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和娇纵之间的较量似乎永远不会停止。“正面管教”’帮助小学教育者找到一条不惩罚也不娇纵的中间路线。“正面管教”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div> 本周,裴思思老师微论坛带来的主题是“正面管教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div> 裴思思老师从四方面进行分享:<div>1.重新看待小学生不良行为。</div><div>2.“尊重”的态度是基石。</div><div>3.“积极暂停”一下。</div><div>4.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div> 什么是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正面管教》指出:孩子的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孩子转向原始脑操纵的行为。<div> 鲁道夫说大多数时候,小学生做出的只是“和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德雷克斯反复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被称为坏事”。<br></div> “尊重”的态度是处理好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基石。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尊重"是“爱”的基本要素。如“尊重”孩子指客观地正视孩子的全部,容纳孩子独有个性的存在,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图健康发展。“尊重”意味着教师乐意接受孩子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要求孩子成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模型。 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机是关键。教师需要“积极暂停”,在亲密和信任的气氛中,能用爱和尊重的积极态度时,再和孩子共同寻求解决方法。<div> “积极暂停“帮助教师梳理情绪,教师在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学生作出反应。<br></div> 当教师使用尊重、鼓励以及关注于解决方案,孩子们就会得到归属感,并发展出负责任行为。<div>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我们交换的是思想,那么我们将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感悟!”我校“教师微论坛”的创设,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实现互相学习,抱团成长的美好。<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