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行长眉将军传奇》第十八章(后记)

山杨树🐳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十八章 忠骨难觅魂西去 厚德载物瓜瓞绵</b></div></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家族的社会变迁,1946---今)</b></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3>长眉将军就这样在秦腔《长坂坡》、《周仁回府》的韵味中袅袅西去!他带着满足而去、也带着不舍而去,他带着自豪而去,也带着屈辱而去。</h3><div><br></div><h3>他一腔爱家爱国的情怀随着他的去世,就像他不多话的性格一样,随着黄土地一起被淹没。</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伏六村部旧址</b></h5> <p class="ql-block">他走后,这个家的主心骨也就走了。这么大一家子,日子还要过。在柳师长、王玉亭、潘禹九等的主持见证下,按照旅长的意思给四房夫人分了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一分为三,大夫人、三夫人、四夫人各一份。坊镇店铺由大夫人经营,收入归在家的三个夫人平分。西安大众澡堂给二夫人经营,收入归二夫人。家中房子,各个夫人现在所居房子归个人所有。戏班照常经营,收入归全家,由大夫人管理分红,各个夫人各执一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遣散家中警卫队,只留本村行四虎带几个人守家护院,除了护院的枪支以外,多余的枪支全部给王玉亭的农民自卫队(枪支去向由王玉亭侄儿王志纯先生提供资料),原来杨良诚带的兵归他自己支配,想加入自卫队的可以跟着王玉亭,不想加入的发三个月的饷银,各回各家。坟地安排守墓人2个,守三年墓(守墓的房子已经建好)。如是安排,家中老小皆没话说。</p><p class="ql-block">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当时的合阳县,抗日形势一片大好,又毗邻陕北,地下党的活动非常活跃,在陕西素有小苏区之称。各种进步的爱国、抗日、民间自卫团体,还有土匪都在出没。行海亭丧礼没过几天,听说头七都没过,发生了一件让人恐怖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天晚上,他的坟被盗了,据看墓地的守墓人讲,他们被人从门外锁住了,还威胁要是出来就杀了他们,他们只要枪,说是从韩城那边过来的。盗墓人来的不少,有十来个之多,挖了整整一夜,最后啥也没找到,天色麻麻亮的时候跑了。直到第二天家里人不见守墓人回来,去坟地看咋回事,才看见守墓人在房间里大喊大叫。家里人最后一看,盗洞还挺大,有两尺宽,从坟堆围墙下面挖进去了。但家里人清楚,坟墓里根本就没有埋枪,也不可能埋枪。还好没出人命,于是,都没有声张,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七四十九天以后,二夫人决定去西安居住,想带着她的女儿行玉梅和行有岐,但行有岐不愿随他去西安,回了他生身父母家里去了。二夫人去了西安,几乎很少再回来,听说在西安改嫁了,嫁了一个很有文化的人,日子过得还好。其他三个夫人就不一样了,在农村,直到解放后,一直生活在故土家园,过着平常百姓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他西去,他身边的那些亲密的朋友,各自都有了不同的归宿。黄表弟一如既往打理家里的农事,行四虎家就在他家北边,除了没饷银外,其他未受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三个副官未来的命运就各不一样了,杨良诚家在北伏蒙村,在王玉亭自卫队待到合阳解放,就被遣散回家种地了。因为他还是行海亭的亲戚,所以在解放后受到的各种运动的打击,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从小就跟了行海亭,所以:除了会打仗,枪法好,却不会种庄稼。因此解放后日子过得非常凄惨,妻子改嫁带走了孩子,只留有一个养子继承族嗣,所以身边没有子女照顾他的生活。晚年的时候,双眼因为当年战争中被毒气熏过,过早失明,成了鳏寡孤独的失明老人,吃饭经常是摸索着爬到厨房,随便做点稀饭糊口。平时家里的用水、粮食全靠邻居、亲朋接济,也没置下什么家业!……总之一句话,一个能打善战、枪法极准的警卫连长,晚年非常凄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副官马靖轩就不一样了,因为会唱戏,一直参与华云剧团的日常事务,在解放后,也就成了合阳县剧团的元老,正式参加了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虽历经各种运动,但对他影响不太大。据说,他整理和新编的传统秦腔剧本有100多部,最后全部捐给了国家。他的后人们目前还都健在,生活得很幸福。也许是机缘巧合,他的孙女嫁给了蒲城县杨虎城的故乡一位青年才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贾副官就不一样了,因为在家里呆的时间最长,熟悉的各界政要也多,人也活泛,会来事,所以家中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不仅有四坡流水的房子,还有不少田地。解放后,还参加了相应的政府工作,把子女们都安置的非常好,他的养子最后还做了当地民政局的局长,当然,他的后世子孙目前还有几个供职于政府部门,但对这段历史,他们似乎知道的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行海亭的把兄弟马忠甫和王经象,就没那么多历史的幸运了。长眉旅长的去世,就像一颗大树倒下,马忠甫因为有民团团长的职务,手里还有枪,所以在解放前日子还都比较好,但解放后就麻烦了,因为他是国民党旗下的民团团长,所以在历次革命运动中就成了典型的“反动军阀的走狗”,结局大家可想而知。