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忆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前进分校教学经历</p> <p class="ql-block"> 作者:黄育民</p> <p class="ql-block"><b> </b>上世纪60年代,我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宁夏农建十三师三团(前进农场)参加工作。自那时起,我以“愿做农垦人,做好农垦事”的工作激情,一辈子从事宁夏农垦事业。这期间,在前进农场大修厂工作和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前进分校教学工作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在这里,我接受了工农兵再教育,从工人到担任技术员,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政治思想、技术业务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练提高。1975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迎庆宁夏农垦创建70周年之际,我以《难忘的岁月》为题,回忆在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前进分校教学经历,以此表达一个农垦人“致敬70载、奋斗新时代”的革命情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一</p><p class="ql-block"> 宁夏农垦五七大学,成立于1975年,地址在灵武农场。时任自治区农垦局局长刘寅夏同志任名誉校长,副局长孙学灵同志兼任校长。当年7月5日开学时,在灵武农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自治区和农垦局领导同志到会并讲话。学校设政治处、教改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选调专职、兼职教职员工20人。首届设农学和农机两个班,共招收学员81人。其中,农机班40人,学员来自宁夏农垦系统各农场中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农学班主要培养农业技术员,开设政治课和农业基础知识课,学制两年;农机班主要培养农机骨干,开设政治课和农机基础知识课,学制两年半。学校开学后,按照边建校、边教学的办学原则,开展教学工作。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边劳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6年3月,农垦局为加强教学工作,决定分开办学,把农机班迁往前进农场,命名为“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前进分校”。留在灵武农场的农学班,命名为“宁夏农垦五七大学灵武分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6年6月,农机班迁到了前进农场。前进农场党委很重视分校的教学工作,由农场党委委员、副场长魏桂生同志主抓分校工作。分校内的党政领导工作,由随迁来的农垦五七大学政治处主任张丽珠同志全面负责。原农机班专职教师没有随迁来前进农场。为此,前进农场党委调我到分校工作,担任农机班专职教师,兼班主任,并协助张主任搞好学员管理。我是共产党员,学的是农机专业,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6月5日正式上任,并和学员在全班会上见面。</p><p class="ql-block"> 我一到分校工作,通过学员花名冊,对每个学员的家庭出身、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原工作单位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这40名学员都是各农场选派的有文化的优秀青年,绝大多数出身劳动人民家庭,是农垦职工子弟。学员的政治条件和文化程度比较好,有党员4名,团员23名,多数学员是初中文化程度,这让我有了信心,只要学校安排好课程搞好教学,就能够把这批学员培养成为宁夏农垦农机骨干。</p><p class="ql-block"> 听了张主任对在灵武农场办学的情况介绍和学员反应的意见,了解到前阶段教学工作的情况。由于前阶段课堂教学安排较少,实习和建校劳动安排较多,学员很有意见。同时,因“张铁生”和“黄帅”事件,“读书无用论”对学员影响很大。这让我深感学员管理和搞好教学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这将是对自己的工作考验和历练。</p><p class="ql-block"> 此时,教学时间已过一年,剩的一年半时间,教学任务很重,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至关重要。我和张主住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初步形成了后阶段的教学思路。在政治方面由张主任负责,安排好政治课学习,抓好政治思想工作,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员学好功课,完成学业,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面由我负责,谋划好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我当时没有看到学校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按照农机中等专业学科要求,我的想法是,由于学员都是来自基层单位工作一线,有工作实践经历。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多安排老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实习课要突出重点,只在76年安排夏收“康拜因”收割实习和冬季拖拉机修理实习。参加劳动,除组织参加前进农场“会战式”的劳动外,学校不能把学员当成劳动力组织参加支援农业的劳动。课堂教学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大部分。对理论基础部分和“应知”的内容,在教材安排上涉及面要广,采取启发式讲课,让学员理解的要讲深讲透,让“应知”的尽量讲到,并指出参考书籍和有关资料,让学员自己去阅读。对专业基础课部分和“应会”的内容,在教材安排上涉及内容既要专业,更要具体,采取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员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更要学会专业技术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并学会查阅和使用专业设计及实用工具书。我的这些想法得到主管领导的同意,形成学校当时的教学思路和工作理念。按照课程设置最先开始了数学和“康拜因”收割机理论(因要参加夏收实习)的课堂教学。随后,在教学工作实施中,一边实践,一边调整改进。通过具体实践,逐步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逐步调整和改进,既纠正前期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让学员慢慢感受到学校在努力,目的是让他们多学些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增进了学员学习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为加强课堂教学,前进农场党委按照课程设置增加了教师配置。