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题记:千里迢迢奔赴元阳哈尼梯田,为了一睹稀世罕见的壮丽田山,拍摄流光溢彩的梯田美景。然而,我在一座座云雾缭绕的高山深林间,在一条条富有诗意的田埂上;在一个个赶沟人佝偻的背影中,在一只只哈尼人的背篓里,看到了哈尼人对大地的庄严和敬畏,感受到哈尼人与大自然、与神灵的和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哀牢山腹地,我的视线一直盯着车窗外的景色,不放过远近每一处细节。山峦流翠,轻云漫卷。在云层聚散的瞬间,我看到深切的谷底有一条蜿蜒的河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元江,徐导说。许多人叫它红河,因为元江从楚雄州到红河州的这一段河床是红土,河水泛红。在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有100万亩梯田,其中元阳哈尼梯田是申遗的核心区域,17万亩梯田分布在哀牢山南坡。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海拔落差达到2000多米,这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使得元阳梯田景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行我们遇到了一位好导游。这位彝族昆明导游知识渊博,为人随和。眼镜后面的小眼睛特别厉害,知道你在看什么想什么?有时便不问自答,总是恰到好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气晴好,看来最具魅力的元阳梯田日落日出,是不会辜负我这趟旅程了。此刻就像喝了滇红茶、吃了玫瑰花饼那么惬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与元阳哈尼梯田的亲密接触,从一个叫黄草岭的观景点开始。</b></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景区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站在山岭高处,我被那浩瀚如海的梯田景观所震撼。层层梯田从脚下奔腾而泻;又从谷底逐级抬升,直到对面的山顶林间。数千亩梯田依山势地形变化而变化,有陡峭,有平缓,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壮阔而秀美。</b></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旁边卖服饰的哈尼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空的云朵不知哪去了,阳光强烈,山谷间挥发着一层蒸汽;而阳光照射在梯田水面上,闪烁出刺眼的光芒。我端着相机一通拍摄。由于光线强硬,照片不理想。强光下适合近距离拍摄梯田小品。于是,我走进了梯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梯田的曲线美妙绝伦,似乎是神来之笔画成。走在田埂上,如同在五线谱上踏歌而行。虽然下田的时候被索要两块钱,但丝毫不影响我愉悦的心情。</b></p> <p class="ql-block">*走进私人承包田被索要二块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扑鼻而来的泥土芳香,带着有机肥的腐朽味。哦,这味道那么熟悉又陌生。我忽然想起,那是我插队时水稻田里的味道。还记得第一次赤脚下田,不会走田埂的我滑倒在稻田里狼狈不堪,被村妇们一阵哄笑·····</b></p> <p class="ql-block">*遇到放学回家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朴实可爱的孩子们並不介意和她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太阳西斜,我们前往坝达景区看日落。原本是在老虎嘴看日落,说是观景台检修关闭了。这多少有些遗憾。老虎嘴梯田日落的摄影作品经常出现在杂志画报上,可谓是元阳梯田的一张名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坝达景区也非常大气。山体自南往北倾斜,从海拔200多米直升到2000多米的山顶,将麻栗寨、上马点、全福庄几个村寨高高托起,成为天空之城。这一眼成千上万亩的梯田斜卧在眼前,犹如千万块明镜散在山坡上,令人赞叹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初春的日落大约在傍晚7点左右。我们5点钟时到达时景区已经挤满了游客,别说放三脚架,连挤入半个身位都非常困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就找个地方站着看吧,看梯田上碎金般的光影跳动。脑海里却窜了许多疑问:梯田里的水从哪里来?梯田是怎么灌溉的?为什么村寨都建在山腰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和一位面相和善大妈商量请她让我拍一会儿。她同意了。刚拍了几张,调整一下参数再拍。这时,一根手机自拍杆出现在镜头前面,被咔嚓拍了下来。回头一看是一位高个男子正朝我表示歉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太阳被群山吞没,游客一哄而散。徐导却让我们等一回儿走。他说等会或许看到奇景。果然,一刻钟以后,我们看到了天空的落日余晖映红了片片梯田,无比壮观。原来,刚才太阳落到山后面并没有落下地平线。等到太阳落下地平线,天空会出现落日余晖,辉映天空的云彩,折射到梯田水面上,于是出现了红梯田。这就是资深导游的经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星空闪烁的夜晚和徐导喝茶聊天,听他讲述哈尼人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哈尼人的祖先是羌人,和彝族同一个祖先。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大多气候恶劣,资源贫乏。对于资源他们有侵略性,遇到族群抢占或者战乱就会迁徙。羌人历史上就有过多次迁徙。有一部分羌人族群远走南方,到达四川的“黑水”。后来又遇到其它族群的入侵。已经习惯了农耕生活的哈尼族祖先,因为厌倦了战争,放弃新建的家园,继续往南迁,抵达云之南的大山里。这里山峦叠嶂,宁静安逸,与世无争。哈尼人最终停下了脚步,开始建设新家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哈尼梯田究竟开凿于什么年代,又是怎样艰苦卓绝的过程,谁也不知道。哈尼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哈尼人的文字解放以后才用拼音标注。说哈尼梯田有1300年的历史,其实是从汉人一鳞半爪的文字记载中推断的。哈尼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主要由祭师承担。每年农历五月,哈尼人栽完了秧苗,支起磨秋桩迎请神灵降临。族人在长者的带领下,遵循祖先的传统向护佑土地、族群、庄稼和牲畜的神灵祭祀。祭师充当人和神的联系。他用长短不一的颂词吟唱。除了为丰收和寨子里的每家每户祈福之外,古歌里面还有大量的哈尼族人的历史记忆、古老的故事和他们对世界的诠释。徐导低声哼了几句:在远古的时候,是谁第一个开出梯田,那是哈尼的祖先哈海和伍兴兄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哈尼人的前世今生让人唏嘘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晚上注定是难眠之夜。