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雄鹰展翅傲云层 俯视众生踏狂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凛凛骄姿搏苍穹 直冲九霄朝天蹬。</b></p> <p class="ql-block"> 在做黑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之前,想讲几个评估的背景与主要的评估依据,作为这次专题的引子,与大家一起来交流。所以,我做了一个社会背景、政策背景,工作背景、学科背景的一个聚焦,在这个背景之下展开了我们具体的评估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作为我个人来讲,是很荣幸来参加这一项工作,并且在这项工作中得到了一个教研的整体的历练。我们对2020年全省6家命题单位做一次语文学科的中考的命题的评估。在这个时间的一个大的节点里,应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大家知道,2020年我省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经受了这疫情的考验,基础教育也以昂扬的姿态完成了专业的大考,教育工作者、学生们都交出了各自人生满意的答卷,老师们顶住了压力,学生们拼搏努力。无不体现出对生命的坚守,对教育的情怀。这在我国我省教育史上将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现在说政策的背景。应该说课程改革20年来,我们从国家到省厅到地方。出台了很多关于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些方案,一些文件。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的方案》。之所以拿到这里,与老师们重点来交流这个方案,是因为。在2020年这个重要的时间段,我们出台的这个文件是我们新中国第1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他们彰显了强大的国家意志。在这个方案中,对学生评价。如何做学生的评价,做了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指导。在这里我结合一些涉及到与我们这次考试比较密切的一些要点,一些要素,与同仁们一起交流。</p> <p class="ql-block"> 在《总体方案》指出,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在学业考评方面,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蓝图,已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一个总体的指导思想与原则。</p> <p class="ql-block"> 2020年,我们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工作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举办全省首届线上线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评估培训会。并且择优组建了学科中考命题评估专家队伍。我有幸参加了这个队伍,并且组织了全省6家命题单位语文学科中考命制工作展开全面评估。</p> <p class="ql-block"> 2020年也是我们语文学科统编教材使用完成一轮并接受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的第二年。(大庆做为一个命题单位它较为特殊,是苏教版使用考试的最后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我们使用统编教材有了一轮使用的经验之后,我们有了一次考试的经验之后,我们进行这样的交流是很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大家知道,中考作为高利害的考试,课改之初,评价着眼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那么现阶段的命制,我们以义务教育课标2011年版最重要的参照。那么在高中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样的概念,并确立了4个维度的内容。我们今年的义务教育课标,也很快就进入到我们的这个实践之中,工作之中,再次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考试评价。那么以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目标为核心,也是我们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个重要的参照,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综合考察学生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进而完成选拔和甄别的功能,实现向高一年级的人才输送。</p> <p class="ql-block"> 那么在社会、政策、工作、学科的这几多背景的驱动之下,我们对全省六家命题单位的学科命制工作做了全面评估,对我们教研员、对我们一线骨干教师、对我们一线刚刚从业的语文老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具体的评估工作中,在纵向上我们关照了命题单位提供的数据分析,测试内容,测试材料,测试形式等多个维度,在横向上我们参照了卷面分数、作答时间、试题数量,试题类型和考试形式等方面。</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重点就全省六家命题单位试题命制本身这一个维度与老师们展开交流。透过微观的案例来探究语文考试评价理念与命题的特点,进而探寻宏观的走势,以期就教同仁!</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评估中考试卷的依据,应该说有很多。那么在具体展开工作中,我们结合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遵循了一些关键点。如:</p><p class="ql-block"> 一、《意见》明确了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要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坚决摒弃各地市,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教育的什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再次强调了,以语文的课程标准为唯一的课程指导依据。要提升试题的科学化水平,不得超标命题。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兼顾毕业和升学需要等等关键的要素。</p><p class="ql-block"> 二、对应试题命制,《语文课程标准》命题建议也有明确的要求。应该说《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是实施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还是指导各类语文考试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类检测试卷的性质和目的。