唯一幸运的是,他的后人们,个个学习成绩优秀,他的孙子曾经是原大伏六乡远近驰名的教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经象就很惨了,据当地百姓讲,长眉去世后,开酒庄的王经象就失了势,他们家酒坊经常被土匪骚扰和抢劫,但他的胆挺大,从来也不怕。后来听说他上了土匪的当,被土匪骗到百良杀害了,扔到黄河里去了,从此,他的家也就算败了,但有后人,日子还算过得去,后人们都成了老老实实的庄稼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终于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全国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行长眉将军已经英魂归西,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紧接着国内战争全面爆发,其他陕军抗日将领谁还有时间记起来,尤其是蒋介石。杨虎城、张学良还都在关押之中,他的旧部更不会有人提及,都害怕惹得蒋总统不高兴。象行海亭一样的98军将领不是战死,就是被历史逐渐湮灭了。活着的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其他陕军将领带着部属起义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并在西北地区的解放和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赵寿山部、孙蔚如部。其后,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没有人再愿意提及他们抗日的功勋。</p><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渭南民俗史专家心中惦念50多年的历史碑石</b></h5> <p class="ql-block">1948年,合阳县解放了。解放后,红色政权于是开始向旧社会开刀,不论是思想、文化、还是土地所有制,都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穷人们彻底翻了身,国家的政治宣传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切国民党的几乎都都成了腐朽的打击的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至1952年土改时,行海亭家的南院及花园,被工作队收走了,还被用作临时的伏六乡政府、社教队所在地。当时,从延安学成归来的王玉亭的侄儿王志纯就是社教队其中一员,他说,我在小伏六住了好长时间。后来,这所院子在社教队、乡临时政府撤走后,就分给了小伏六村的贫下中农。而住在南院的二夫人、四夫人不得已,只有搬回中院与大夫人、三夫人同住一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文革后落实政策,二夫人的女儿行玉梅,还专程从西安赶回来,从村里要属于她的房产,小伏六村最后没办法,给了一些钱,行玉梅才回了西安。行玉梅回来要房产时,就住在她大哥忠岐家里。四夫人的孩子,最后上学分配了工作,如今已八十多岁,退休在西安养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他的三弟行俊亭家,本来就没多少地,因为在解放前战乱,土地也便宜,他老实经营,攒了点钱。又时刻牢记他二哥的话,秉承先辈庄稼人的传统,土地就是命根子,就全买了土地,也不多,总共就二三百亩地。结果,在土改时被定成了地主,村里人都笑他,说他的地主成分是自己买来的。这,还不算最糟糕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至1959年,全国掀起了“打麻雀除四害”的活动,尤其在57、58年达到高潮,说麻雀是害虫、吃庄稼,而且有些地方还有打麻雀任务,打不够麻雀是要出政治问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行海亭为父母亲建的八角玲珑楼,因为不住人,比较高,上面就藏了好多麻雀。加之当时建材缺乏,新农村物资极度匮乏,没材料。当时的一个村干部,为了政治上所谓的进步,不让麻雀有藏身之处,就带着一帮人,把八角玲珑楼给拆了。拆下来的建筑材料石块、砖块、木材全用到村子里的建设中去了,尤其是修建村里涝池的排洪水渠,多余出来的砖石拉到北伏蒙村,据说是支援邻村的村大队部的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角楼上部当时八个面还镶嵌有8块分别雕刻梅兰菊竹琴棋书画并配有诗文的、精美的小方石块,据说被县政府拉走了,已经没有下落。玲珑楼里行海亭父母亲的石碑,也被村干部当作上好的材料,在石碑上打了个洞,做了村里水井辘轳的支撑架,后来水井废弃不用,碑石又被生产队做了榨油坊固定柴油发动机的底座,还打了四个小洞。再后来,78年改革开放后,榨油坊废弃,石碑扔在了涝池岸边,被村民捡回家所用。听说这户村民家里老出事,村民在风水先生劝说下,把石碑扔了。最后不知所踪了30多年。</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行海亭将军南院原大门</b></h5> <p class="ql-block">八角玲珑楼从建设到使用,也就20多年,它早就在合阳驰名,是一座非常精美的建筑物,当时的县政府还准备把它加以保护,没想到就被拆了。这件事很快就传到合阳县有关部门领导那里,县里还专门派人到小伏六村处理此事,对当事的村干部进行了严肃地批评和教育。但毕竟拆了,这是历史的遗憾。