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州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青州古城是国内外罕见,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青州古城内牌坊众多,仅从南门大街向北至偶园街、北门大街,就矗立着二十几座牌坊,有时是十几步或几步就有一座,风格各异,蔚为壮观,显示出当时青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景象。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目前,已经修复和正在修复的名人牌坊和过街牌坊有十余座。这些牌坊的恢复,为青州古城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集中了青州的八座牌坊,堪称大观。</p> <p class="ql-block">柱国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78米,总高度12.74米。</p><p class="ql-block">刘珝,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明朝的三朝元老、宰相级人物。此牌坊四柱三门,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走两边的小门。刘珝于弘治三年卒时,弘治皇帝为之亲撰祭联,也就是现在这个牌坊南面的抱柱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对联内容真是对刘珝一生恰到好处的概括,可见弘治皇帝对他评价相当高。</p> <p class="ql-block">▽柱国坊</p> <p class="ql-block">海岱都会坊,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中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走两边的小门。</p><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是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修复南阳城南门阜财门之后所立的第一座牌坊。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海岱都会坊</p> <p class="ql-block">尚书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该坊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p><p class="ql-block">石茂华,青州府益都县人,字君采,号毅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后以养老致仕归家。明万历年间,复出督抚救灾,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朝廷为旌褒石茂华的功绩,特下圣旨,赠官太子少保,谥恭襄,遣官营葬祭祀,并将南门里石茂华的府邸附近改名为尚书里,建造了这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尚书里坊</p> <p class="ql-block">一门科第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92米,总高度11.32米。牌坊的题额是“一门科第”,北面抱柱联上联是“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下联是“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p><p class="ql-block">当时,青州的冯氏世家出了6位进士,3位举人,真是一门科第,很值得彰表荣耀。一门科第坊旌褒的是冯氏家族自始祖冯裕至四世冯琦这一时期的进士、举人。他们分别是进士: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举人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冯氏家族是青州著名的科第望族,时称“北海世家”,科甲蝉联,名人辈出,连续四代人中有进士6人,举人3人,以“父子进士”、“祖孙四代皆进士”等科举为佳话,享誉士林。</p> <p class="ql-block">▽一门科第坊</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5.94米,总高度12.65米。</p><p class="ql-block">翟銮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卒谥文懿。翟銮此坊立于嘉靖年间。当时他升为大学士,也是青州府的荣耀,因而官方为他在府城立坊。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坊</p> <p class="ql-block">“大宗伯”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陈经所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2米,总高度10.1米。位于青州古城的伙巷口,今偶园街北段。</p><p class="ql-block">陈经,字伯常,号东渚,明正德九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当年立此坊时,陈经担任礼部尚书,即“大宗伯”,故坊额中有“大宗伯”三字。顶额“聖旨”。题额:右边为“赐进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前兵科给事中、礼部侍郎、户部尚书、侍经筵、东渚陈经”,左边落款为“大明嘉靖乙巳孟春榖旦立”。抱柱联两联:一是“大臣气度,朝堂柄政扶社稷;名士风流,海岱会集留诗篇”;二是“平居骨鲠,谠直敢言名已闻;立朝性澹,门无干谒廉有声”。</p> <p class="ql-block">▽大宗伯坊</p> <p class="ql-block">太保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2015年在原址复建,四柱三门式。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p><p class="ql-block">邢玠,字搢伯,号崑田,明代青州府益都县人。隆庆五年成进士,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逝世后赠太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邢玠以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统兵朝鲜抗倭,大获全胜。</p> <p class="ql-block">▽太保坊</p> <p class="ql-block">“北门里”坊。为北门大街之地标性建筑,二柱带跨楼牌楼,高9.9米,总宽10.2米,主跨宽6.0米。坊额为“北门裏”,抱柱联为:“看似砖旧石残,想当年九州商贾纷至,甚是热闹;其实人杰地灵,见今朝世界宾朋沓来,尤为繁荣。 ”高度概括了青州当时繁荣景象和名人众多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北门里坊</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除了以上八座现存牌坊外,还有一个牌楼也值得介绍一下,它就是伙巷街牌楼。</p> <p class="ql-block">伙巷街,位于青州古城偶园街大宗伯坊东侧,相传为冯、房两大家族退让垒墙形成的。街口处建有一牌楼,名曰“伙巷街”。</p><p class="ql-block">伙巷街的来由史上有个很有名故事:原先,冯府与房府毗邻,两家为垒墙发生纠纷,寸土必争,各不相让。两家主人都在京城担任要职,势力显赫,地方官吏不敢决断。冯府家人写信,驰告冯溥。冯溥回信,仅有一诗:千里捎信为一墙,各让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冯府见信后,退后数尺垒墙,房府见此,也退后垒墙,两家和好。各自让出的地基,成了一条街道,供来往路人行走。这条街从此叫做伙巷街,冯房二府从相争到相让和好的做法,传为佳话,一直流传到现在,为后世传颂。</p> <p class="ql-block">▽伙巷街</p> <p class="ql-block">文/摄影/魏方</p><p class="ql-block">摄影地/山东青州市青洲古城</p><p class="ql-block">时间:2020.09.25</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古镇(伴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谢谢您赏阅点赞与分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