</p> <p class="ql-block"> 1.命制阶段性检测试卷,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立足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努力体现课标理念,力求做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维度能力目标的全面检测与分层分类确定考试内容。</p><p class="ql-block"> 2.提高命题的质量,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点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p><p class="ql-block">命题要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这些都是课标中涉及到并提建议的一些关键点。</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就六个命题单位学科的试卷命制,做一次综合的试卷分析。我要从综述•亮点、问题•建议、趋势•思考这三个方面6个呈现角度来展开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试题命制“综述”</p> <p class="ql-block"> 六家命题单位有:哈尔滨市、龙东地区(鸡西、佳木斯、双鸭山、鹤岗、伊春、七台河)、牡丹江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黑河、大兴安岭地区)、绥化市。</p><p class="ql-block"> 根据六家命题单位提供的命题相关管理规定、命题多维细目表、试卷及评分参考标准,自评报告、部分统计数据、命题点及考试期间的各种防疫措施、制度要求等评估材料,我们在地市必备材料各有所缺的基础上,省中考命题语文学科评估组对本省六家单位的命题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p> <p class="ql-block"> 1.2020年全省各地市仍延续自主命制的组织形式,各地市语文中考试题命制工作贯彻落实国家与省厅政策,疫情之下整体考虑难度把握,在试卷结构、题型与答题方式等方面保持了稳定。</p><p class="ql-block"> 各地市命题目标与内容既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在稳中有变,变中出新,体现了较好的应用性和灵活性。六家命题单位就考试难度这一项在材料说明中均呈现为: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大致为7:2:1,龙中地区有点变化,易中难的比例8:1.5:0.5。</p><p class="ql-block"> 那么结合着考试,考试的任务指向是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两个维度的内容,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是从疫情之下,还是从考试的性质几个方面来看,我们六家命题单位,试题的易中难的比例应该说是合适的。</p> <p class="ql-block"> 六家命题单位,基本延续以往试题命制的经验和试卷的结构。有知识积累与运用板块、有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板块、有阅读理解与分析板块、有写作板块,这几个板块的内容基本覆盖了我们语文学科课标中所体现的教学全部内容。</p><p class="ql-block"> 红色字体部分表明,各地市在内容的考查上,在结构的分布上略有差异。比如:哈尔滨市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放在了第一板块的考察中,大庆市也是这样。齐齐哈尔市和哈尔滨市,在阅读理解与分析板块中没有诗词的鉴赏。</p><p class="ql-block"> 写作版块,应该说各地市在语言表述上有所差异,龙东地区、牡丹江地区表述的是写作,齐齐哈尔、绥化体现的是写作表达、哈尔滨、大庆表述是作文。我们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各地市在语文试题命制过程中保持了稳定。</p> <p class="ql-block"> 2.各地市均是按照教育部、省厅课程评价要求,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命制语文试卷,各地市除了大庆最后一年使用苏教版教材外,其他地市均使用统编教材。试题赋分均为120分,时间均为两小时。均是通过闭卷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均兼顾了初中生毕业与升学两项任务。</p><p class="ql-block"> 3.考察内容:通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面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全面考察了课标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题型考察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等各个层级能力,基本检测出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应达到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4.测试材料:材料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语料,语料出自于教材的内外,重在考察学生平时的课外语文积累,或整篇文章或片段节选等非连续文本,当然它也包括连续性文本。</p><p class="ql-block"> 语料内容涉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测试材料</p><p class="ql-block"> 重点表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和热点问题;第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第三,学生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相关问题。</p> <p class="ql-block"> 5.试题内容规范严谨科学。试卷内容不涉及到政治、宗教、民族、种族等文化禁忌内容。符合相应题型的编制要求,概念用语和符号表示与课程标准与教材一致,图表、数据、专业术语、文献符合相应的标准,学术上没有争议和分歧。试题的答案没有争议,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在逻辑关系或词语使用上避免了有所暗示或包含的内容,同一套试题中没有互为答案的试题。</p><p class="ql-block"> 试题命制“亮点”</p><p class="ql-block"> 总结六家命题单位的语文试卷,各有优势,各有优点,精彩纷呈,命题单位语文试卷的一些共性的特点,集中在一起与老师们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 1.