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溶洞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中山村,当地人称之为冤兜岩和四方洞,海拔1300m~1700m。这里空气宜人,景色秀丽,有上千亩的方竹笋和天然竹海,植被面积达85%以上,负氧离子极高,常年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br>中山溶洞中分布着地下暗河,在洞内可清晰的听出地下暗河的汹涌澎湃之声,地下河谷内石壁造型多样,纹路美艳,河水碧绿深幽,水中有天然的透明细嫩鱼,河谷内还有美丽壮观的瀑布,河流气势磅礴,洞内梯田和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奇观,规模之大令人称奇。<br>中山溶洞分为几个岔道,有三个出口。上洞出口距离入口约2公里,俗称穿洞;下洞出口距离入口处约5公里,俗称天生桥。这里的人文历史非常悠久,据专家考证分析,中山溶洞的形成大约在四亿五千年前。在秦汉时期,这里是夜郎国的兵工厂,当时可以生产一些简单的兵器和火药,在战国时期和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国神秘消失之后,却成为了土匪的聚集窝点,据说洞内最多居住过两千多人,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他们将溶洞分为能够环绕四周的三个营盘,并在洞内熬硝制造一些火药和一些简单能够攻击的武器,各自把守自己镇守的营地。在后来的红军长征中,红军经过此地时,便和土匪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在经历饥饿、内斗和战乱中所剩无几的土匪被红军一一消灭,从此溶洞变成了荒无人烟的空洞。再后来,由于溶洞的荒芜和无人看管,洞内一些钟乳石和个别遗迹遭受到无知的破坏,但还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些残留的城墙和硝池。<br>时至今日,受当地人的开发利用,溶洞旁边修上了溶洞酒店可供观赏的游客们小住休闲避暑和一些其他的基本基础设施,对进入溶洞的小道也进行了水泥硬化,前来游玩的旅客们便可以信步入洞观赏到部分留存的溶洞景观。<br> 中山溶洞洞口 中山溶洞中的钟乳石 钟乳石林 钟乳石形成的兽型图腾 传说中生产火药的硝池 洞口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