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聚

在水一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前几日,家住大港的同学相邀,当年我们学校机械系同乡的四个女生聚聚。大家商定,一起去找现在定居济南的同学,顺带游游大明湖,趵突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与分去济南的同学,毕业后34年未曾再见!回想曾经3年的朝夕相处,同窗苦读,心中有太多的思念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们是在恢复高考制度后,仅仅两年时参加的招生考试。当时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一切都在改革重建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文革时期首都的许多高校都迁往外地,文革后,又都如同受迫害之人落实政策一样,迁回原处。我们就读的机械部邢台机械工业学校,就是利用原北京农机学院留下的校址。学校坐落于市郊的西北部,在当时来说我们学校面积还是不小的,但大片的校园还都荒废着,仅在东南角有一座3层高的教学楼,东北角有两栋宿舍楼。一栋作为我们学生宿舍,一栋留给单身教师居住。教学楼的后面,有一片不大的平房改为学生食堂,校园的西北角还有一处修建一半便搁置了大厂房,随着之后的招生,被改建为第二食堂。教学楼的东面是教职工家属区。沿着家属区后边的小公路向东走大约一公里多路,十字交叉路口南边不远处就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大门。走进校门口向北几百米的地方一溜不起眼的平房是学校的政教中心-教务处,每到周末我们便挤在教务处门前的小广场上看电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之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学校面积很大,记得从我们学生宿舍到教学楼,要走过一个大操场,穿过一大片记不清是什么人种的庄稼地和零星的几处临建民房。现在的大学生都难以想象我们校园当年的简陋景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十年的中断招生,使得高校都处于半瘫痪状态。我们是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只在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吉林、辽 宁八个省市招生200多人。仅开设了三个专业:机械制造(4个班),生产管理,经济管理(各2个班)。每个班30多人,我们机械制造专业100多人,仅16名女生,天津籍的4个人虽然不在一个班,不住同一宿舍,但对于初次离家千里之外的我们,同乡关系还是更亲近一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老师也都是临时东拼西凑的。一部分是北农机留下的;一部分是外地借调的;还有前两届毕业陆续分来的。尽管如此当时学校的学习风气还是非常浓郁的。鲤鱼跳龙门的农家子弟们,都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怀揣梦想,憧憬着3年后在社会上大显身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还依稀记得34年前那个流火的七月,宿舍楼下那整装待发的行李,那分别时的拥抱和泪水,年轻的我们带着梦想,带着不舍离开校园,踏上了社会,谁知这一别就是30余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尽管时间过去那么久,许多记忆都已模糊,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的青春年华,但洗不尽我们心中的那份深深的同学加同乡情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期待着我们的再次相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