明确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试题能够结合当前的热点与问题,选择了大量文质兼美、具有时代气息的阅读材料,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说考试答题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命题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所以试卷较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2.注重双基考查与关键能力培养,创设“真实”的应用情境,有效地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试题兼顾毕业和升学,实现“两考合一”初高中有效衔接。试题联系实际,链接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了考查的效度与区分度。</p><p class="ql-block"> 情境设计真实恰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转化。在教育部《意见》的指导下,黑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呈现出明显的情境化设计倾向,努力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且易于学生入境的“真实”的情境,较好的体现了《意见》对于情境设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要求。</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这个层次的亮点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也把它省略掉了,老师们可以拿到咱们全省的这个命题单位的试卷,可以拿出来欣赏,我现在在网上调很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 3.立足教材,打通课内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成为命题的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动力,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也作为本省六家命题单位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考查内容。</p> <p class="ql-block"> 4.关注整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个性化的理解,强调思维过程,力图考查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独特感受和共情能力,综合反映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各地中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能够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得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写作基本采用二选一模式,开放性、探究性试题让不同学生各有发挥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我找了一个阅读作答的典型案例,和一个写作的典型案例,与老师们一起来分享。</p><p class="ql-block"> 大家看一看,23题考查的是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应该说这是整体阅读感知之后,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它是基于对全文的整体理解之上。第24题考查的是字词,在语境中来体会字词。第25题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划线句。第26题考查的是两个语段之间的关系,也是在理解基础上,进而总结归纳,然后理解全篇,体会重点语段,它是考查两个重点语段之间的关系,从内容方面来分析其作用。第27题是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 把这个阅读拿出来不是说这个阅读本身没有一点问题,包括它的设题,答案的设置等,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有一点点不足。就命题者的设题指向来说,这几道题设置都是可圈可点的,均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注重了题型的分布,考察理解,分析综合,现场评价,表达运用等不同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作文题,这是某地区的作文二选一的题,我们截取了这个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p><p class="ql-block"> 课间时,小明对小亮说,“生活中做自己想做的就好”,小亮建议他将“想”改为“该”字,应该是“做自己该做的”。这一字之别,引起同学们的争论。对此你有着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作文。</p><p class="ql-block"> 首先来说,这个文题非常的平和,语言表述非常简练,干扰性的因素,包括阅读量,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那么单就内容来讲,单就这题目可以引发思考的空间来讲,应该说这道题是可圈可点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道作文试题还能根据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设置一定的情境,将“想”和 “该”作为热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接起来,开放度较高,但隐含的限制也很多。好的设题一定是有很大的思维空间,有表达思维的这个弹性。但在命题设置过程中,它内在的设置、内在的限制也应该是诸方面的,那么“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是值得所有中学生值得思考的命题,是理性的选择。它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维度的内省自己,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道题的设置让学生的答辩,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很高的,很深的思辨性。</p> <p class="ql-block"> 在欣赏和分享六地市命题的亮点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命制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者是我们评估组认为的一些问题。那么问题和亮点一样,亮点很多,我们不一一的去分享,也不一一的去罗列。那么实际上问题也是或多或少的在各个试卷中都存在着,我们在与老师交流的时间里,我们重点选择了几大问题,与老师们一起做交流。</p><p class="ql-block"> 第一,关于能力层级的考核。