除我外,又调了一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具有长期机务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孟琢如同志作为农业机械助理教员,协助做好教学辅助工作。另外,还聘任了三名兼职教师,一位是北京农机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宁夏农垦工作,一直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的技术干部李照明同志,主讲拖拉机理论与发动机原理、收割机械康拜因理论等课程;另一位是刚从西北农业大学农机工程学院毕业,回农场工作的工农兵大学生柳建忠同志,主讲机械制图课程。第三位是宁夏农机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前进农场大修厂技术革新能手邵树森同志,专讲农机革新课程。我主讲的课程有数学、拖拉机构造与修理、机械原理、金属学与材料力学、机械零件、水力学与水利机械、畜牧机械等课程。以上这些课程教材,书店有的就从书店订购,买不到的采用了西北农业大学农机工程学院自编的工农兵学员试用教材。为搞到这些试用教材,我利用当年的寒假,去了一趟西北农业大学农机工程学院搞到了样本,组织学员刻钢板油印发给大家。在机械制图和机械零件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制图作业和机械零件设计作业,锻练学员机械设计和查阅技术资料及工具资料书的能力, 课堂所学的课程采取考试或考核给予学习成绩。</p><p class="ql-block"> 通过紧张有序的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克服和纠正了因“读书无用论”造成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学员开始重视学习。学校还通过抓典型,对好学上进的学员给予表彰。树立了魏巍、郭月霞两位学员刻苦学习的榜样;表扬了周凭、齐建维、马振江、曹光寿、罗新国、丁永礼等爱好学习的学员。以鼓励、引导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学好功课,增长知识,完成学业。</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工作,我们按计划完成了前进分校农机班的教学任务,1977年12月,首期农机班学员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我代表学校发言,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学员回单位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农垦局和前进农场参加毕业典礼的领导同志讲了话,肯定了前进分校的教学工作,对学员回单位后的工作提出要求,给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为落实领导同志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精神,学员回单位后,我和孟琢如老师两人到学员所在单位进行了走访,介绍学员学习情况,对学员工作的安排提出希望,各单位领导同志赞赏我们对学员负责的工作态度。这批农机班学员回到原单位后,都被安排在机务工作的部门,成为宁夏农垦系统机务工作的骨干。后来,大多数学员都在农垦干了一辈子,为宁夏农垦的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出过力,受过苦,流过汗,做出了贡献。有的学员成为农场的中层领导,像马振江和曹光寿同志成为农场和农垦事业管理局机关的场、处级领导。还有的学员调出了农垦系统,调出了宁夏,他们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表现出色,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成绩。</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忆在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前进分校教学的经历,让我深有感触。宁夏农垦局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为发展农垦事业,培养宁夏农垦需要人才,创办了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受到了宁夏农垦广大职工的赞誉。我是学农业机械专业的,又在宁夏农垦基层农机战线工作,组织上调我到前进分校工作是对我的信任和考验,我有信心做好教学工作。我负责教学工作,和几位教师一起努力,开设那么多的课程,尽最大努力讲好课,实属不易。时间短任务重,工作很辛苦,每个老师都很认真负责地备好课,尽心尽力讲好课,每次讲课时间都是一个上午。我每天晚上都在学校备课,半夜十二点后回家,学校离我家两公里多路,起初步行,后来农场场部发给我一张自行车购物券,买了自行车方便多了。我担任班主任管理学员要求很严,敢抓敢管,在管理学员上,有时讲的多,批评的多,缺乏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学员都很理解。这段工作我们虽然很辛苦,但完成了农垦局和前进农场领导交给的教学任务,很值得,也很自豪。我们当老师的认真负责传授知识,为人师表,也对得起农机班的每一位学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多的师生关系,我对学员怀有很深的感情。后来,我调到农垦局工作,也一直关心着他们,多次在农垦系统内为这些学员争取评定专业职称的政策,还为在农垦系统外工作的学员证明这段学习情况。老师关心学员,学员也很关爱老师。1988年7月16日,我从黑龙江学习考察信访工作路过北京,给在北京工作的农机班学员周凭同志工作单位打电话,对方问我“找谁?”我说“找周凭。”对方又问“你从哪里来?”我说“从宁夏来。”对方问“你是黄老师?”我说“你咋知道我是黄老师。”对方说“周凭常说起黄老师,我们办公室的人都知道。”对方接着说“黄老师,周凭最近休假,你在哪里住,我们告诉他明天去看你”。我在电话里告诉了他,我住的旅馆,第二天周凭同志来旅馆看望我,我非常高兴。毕业后的周凭同志没有忘记我们,他对我说:“黄老师,老师当年给我们讲的数学和其他基础课,为我回北京后上大学打下了很好基础,我忘不了这段学习经历,回想这段经历,也忘不了黄老师为学员的一番苦心。”我听到这些话感到很欣慰。我们见面很亲热,我为周凭同志返回北京后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过得真快,43年前,40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员,有的已故,健在的也都退休了。2019年5月12日,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前进分校学员在银川聚会,有30多位学员参加,我和柳建忠老师应邀参加,我代表老师讲话,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亲切交谈,相互问好,回忆五七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溢满现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难忘的宁夏农垦五七大学,难忘的宁夏农垦五七大学前进分校的教学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注:作者黄育民:原任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纪委书记,现任宁夏农垦集团机关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此文获得宁夏农垦集团70周年征文比赛三等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