</p><p class="ql-block">如果这座八角玲珑楼还在,今天它将成为小伏六村最荣耀的象征,也是合阳县境内最为精美的民国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行海亭可能永远也想不明白的是,他的后人们,尤其是在原籍生活的后人们,在后来的历史运动中遭受的磨难是他根本不能想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他的儿孙们,因为是反动军阀的后代,被批斗已经是最正常不过了,最惨的就是大儿子行忠岐,连同他的侄儿侄女们都受到牵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子行忠岐的家里,在文革时被红卫兵翻了个底朝天,掘地三尺挖金银宝贝,把原来所有有国民党印记的,还有他父母亲立碑时国民党将领,如杨虎城、于右任、赵寿山、党晴梵等等赠送的字画、挽帐、牌匾、还有万人伞等等,凡是与国民党、旧社会沾边的统统没收,焚烧的焚烧,充公的充公,就连行海亭当年抗日战争中的银质勋章也不放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的红卫兵,趁火打劫,把当时行海亭在部队的一把军刀也拿了去,说这是国民党的刀,是反动的,要没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村中原文革时的民兵队长行绪生老人说,他因为是行海亭警卫连长的近亲,也属于靠边站的对象,但不是批斗的对象。他当时在村大队部,就见过两箱子字画,其中还有党晴梵先生写的好多字、对联等,因为年代久远,他记得一副对联上写道:耕读无非子孙耕……。因为没文化,后面的他记不住了。</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渭南民俗史专家心中惦念50多年的历史碑石</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行海亭将军南院残迹</b></h5> <p class="ql-block">据说,有一天,杨虎城将军的大儿子杨拯民来到合阳县,先后走访了王玉亭、潘禹九、柳彦彪几家,这天也来到小伏六村,来看望行忠岐。他们是同学,行忠岐的遭遇他肯定能想象得到。于是他邀请行忠岐去北京,说给他安排一下,再看看病。但行忠岐没有答应,一来身体确实不便,家中老小还需照顾;最重要的是,他彻底被整怕了,害怕去了北京就没命再回来了。</p><p class="ql-block">谁知杨拯民走了没多久,行忠岐就因病去世了。这时候,文革已经结束了,但他的磨难还没有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村中的某些干部,文革余毒还没有消散,坚持不让他埋在他父亲行海亭将军旁边,也不准进祖坟,另外一方面村里重新规划了新的坟地。于是给他划了一个坟地,在村子东头南北向公路边的荒野地里、一个不能种庄稼的窟洞里,距离行海亭将军坟墓有一公里左右,这块坟地也是当年所有因政治问题不能进村公坟的、政治上有问题的人的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国内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平反昭雪,但是行海亭将军也好,行忠岐也好,没有人再过问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海亭将军的四位夫人在解放后,相继去世,至于去世的时间,暂时没有考证,他们的子孙目前都在过着平安的生活。除了二夫人和四夫人的子女不在原籍,其他的都还在,行海亭的三弟俊亭一家,也都过着老百姓平实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海亭的家里人不愿再提及那段往事,因为那太痛苦,太让人伤心。改革开放后,政策的宽松终于给了中国每一个家庭重新开始的节奏和环境,这个家族的每一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劳动过上了平静的日子,他的大侄孙,在大学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投身西部边陲新疆,为祖国的大西北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早期新疆寥寥无几的监理工程师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长重孙女,在大学毕业工作后,还在村村通工程改造实施的十年前,就捐资4万多元,修建了村里的道路。而另外一个曾孙女,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历经十年,获得双博士学位留学归来后,毅然放弃一线大都市上海、深圳、北京的高薪聘请,投身西北这个钢琴音乐教育贫瘠的土壤,任职于西北民族大学,潜心培养和发掘音乐人才,已经是小有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他的曾长孙,学了建筑技艺,一边务农,一边打工,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曾次孙,献身国防,退役后做了一名优秀的铁路工程建造者。</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2018年与行海亭将军原部下王志良老人</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牵挂长眉旅长的169师百岁老兵王志良于2019年9月去世</b></h5> <p class="ql-block"><b>这是一个屡受磨难的家族,但他们没有计较历史的错与对。只是默默用行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时刻传承家族善良、豁达、忠厚的家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是最为可悲的!</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全文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8月11日星期三,第九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4月19日星期一,第十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