</p><p class="ql-block"> 能力层级的考核过于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不够,能力分布考点、对应的题型分布,各地市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除写作部分外,大部分试题主要指向“识别与记忆”“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层级,缺少对评价、应用、创新等学生需具备的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一个地区给我们出示的试题的细目表中,共有题号26个,36个小题,其中,识记题有12个,占比为33.3%,应该说紧就一个题型、一个考点它的占比就有33.3%,应该说比例过大。</p> <p class="ql-block"> 那么,不是说它能够以点带面,但是从一个点来反映我们省语文试卷的命制,总体来看,还是过于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和专业的命题者们一起共同的去研究这一话题。</p><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 语文学科命题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认知技能解决问题。阅读板块试题不应只是偏重于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筛选能力和静态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要足够重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分析、归纳、推断、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可以在“阅读理解与分析”中加大开放性试题的力度,加强语文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对接力度,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倡导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那么,在设题的过程中,要以探究性的题、开放性的题为侧重,为价值导向。</p> <p class="ql-block"> 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涉及的面和点都很多,那么这里就名著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这两个教学内容的考察与老师们一起交流。一是对于名著阅读部分的考查,我们认为不够深入,仍然是表面化的,较浅层的考查,名著的读与不读都不会对答题产生实质性影响,这样的试题就不能体现命题的本意,也失去了阅读名著的本真。可以个性化理解的题,却是以固定或唯一答案出现,我们理解为是变相的一种填空,实际性的一种能力的考查。</p><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 名著阅读旨在通过唤醒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导学生将原本的静态的阅读记忆转化为动态的阅读思考,形成自主的阅读判断和心得,名著阅读题应考查学生真阅读和深阅读,考查多个知识点多个情节,力求考查的有效性和深入性,引导学生回归原著、阅读原著,进而研究性阅读,使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新理念在语文试卷的考查中得到真正的落实。</p><p class="ql-block"> 针对这个综合性学习,我是这样看的,如何在考试中呈现教学内容的适切考查角度,存在认识的偏差,以综合学习为例。其实综合性学习的这个考查在考试中出现问题也并不奇怪。</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看到有些老师在落实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实践调研中共同的感受,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成果的展示,听、说、读、写全面开花的一个简单的理解。那么在考试中同样出现了这样类似的问题,比如这道题,大家可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的态度、参与的程度的考查;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考查;是对能否积极的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的考查;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的考察;是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的考查;是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的考察;是对在评价时要看到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的考查。</p><p class="ql-block"> 尤其对不同于常规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运用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些考查内容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积极的鼓励。所以说如果严格按照以上7个方面来加以衡量的话,那么这道题就不属于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而基本上是语用的一个单维度的考察。</p> <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习主要内容之一,初中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和考查,应该以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答题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语文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在综合性的考察中,它的整个设计应该是开放度很高的一种设计,意在展示创新精神,展示实践的运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关于命制试题的技术。</p><p class="ql-block"> 试卷的预测难度和实际难度,在各地皆有差异性的表现,但是不构成主要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在六家试题命制中,个别试卷命制和细目表中设定的考点有不一致的地方,特别是试题质量不高,双向细目表、参考答案赋分不合理的情况等等,命题技术尚有提升空间。尽在此举一例。</p><p class="ql-block"> 以50分的作文题目为例,大家看看这个道题,这是一个地区的写作表达50分。我给大家读一下,从下面两个选题中选取任选一题作文,这是二选一的题,写一篇作文。</p><p class="ql-block"> 文体一:以“点击黎明”为题作文。</p><p class="ql-block"> 文体二:时光之流水可以浇灭燃烧的火焰,但无法浇灭生命燃烧发出的光芒,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女排队长朱婷的事迹……,9岁的马原野的事迹……还有自强的楷模,李路的事迹……。