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不明不白的西路军骑兵师参谋长

张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37年3月14日傍晚,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在祁连山里的石窝举行。会议决定:1、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西路军失败的情况。2、剩下的部队在祁连山分散打游击,保存现有力量,待机和援西军会合。3、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统一指挥部队行动,李先念负责军事领导,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天深夜的转移途中,新成立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就行动方向进行了磋商,最后确定了分兵三路的方案。将30军剩下的5个营,共1000余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程世才和李天焕带到左翼大山打游击,总部直属队剩下的十几个干部与30军一起行动;9军剩下的600多步兵和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李聚奎带到右翼大山打游击;剩下的伤病员及妇女、小孩千余人,组成第三支队,由张荣率领,就地打游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分兵的时候,随右支队行动的领导有副总指挥兼9军军长王树声、5军军长孙玉清、9军参谋长李聚奎、原30军政治部主任后为西路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的朱良才、9军政治部主任徐太先和9军宣传部长方强。大致分工是:王树声和孙玉清带着交通队在前面开路,徐太先和方强走在队尾收容伤病员,李聚奎和朱良才负责电台和断后。在夜幕中向前行进途中,参谋长李聚奎发现电台落在了后面。他看到电台跟不上来,只好和徐太先站在路边等候,王树声等率部先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聚奎、徐太先在路边等了几个时辰,不见电台人员的影了,部队也走得差不多了。这时离天亮也不远了,便骑上骡子去追赶部队。路窄人多,他们刚走了十多里山路,就被混乱的队伍堵住了。整个部队被迫停留在山路上。而此时山下的马家军已行动起来,准备进山搜剿。李聚奎看着心焦,把队伍收拢整顿,待赶到前面时,军部已经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先行的军部和部队失去联系后,只剩下副总指挥兼9军军长王树声、骑兵师师长杜义德、参谋长李彩云、作战科长李新国及其他几个干部和警卫员、通信员共24人。他们顶风踏雪,在深山密林中艰难跋涉,数次与敌人遭遇,几场战斗之后,队伍只剩下了11个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艰苦的转战过程中,骑兵师参谋长李彩云和作战科长李新国经常走在一起,他俩原来都是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在骑兵师又是直接的上下级,因而关系比较好。1935年9月在草地,中央和张国焘那场关于北上还是南下的路线争议,在红一、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中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阴影。毛主席率领第一、三军团8000余人先行北上,到达陕北;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团编入以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被张国焘带着南下,过了一年北上会宁会师后,又奉命西进河西走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此,李彩云和李新国对张国焘颇有埋怨情绪:要不是张国焘,他们早就跟着毛主席他们到陕北了。所以两人在言谈话语中,免不了对张国焘有些非议。王树声、杜义德听到这些怨言和议论,很不舒服。因为张国焘在川陕根据地,在四方面军中还是很有威信的。王树声、杜义德长期在四方面军工作,对张国焘自然也是敬佩的。所以,他们对议论张国焘的李彩云和李新国便有所戒备,严酷的战争环境告诉他们,思想的不一致,有时会导致生命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7月的一天,王树声等11人走到甘肃省民乐县一个离山口十几里的山沟里。大家吃了点东西,便分头找避风的地方休息,准备当天晚上走出山口,打算一直向东渡过黄河,绕道宁夏返回陕北。李新国躺在一块避风的石壁下,李彩云躺在他几米外的地方。不远处,王树声和杜义德在那里擦拭手枪,或许是为了出山时对付马家军吧?李新国和李彩云没有多想,倒下便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砰!砰!”李新国被震耳的枪声从睡梦中惊醒,睁开眼睛一看,附近的李彩云已经躺在了血泊之中!不远处,王树声、杜义德手里正拿着枪。李新国顿时吓得面色蜡黄,还没等他出声,王树声抢先对他说道:“我们擦枪走火了,没有你的事!”李新国心里非常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他也不敢多说,便默默地起身,和几个警卫.人员一起把李彩云掩埋了。李彩云,这位宁都起义过来,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没有牺牲在马家军的屠刀之下,却在就要走出绝境时,于睡梦之中被自己人打了黑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半个多世纪之后,总政治部专门派出调查组,用了两个多月时间,通过核实大量史料证明:当时李彩云是相信中央、毛主席的,无任何准备投敌的行为,是忠诚革命的同志,确属被错杀。1992年5月13日,总政治部为李彩云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颁发了革命烈士通知书。1992年7月10日,民政部为其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在总政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时,杜义德承认,李彩云是王树声和他错杀的。错杀的原因是当时怕李彩云和敌人联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彩云(1908-1937),甘肃省临洮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不久进入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排长、副连长。1931年12月,由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军连长、团长,红5军团司令部训练科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任红5军司令部训练科科长,大金省军事部部长,金川省军区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甘肃省抗日救国军第2路军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1937年2月,任西路军骑兵师参谋长。1937年7月,在由甘肃返回延安途中被错杀,时年29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彩云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