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家杜威认为,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p><p class="ql-block">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说得有道理不如做得有道理》一课。</p> <p class="ql-block">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p><p class="ql-block">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教育困境中。</p> <p class="ql-block">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p><p class="ql-block">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 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 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p> <p class="ql-block">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p><p class="ql-block">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技巧,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p> <p class="ql-block">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p> <p class="ql-block">卢梭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 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像绕口令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