这些案例最终,有这样的语段的表述,就是无数的中国人让这个世界更精彩,趁生命之火还在燃烧,让我们彼此鼓励,共铸辉煌!</p><p class="ql-block"> 这道作文题大家看一看,它最后有这么样的一句表述,根据对以上文字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p> <p class="ql-block"> 那么,应该说这个案例是六套评估试卷中,没有涉及到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反复的斟酌与老师们交流这个机会,我想表达自己的对命题技术的个人的理解,也是想就教育同仁,这不是我们命题组的统一的意见,但是就我个人我想在这儿,就这道题与老师们做这样的一个交流。</p><p class="ql-block"> 就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二选一,大家想一想,二选一的形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写哪一个都行,那么命题者他设置了二选一,预设的根据一定是这样的,就是学生对这两个题目的选择的概率应该是差不多的,熟悉的程度和思考的难度也应该大致相等。我们在各地市所上报的材料中,没有看到学生选择这两个作文写作的比例,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样考虑或者说预测的,就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本题二。</p><p class="ql-block"> 文题一,“点击黎明”,要求写的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黎明”这个词很好,传达了较为明确健康的乐观的导向,但是无论是 “黎明”这个词,还是“点击”这个词,那么在这个语境下都是一个抽象的词,两个词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抽象的词组。所以,就是说无论是“黎明”还是“点击”,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是难以转换为具体的表达的。这个全命题作文又借用了两个词的抽象意义,那么这在高中写作中,我认为也不是很简单。我觉得如果让孩子们来选择这道题,至少要对“点击” “黎明”进行展开,要做必要的写作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文题二,大家看一看,从几个事例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认定,都是为开头句子服务的,应该说,开头一句就是观点。整个的语段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结构,也就是说这几个举例是为开头的观点服务的,但命题人要求的是任选角度,自拟题目,从语段的表述看就是一个观点,但在最后命题人却提出了任选角度,自拟题目。</p><p class="ql-block"> 那么,命题人实际是要求什么呢?是让学生从文题中找出自强自立,淡泊名利,拼搏、感恩,孝顺,坚强,乐观,毅力等等词语来组成各自的话题,成为多个话题作文,事实上就变成了让学生写多个话题作文。</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知道话题作文,每个话题作文之下还可以延展出围绕这个话题的各种变式题目,所以说,文题二话题作文,可以写n个题目的记叙文文体和议论文体这样的作文题目。而且从两个文体的对比看,“点击黎明”与下面的可以成为话题的毅力、乐观、自强自立、淡泊名利,这样的话题熟练度来看,它们俩之间也没有基本的对等关系,因为学生平时很熟悉,毅力、拼搏,感恩、孝顺、坚强这样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所以从两个题目的对比来看啊,这个难度是极为不对等的,那么从技术命制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我理解疫情之下命题人的良苦用心,但是作为一个高利害的考试,这样的技术层面的命制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大家共同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命题原则</p> <p class="ql-block"> 命题原则是基于我们在六个命题单位的语文试卷的一个整体的评估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些硬伤,在这里我希望提出来与教育同仁、一线的语文老师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高利害的考试中不应该出现一些硬伤。</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个硬伤对于我们语文考试来说,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在阅读的选材和题型设置与近两年外省试卷的内容、题目和选材上有高度相似性与重合度,无论是选文及题的设计还是作文题目都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问题。虽然是个别问题,但也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如:2019年南通作文试题,《致敬奋斗的时光》,作文题目非常的好,那么同样的题目在2020年出现在我省的一个地区里。</p><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 加强对命题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命题水平,建议主管部门多开展中考预备人员培训活动,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命题研究,掌握命题技能。促使区域性的大规模考试学校的测验更加科学、有效,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方式的发展变革,以期达到教、考、评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省域教研员,我们关注的不只是本省,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全国。</p> <p class="ql-block"> 那么,就全国的试卷命制来看,应该说我们有些先进的地市已远远领跑于全国,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全国语文试卷的一些趋势性的变化。说到趋势,不是要否定什么,而是要跳出命题的经验,反观我们已取得的成绩。趋势,也意味着创新与突破,我们基于全国视域,来看近几年外省命制的典型试题,把握宏观走势和整体变化,为我们所理解与借鉴。</p><p class="ql-block"> 总结了近几年全国一些好的地区的语文试卷命制,让我有这样的一些思考:</p><p class="ql-block"> 1. 增强统筹意识,关注测试能力要素的设置与规划,具体来说命题者关注每道题所指向的认知能力要素,整体性与综合性,统筹规划不同层级能力要素的试题命制数量与分值配比。