上百万亩梯田,如此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开掘。这是“愚公移山”的翻版?“愚公”不愚,哈尼人有足够的智慧!哈尼族人留下古语“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让我顿悟:正是哈尼人依据哀牢山脉独特的气候和水文特征,构筑了森林汇水,挖沟灌溉,村寨聚居,肥水养田,稻田产粮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生态系统。《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天、地、人在历史的时间、空间一次不经意的遭遇,创造了这一辉煌璀璨的农耕文明奇迹!</b></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人将山顶密林间汇集的瀑布、流水拦截,引入山腰上聚居的村寨人畜饮用,构筑如血管的沟渠网灌溉梯田。</p> <p class="ql-block">*赶沟人专门维护沟渠畅通,修复田埂保水。</p> <p class="ql-block">*感叹哈尼族人的背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翌日,多依树看日出。拥有三层的观景台还是挤满了人。据说,有的摄影师是花钱雇佣当地人早早来占位子的。痴迷的游客忍受着瑟瑟寒风在黑暗中等待。雾气浓烈如烟雨,打湿了镜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东方开始露白,但看不见远山,只见脚下层层梯田时隐时现;村寨和树林在轻纱曼舞,如同仙境。期待中的太阳始终不肯露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们来到爱春景点时,雾气渐渐散去,天空放晴。我看到了爱春的蓝梯田。徐导说,蓝梯田只有天气晴好、上午九十点才能看到。如此也算是弥补了没看到多依树日出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哈尼梯田的美,美在梯田的光影中。假如高山、深林、梯田、村寨是一幅水墨画卷,那么,阳光、云彩、云海、蓝天是为这幅画卷涂抹的色彩;不仅瞬息万变,时而浓妆艳丽,时而清新淡雅,时而又流光溢彩;而且稍纵即逝,似乎羞于你多看一眼。有人说,人世间最美好的都是最短暂的。是的,有缘遇见是你的运气,抓住机会是你的福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箐口小寨去看看哈尼人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条街的两旁是哈尼族传统的蘑菇房,有三层也有两层。有几个老妇人坐在门口卖哈尼族的服饰,老汉在抽着水烟筒,小孩们在家门口玩耍,农家客栈里好像没有什么客人,许多人家关着门。走着走着就发现不对,这里还一处村史陈列馆,展示了分水木刻、水碾工具和一些农具等。原来,这个箐口村已经改造扩建了。当地政府为了挽救逐步消失的传统村落,打造了这样一个旅游服务综合体。当我问及徐导时,他说,一些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都在慢慢消失,把它展示出来是给游客看的。变化太快了。</b></p> <p class="ql-block">*建在路边的客栈。</p> <p class="ql-block">*村史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说,在哈尼梯田,你的一眼就是1300年。巍巍哀牢山的云雾一直遮掩着这片秘境。但随着岁月流逝,哈尼梯田终究走出了哀牢山,走向了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据说90年代初,有一位法国人——有说是摄影师,也有说是人类学家,来到了哀牢山深处,被哈尼梯田气象万千的景观深深吸引,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法国。这些摄影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媒体的轰动,被评为年度七大震惊世界的人文景观。是法国人最先把元阳梯田介绍给了世界?这个说法可信。因为越南曾经是法国人的殖民地。那些法国人到越南重温旧梦,也在滇南留下足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一批批中外摄影师纷至沓来,专家学者们忙着研讨申遗。又于是,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盖上了世界遗产印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莽莽哀牢山从此不再宁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盘山公路上一辆辆旅游大巴、私家车川流不息,每年来这里的游客还在剧增。年轻人走出大山去大城市打工了,大学生毕业后就不再回家乡;一些人抢到了先机在路边、山腰上建起了客栈;蘑菇屋被出租给了外地人;有些人成了向导或拉客的司机;在网络上把元阳红米销往全国各地······哈尼人的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而这一切变化仅仅只有10多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正如徐导所说,富裕起来的哈尼人改善生活无可非议,用机器替代人工也是必然的。但是,最让人担心的是梯田“旱化”和村寨“空心化”。是啊,种植经济作物能够增加收入,但是,梯田景观就没了;村寨里的人都去打工经商了,梯田谁来耕种?梯田一旦旱化搁荒,这一活态的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阿者科村,我看到了“原汁原味”哈尼族村寨。这是政府主导的示范村,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收取门票。收入的70%归村民所有,30%用作村寨发展。另外,政府采取保护性种植措施,给种粮人补贴。60户人家都与村委签订“阿者科计划”,落实规范管理。这个计划还包括了“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稻田里养鸭、鱼),实现多元化增收。在阿者科多少让我感到欣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们在享受这份世界遗产带来的“红利”时,要更多地为她的未来着想和行动。这才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世界遗产的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元阳的那天,我向徐导提了个要求,尝尝元阳梯田生产的红米饭。徐导说没问题。晚饭我就吃到了红米饭。粗加工的红米饭比想象的软糯,而且有一种稻米特有的香味,就像我在插队时吃到的大米饭,空口白饭也吃得香。因为没有农药、不施化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端着饭碗,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保佑这片神奇的土地祥云永驻,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各民族人民幸福吉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