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多年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雨巷》柔美的意境走入千家万户,那位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深入人心,飘逝在多人的梦里。作为从小生活在庄行的我,趁着假期又重新认识庄行,一个熟悉的陌生古镇。</p> <p>走进庄行镇,穿街走巷,可以感受到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些具有年代感的文物遗迹,似乎都在讲述着这里的繁华和历史。说起庄行古镇文化,就不得不说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商贸文化”。庄行地处6000年前形成的古冈身以西,良渚文化时期(4000~4500年前)庄行诞生了文明曙光。庄行自古就是江南鱼米之乡,盛产棉花和稻米。早在宋时已成村落,元末明初建成集镇,明洪武初,因庄氏人家迁入,开设花米行而得名“庄家行”,又称“花米庄行”。花米行的兴旺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加上庄行地处松江、金山、奉贤三地交界,于是,庄行与松江的叶榭、金山的亭林形成了当时上海浦南地区三镇鼎立的商业圈。</p> <p>老街悠久的历史文化、朴实的农家民风,犹如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人杰而地灵。老街沿河逶迤三里,“一街、四水、五古、十一弄”的整体格局保存至今,褚泾、杏泾、万年泾、南桥塘市河贯穿整条老街,至今整体风貌独立于江南古镇。东西一街有混堂弄、油车弄、露湑堂弄、世德堂弄、名园弄、石皮弄、牌楼弄等老街巷,八字桥、毓秀桥、厍桥等古石桥横卧市河之上。</p> <p> 庄行曾经也是一座英雄镇,这里曾经发生过由唐一新等同志领导的捣毁国民党公安支队的武装暴动。暴动纪念碑就矗立在老街的东面。</p> <p>其中一条街还以一新命名</p> <p>沿着一新街一直往南到达潘垫村,就是庄行的菜花节举办地,每年的四月初,都吸引了各方来宾,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p> <p> 庄行,一个从小我生活过的地方,愿她的明天将变得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