</p><p class="ql-block"> 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统筹意识的理解,语文学科内不同板块的整合,以山西卷为例,运用了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综合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加工及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围绕“问题意识”这一核心主题,设置的试题主要呈现了“我国中小学生上学主动提问调查结果”“好问题的筛选的标准”“提出好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等相关内容。试题以主题班会,“做一个善问者”为测试的情景,请学生依次完成。信息概括、问题提出,个人观点论述等任务。这些任务重点考察学生什么是“好问题”,如何提出“好问题”以及如何清楚的表述问题这样的一个能力。</p> <p class="ql-block"> 整体来看,上述测试任务不仅指向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而且关注学生运用阅读理解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二是充分体现跨学科学习内容的整合,即强调语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2019年中考的这个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的阅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外链接的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两个历史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命题者试图引入外部的材料,来考查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鉴赏与评价。</p> <p class="ql-block"> 2.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作为一个独立的命制部分,近几年外省有些答案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语文学科的特点会影响到教学中教学落点的虚化与游离,考查点也有同理。我们在倡导加强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的同时,注重开放题和探究题的设计,主观题增多的同时,“答案”部分也应同步被重视起来。</p><p class="ql-block"> 减少机械化的训练性测试内容逐步成为教育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编制答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阅历,不能以命题者的认知简单的来替代个性化的体验,做好评分细则,尽可能的细化,多角度预估学生可能的个性化答案,不漏掉每一个合理的答案和答案的合理部分,鉴于题目的开放度和思维含量,我们还要设置分层评价,以区别不同的思维水平。只要言之有理有据,有趣,均可酌情给分。</p> <p class="ql-block"> 3. 针对文学作品的考查,文学作品的学习,在基础教育的教学中占的权重是非常大的,在中考的考查中,占的权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它很好的反映了教学的现状和我们语文学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关于整本书阅读。近年来重视整本书阅读,在测试中出现了节选自本书的文本,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但需要注意的是节选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语境,对学生而言,理解难度就会加大,选文是否相对独立、完整,考生有没有阅读过本书,这些问题需要命题者认真思考。综合考查学生对整本书核心内容、人物关系、思想主题等的深入理解,是近些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的变革方向。</p><p class="ql-block"> 以江苏的南京卷为例,对名著阅读的评价是嵌古代小说单篇阅读考查模块的,命题者选择《儒林外史》中与南京相关的内容设置了专题阅读探究活动。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小说选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专题阅读这种方式应用到其他名著阅读中。因此,命题者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名著阅读经验,任选一部名著,撰写专题阅读报告提纲。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指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量”和“质”,而且可以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二是关于时文。考虑到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火红的年代,所以有些命题者会选择时文做考查素材,由于缺乏时间积淀,某些时文虽然材料鲜活、贴近现实,但内容肤浅,语言乏善可陈。编制试题会缺少思维含量,进而缺乏可信度。</p><p class="ql-block"> 三是文学作品因内涵丰厚、语言隽永,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要选择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作品,试题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不同于日常阅读,在紧张压抑的考场中,如果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差距太大,将产生阅读障碍,学生就不容易发挥应有的水平,影响检测的效度和区分度。文学作品丰厚的内涵通过“素度”而没有助读支架,不借助于一些知人论事的背景材料的介绍,是难以实现检测目标的。</p> <p class="ql-block"> 4.加大对情境设题的研究,如何借助试题的命制与设计,以评价来带动学习,教学方式的积极变革,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真实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命制质量。</p><p class="ql-block"> “情境”一词高频于课标、教学与考试中,合理的、复杂的、“真实”的应用情境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命制的质量。总体来看,许多省市试题情境与问题的融合度设置并不高,甚至许多情境设计是多余的,成为无益的干扰因素,徒增阅读量,适切的情境设计能够推动学生对题意产生更多感性认识与理性的理解,能够成为思考答题的内在规制与外延边界,能够助推学生解决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如此,情境设计才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5.在试题命制中,要确立学生立场,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设题的各种呈现形式。