恒星?那恒星有什么特点,宇宙当中是否有类似的星呢?可以引发很多类似的思考。另外,拓展是否也有探究性比较好呢?还是仅仅在同一知识维度上面的拓展呢?</p><p class="ql-block">总之,今天收获很多反思也很多,每一次的学习都有一些收获,感谢这个平台给予的机会。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自主探究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店区莲池学校 科学组</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通过陈志刚老师的《太阳的光与热》、李娜老师的《认识太阳》、陈娜老师的《日食与月食》及辛文韬老师的《太阳系》四个课例的学习,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对太阳系及宇宙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四课,可以说是从部分到整体,层层递进。这部分内容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课件中图片及动态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获得了很多感性认识,优化了教学效果。尤其是《日食和月食》一课,内容属于空间科学,学习本课,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日食的成因”,对于“月食的成因”就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学生通过摆放大、小球的位置;画月食的成因图,了解月食的形成。事实也证明,学生懂得举一反三,活动开展较好。最后,向学生补充了一些多媒体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再次重温日食、月食发生时的壮观景象,以增加印象,激发兴趣。 总之,系列课例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现象分析能力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取经齐鲁科学大讲堂 构建开放性课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店区绿杉园小学 科学组</p><p class="ql-block">4月20日,第36期齐鲁科学大讲堂</p><p class="ql-block">通过陈志刚老师的《太阳的光与热》、李娜老师的《认识太阳》、陈娜老师的《日食与月食》及辛文韬老师的《太阳系》四个课例的学习,让我对于太阳系宇宙这类抽象的资料展示课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像这种开放型课堂要分为情境聚焦、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拓展应用。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和动手习惯。而在探究环节采用谜语导入引出太阳,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太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学生所理解的太阳。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最后再明确特点总体归纳延伸,层层递进,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这种课的教学要多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汇报展示。</p>

学生

老师

课例

科学

太阳

月食

探究

日食

资料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