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中学习

子涵

<p class="ql-block">  高考临近,时间来到了三轮复习。学生开始紧张,教师的作用开始减弱。</p><p class="ql-block">​ 在大批量的考试袭来之时,学生忙于奔命,刚结束一轮,还没有来得及做试卷分析和难题总结,老师甚至试卷都没能完全评讲完毕,下一轮考试就又开始了——这可怎么办?&nbsp;</p><p class="ql-block">​ 依赖性非常强的学生此时就乱了方寸,如无头苍蝇一样在纷至沓来的考试中迷失。对他们来说,每一次考试的流程应当是:复习——考试——对答案——写卷面分析——老师讲解——问题跟进——巩固性练习。当然,很多情况下,这也是在老师的要求和辅助下完成的。这形成了一个有效闭环,让他们“缓缓以治之”。这个节奏一旦加快,而且快到所有闭环都被击碎,只剩“考试——讲解——考试”的开放流程时,高效且基本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了。&nbsp;</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的思考是:题海战要战出的是经验、是技能、是胆量、是习惯——这是高考考场上必备的应试素养。此时的考试之外只能辅助性的巩固基础知识,并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上让他们的考后总结切实有效,方向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词汇素养。&nbsp;</p><p class="ql-block">​ 每次考试,卷面上都会出现许多课标词汇(多见于阅读与完型),优秀句型(多见于阅读与语法填空)和话题素材(语法填空),优秀的学生能高效利用时间,能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并参破其美,甚至能“就地取材”从试卷上找到自己作文可用的词、句,然而更多的学生只是在“应”试,所以等待考试完毕,教师一定要在试卷上指导他们批注出那些隐藏在文章里的好词好句,以及在做题过程中出了错的旧词新意,让他们利用宝贵的早读时间和课下进行读背。</p><p class="ql-block">​ 如果这个工作都由教师来做,做的及做的全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于是“利用学生教学生”就成了我的“懒”办法,班里成绩前10名的学生滚动执行听写任务,将他们选择的能提升词汇素养的卷面词句在考试完就整合出来,在一周的三个早读传达给同学们。这些学生往往是一些会学习、能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准备听写材料本身就是一种敦促他们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他们所呈现的听写内容又能进一步协助那些不太会总结提高的学生掌握第一手复习素材,何乐而不为呢?&nbsp;</p> <p class="ql-block">  当然,是不是所有人掌握了素材都能第一时间跟进,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nbsp;</p><p class="ql-block">​ 早在我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就有前辈教师告诉我:“挑起学生斗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思维的最好办法。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将这个大理念用在我的小教学的一个方面,就是利用学生指导学生上早读,听写人在早读伊始布置好听写方向,最后10分钟里8分钟进行听写,2分钟进行听写内容紧急背诵,三年一个循环下来,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也的确把我解放出来了。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指导他们把握听写的方向,疏通他们听写材料里的困惑和检查他们听写内容是否有错。到了高三最后冲刺阶段,这种方法更是双赢,既使学生互助互帮主动学习,又辅助我发现和总结他们考试和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短板。&nbsp;</p> <p class="ql-block">  和学生培养起的默契,是我逐渐淡出,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必经之路,这也对学生以后长远的发展有一定好处。&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