如试题的编制排序,需照顾到学生的心理,单就组内设题,一般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比如:2020年杭州卷的现代文阅读,先从内容梳理开始,再到语言品析,最后是写法,主旨赏析,能力呈不断上升趋势。</p><p class="ql-block"> “写什么” “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设题思路符合人们真实阅读的一般规律,也隐含着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策略指导,这也提醒一线教师教学如何呈现规律性认识问题。因为教学也好,还是考试也好,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同构性,语文的温度就从命题的思考开始。</p> <p class="ql-block"> 6.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争议,文言文的教学同样是如此。有的命题专家认为,应该从“言”的角度切入,将此作为考试评价的重要的构成要素,将文言语法知识的准确性作为评价与衡量的目标。有的认为,应该从“文”的角度切入,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特别是主题内容与思想主旨的理解,如果文言文试题不考实词、虚词,那应该考查哪些内容呢?我们现在的文言文考查一般都是翻译句子和字词的理解,停留在这个理解层面,这些问题都应该成为语文考试评价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浙江杭州卷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改变了传统文言实词与虚词辨识的命题方式,为学生摘录了古代汉语词典中对“亟”待解决的相关解释,请学生结合原文的内容以及文言文学习经验,梳理、探究词语的语境意义,另外,命题者还提供了两篇阅读材料,通过阅读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两个君子之交的故事,引导学生反观日常的交友行为。从整体来看,这种评价方式兼顾了“文”与“言”的两个层面的考查。这种探索可能对文言文教学也带来潜在的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7.关注思维要素,加大考查的力度,全面检测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p><p class="ql-block"> 以赋分50分的作文命制为例,我们省六套试卷,多年来基本还是沿用了几种基本的作文类型,保持了较稳定的结构,在今后的命制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p> <p class="ql-block"> 一是立足学生生活,考出检测效度,如:挖掘课文的文本内容,延伸单元写作主题。以2019年浙江丽水卷小作文题为例来看,材料与插图所涉及到的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学生都很熟悉,文题要求考生针对插图发表看法,而且观点要明确、论据要有力,这又与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点要明确”和第三单元“议论要言之有据”的写作任务紧密相关,学生也都很熟悉。总的来说,这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统编教材进入教学一线之后,统编教材中大量的关于想象联想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让这样的内容在考试中落地,这个教学内容恰恰体现教学思维含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关注写作情境设置的问题意识,增强读者意识,明晰写作任务要求,场景的选择、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都体现试题的价值导向,思维的过程,有效展示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体现探究性。</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湖南长沙卷作文题提供的写作情境:学校要求同学们将社会实践活动等材料上传到“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上,初三学生王晓阳正准备自己动手上传,妈妈却说:“听说这些材料关系到中考的录取,很重要的,这些事儿还是要你爸爸去替你做,这样我们会更放心一些”。</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想法与父母的行为是冲突的,能够引发学生对责任内涵的深层思考,考查的是学生思维的审辩性与深刻性。同样这个设置的这个情景很短,但是学生发挥的空间、思维的张力很大。</p> <p class="ql-block"> 三是考察思维的创造性。</p><p class="ql-block">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不墨守成规,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以2019年浙江的绍兴卷为例,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p><p class="ql-block"> 大家看一看这个题目,我觉得它好在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有的写,依据自己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的角度,学生都有的写,所以我们结合着这个三句话看。</p><p class="ql-block"> 学生们按着这样的一种逻辑思维的顺序产生自己想写的这种具体的表达的内容,这道题的设置先要理解这三句话,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把握语意的重点,才会有创造性的理解与发现,整个写作过程思维一环套着一环,是一个“发现---深入---创造”的过程,思维的创造性就潜移默化的隐含其中。</p><p class="ql-block"> 利用这短短的时间段,与老师们共同交流了一些主要的问题,那么挂一漏万,命题的一些问题应该是很多的,六个命题单位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我们在评估过程在不断的学习、也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再认识,从中也找出自己教研的差距,我们参与评估的一线骨干教师也表示他们通过评估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整体的理解,为下一步教学教研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趋势性的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这一难点,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今后,这都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难点问题,在此,我也祝愿我省的评价改革与研究能够走向一个新的天地,致敬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会议内容整理:赵馨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