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四句七言的节气歌,以诗的意境,歌的旋律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一年四季气温、时令、物候等自然环境变化的科学分期,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一月两节气,如车轮施转,推着时光滚滚向前。</p><p>我把从2020年2月4日立春日起到2021年1月20日大寒日止画的二十四节气画及所配文字整集成美篇《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单元发出。谨此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 <p>"立冬",书上是这样写的:"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了;"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是终了的意思,也寓意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p><p>我偏爱"冬"的寓意。秋收冬藏,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喜悦的心情尽显现在脸上。</p> <p> 小雪 (露白菊更旺)</p><p>中华地域广大,同一节令于各地的气候差别很大。据报道北方今天下了一场非常应景的小雪,一眼银白天地;而南方,尤其是雷州半岛,气温仍在30度徘徊,给人的景象竟然是:露白菊更旺,小雪满田红。这里的"红"不是指红颜色,而是指农活多,正是收割晚稻,播种越冬作物的热闹时节。</p> <p> 大雪 (雪竹)</p><p>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是仲冬的开始,意味着冬渐深,寒意浓。大雪是一年中具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气。此时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也有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大自然呈现出一幅梦幻的画象。</p><p>借用谚语:"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之意,画此"雪竹"以应景。</p> <p> 冬至 (岁寒三友)</p><p>冬至过完就是年;数九以后迎春天。</p><p>冬至又被称为"冬节","小年"。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至今于乡间还传承着“冬至大如年"的习俗。不过,节气时令,风土民情,在隔断地气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中渐稀渐薄,大都成了记忆画中的远山淡影。</p><p>传说,在冬至这天画八十一瓣素梅,而后日染一瓣,待素梅尽染,数九寒天就过完,春天也就到来了。</p> <p> 小寒 (千山鸟飞绝)</p><p>今日小寒,2021年第一个节气。位于数九寒天的二九、三九之间的小寒,被称为十二月节。</p><p>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小寒,赶狗不出门。"意思是小寒大寒时节冷得瑟瑟发抖,连狗也不敢出门了。 可知,北方此时显现的应是"千山鸟飞绝"的景象了吧。</p> <p> 大寒 (独钓寒江雪)</p><p>今年腊八节是大寒节气,俗话说“大寒遇腊八,喝粥做尾牙"。</p><p>传说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佛教徒为纪念此事,就在这一天做腊八粥,说是喝了就会得到佛祖的庇佑。后来就成为一种民间习俗。大寒是最尾一个节气,之后就是新一轮的开始。在大寒这天,很多地方都有"食糯"的习俗,被称为"尾牙祭",其意思就是用糯米制作的食物,大家围在一起吃,以这个方式告别旧年,迎接新年。如果放到现实生活中理解"大寒遇腊八,喝粥做尾牙",就是早上喝过腊八粥,好运降临,下午就去领年终奖,有了腊八粥的好运符身,还愁拿不到满意的年终奖吗?</p><p>"独钓寒江雪"出来之后,我的二十四节气画便随之亮相完毕。</p><p>一元复始,万象更新。</p><p>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