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车窗当画框

李勇~慧

<p class="ql-block">  我坐火车爱临窗,</p><p class="ql-block"> 我把车窗当画框。</p><p class="ql-block"> 火车日行千百里,</p><p class="ql-block"> 美景换了千万张。</p><p class="ql-block">  这是五十多年前初中一节语文课上鲍弘用老师为我们的一次“加餐”。原作登载在当年的《萌芽》杂志上,比较长,大意是通过描写火车车窗外景物的变换,歌颂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开头这几句因为平实如话,朗朗上口,很多同学一下子就记住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30日晚间,我告别春意盎然的家乡蚌埠,随同市老年摄协的摄友们,到新疆采风旅游。火车一路向着塞北大漠驰驱,当忽然看到祁连山的积雪时,大家都兴奋起来。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照。那首《临窗》诗句也一下子跃上心头,于是,开始用手机记录窗外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武威,属甘肃省,原名雍州,因土地寒凉,故改称凉州。公元前121年,历经3次河西之战的西汉名将霍去病和他的精锐部队纵横驰骋,终于大败匈奴,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将之收入中原王朝的国家版图。公元前11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将该地命名武威,也是对英年早逝的霍去病武功军威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  古凉州,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被雅称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而最有名的是以此地名命名的古曲调名“凉州歌”,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组诗《出塞》,又名“凉州词”二首,其一曰:</p><p class="ql-block"> 黄河远上白云间,</p><p class="ql-block">  一片孤城万仞山。 </p><p class="ql-block">  羌笛何须怨杨柳,</p><p class="ql-block">  春风不度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武威,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的一片孤城,她一改往日的悲壮苍凉,已升为一座陆港空港四通八达的地级市,而凉州则为该市所辖的一个区;如今的武威,已成为祖国向西开放开发的热土和前沿,是“一带一路”和“欧亚大陆桥”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有机会,一定要领略这座城市古老而又崭新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中国最低的地方,比海平面还低155米。日出比我们那要晚近两个小时。这是早晨8点17分所拍,太阳刚刚出来不久。</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简称“乌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历史悠久。“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也是此行前往南疆的铁路中转站。</p> <p class="ql-block">  在乌鲁木齐下车稍事休息后,转乘前往喀什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 大漠戈壁,夕阳西下,另有一番苍凉、壮阔之美。</p> <p class="ql-block">  车到吐鲁番北站已是傍晚7点半左右,这里仍然艳阳高照。</p> <p class="ql-block">  一觉醒来,列车已经进入喀什地区伽师县西克尔镇境内。一路上是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仿佛亘古不变的阳光分外青睐伽师这片土地,它把自己分解成一道道七彩的色条,在这片绵绵不绝的山梁上铺陈开来,延伸出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红、橙色、黄色、黑色、灰白色、靛青色,</span>随着车轮飞驰,山的颜色次递变化,色彩逾加丰富而醒目,山的肌理越发清晰而充满骨感;起起伏伏,高高低低,似乎在演奏一曲热烈而华丽的咏叹调,又将这起伏流淌的旋律,凝固成道道山峦,拖拽着我们的视线,逶迤数十公里,与山脚下的国道与高速公路、铁路相互偎依,缠绵成一条靓丽的景观大道。</p> <p class="ql-block">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多民族居住地,由柯尔克孜族自治。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95千米;东部与阿克苏地区相连;南部与喀什地区毗邻,此行要去的不少景点,都在这个区域内。</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运气不错,到达喀什之际,正好一场少有的春雨刚刚停止,意味着明天以后的汽车出行少了此地常见的风沙扬尘天气。</p> <p class="ql-block">  十天的行摄,最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伊宁结束。12号下午,乘坐伊宁至上海的Z306次列车,一路向东,开始了我们的返程之旅。</p> <p class="ql-block">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这里,曾经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之地。我们此行去过的一个重要景点——赛里木湖,就在博州的辖区内。</p> 博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 再次经过乌鲁木齐,20点40分左右,太阳即将落山。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车过“天下第一雄关”、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甘肃嘉峪关。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车站外,荒漠戈壁,冰雪连天;车站内,桃红柳绿,春意融融。</p> <p class="ql-block">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而今,又是人类通往浩瀚星空的一个起点。‌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就是从这里飞向太空。</p><p class="ql-block">  酒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是我国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基地。好一个酒泉,追风逐日,风光无限!</p> 张掖,甘肃省省辖市。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为河西四郡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里已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这里,仍然可以欣赏到天地苍茫,大漠飞雪。</p> <p class="ql-block">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自古以来自然条件较为严酷,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  然而,事在人为。经过几代金昌人的苦心经营,2013年5月,金昌进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排名第77位,为甘肃省最宜居的城市;2014年1月,金昌市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5年,金昌市被中央文明委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甘肃省唯一一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车入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会兰州地界,但见周边春光如许,梨花似雪,引起车中旅客们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  忽然,一群熟悉的建筑物掠过眼前,定睛一看,这是火力发电厂的空冷岛。因为兰州属西北缺水城市,发电工艺中的冷却方式就由常规的“湿冷”改为“空冷”。</p> <p class="ql-block">  由于缺水和低温,这里的农业大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p> <p class="ql-block">  地膜覆盖,一行行,一垄垄,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定西取“安定西边”之意而得名,通称“陇中”。位于甘肃中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  河南开封,八朝古都,《水浒传》中的东京汴梁。和我们即将路过的商丘一样,气候和我们那里区别不大,此时,正是麦苗青、菜花黄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也是我初中毕业以后,外出求学、就业路过次数最多的城市。从北方归来,只要到了徐州,就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当年的宿东发电厂,现名国电宿州热电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宿东发电厂在国内算得上大型、重要国企,不但厂房高大,而且驻有军队把守。1965年底,我们考入山东泰安电校第一次下厂实习,有一个班的同学就分在这个厂。把我们其他班里的蚌埠藉同学羡慕了好一阵子。</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上午10:46,列车正点到达蚌埠火车站,收回目光,惜别“画框”,打点行头,下车回家。</p><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的最大问题就是画质与曝光灵敏度较差。光线稍暗一点,画质大幅下降。再一个就是车窗的洁净程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