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沙家浜红色之旅

耿🍎

<p class="ql-block">明珠六(4)班</p> <p class="ql-block">草长莺飞四月天,阳光明媚之际,外小教育集团——明珠小学一年一度的游学活动在同学们的呼唤声中拉开了序幕——常熟沙家浜</p> <p class="ql-block">早晨八点半左右,我们踏上了去沙家浜的路程,一路兴奋的同学们,个个表现的异常活跃,都在期待这次的红色之旅</p> <p class="ql-block">常熟沙家浜风景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发源地,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兼具红色教育游和绿色生态游两大特色。这里也因京剧和电视剧《沙家浜》被众人熟知。</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我们到达沙家浜旅游景区,导游阿姨和老师先安排我们吃午饭,我们班分成了四桌,大家按照分组围坐一桌,尽情享受着正午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午饭过后,我们开启了今天的红色之旅,进入沙家浜旅游景区门口,我们来了一张班级合照,记录我们来过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战斗结束后,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带领数十名伤员,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p> <p class="ql-block">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它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提出了修改意见,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沙家浜的文化历史,和政治背景,我们来到了戏台,欣赏由老艺术家带来的戏剧《沙家浜》。</p> <p class="ql-block">戏剧过后,老师安排了我们分组小组自由活动,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自由活动的孩子,一个个逛着自己钟意的小店,品尝着自己最爱的零食,尤其是吃棉花糖的时刻,大家围在一起,一个棉花糖可以有好多人分享,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顿觉时间好像停止一般……</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时间总是容易过去,短短的沙家浜之旅还没尽兴就要说再见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我们的心却还在芦苇荡水面上荡漾着……</p>

沙家浜

我们

之旅

京剧

芦荡

火种

常熟

红色

汪曾祺

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