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而后立 以研促教——郑东小学第十五届数学优质课大教研

L🍎

<p class="ql-block">  四月芳菲春意浓,教研之花别样红。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我校全体数学老师于4月19日在一得厅开展第十五届数学优质课大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届优质课有节课的课前活动让大家印象深刻,就是郭少颖老师的《找规律》,课前她用布谷鸟的旋律,从打节奏中去感知和体验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的规律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活动伊始,让我们再次跟随快乐的布谷鸟旋律,在放松的同时,开启今天的数学优质课大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教研主题是:破而后立,以研促教。我们要破什么?立什么?首先由执教老师对课标和教材进行解读,并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p> <p class="ql-block">  然后,评委团代表聚焦课标和教材,学情和教学,并集中评委和组内老师的建议分别向执教老师提出改进方向,为执教老师的二次设计提供思路。</p> <p class="ql-block">  刘杨老师在点评《找规律》这节课时说:少颖老师的课充分运用学生多种感官,教学环节设计有趣味,多种素材的呈现让课堂内容具有“丰富性”。丰富性”不是教学内容的叠加,而是用多种素材,多种表征让学生从知识的不同角度,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达到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黎淑红老师在点评《分类与整理》这节课时总结了两个层面。理论层面,能够让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理帮扶引导,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操作层面,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作为本节课分类和整理练习的一个内容,既是课堂评价管理的有效使用,又是课堂生成的闪亮结合。</p> <p class="ql-block">  董佳老师在点评《推理》这节课时提出,在学习活动中为了实现课堂激趣、引发探究,通常会对教学情境进行再创造。这要求教师在紧扣教材的前提下多元考虑,在学生原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结合生活经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数学素养,同时实现情感、德育、价值观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张丽老师在点评《年月日》这节课时指出,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往往是零乱的、有差异的。从知识背景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点多、散而乱。如何在学生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散而乱的知识点进行规整和提升,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p> <p class="ql-block">  史瑛老师在点评《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时与大家交流。学生认为三角形的稳定性就是不容易拉动,也就是从稳定性的物理角度去理解,而不是从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属性去理解。因此怎样转变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从数学本质层面去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p> <p class="ql-block">  于继英老师在点评《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提出,胡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学情调查,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强调要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p> <p class="ql-block">  学校第十五届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虽已落下帷幕,思考仍在延续,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打造一节好课?杨越老师认为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p> <p class="ql-block"><b>读懂数学:</b>对数学的概念、思想、文化等本位知识我们要深入钻研,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对数学的认识。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世界。</p> <p class="ql-block"><b>读懂学生:</b>了解学生的真性情、激发学生的真需要、直面学生的真疑惑、促进学生的真思考、正视学生的真困难、包容学生的真错误,才能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的切实和数学素养的落实。</p> <p class="ql-block"><b>读懂教学:</b>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重新审视教材结构,正确处理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把握课堂互动节律,积极促进学生思维,努力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p> <p class="ql-block">  优质的课堂不再是顺顺当当下来的课堂,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使学生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来,并将其解决好、引导好,这样的课堂才不失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已然成为老师必备的“硬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让我们以此次大教研为契机,开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研究之旅。破“师本位”,立“生本位”,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尽显数学课堂的生态美。</span></p>

学生

课堂

老师

数学

教研

这节

课时

学习

优质课

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