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

深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章作者:吴兴华(深海)<br></div> 自从微信群开通后,手机总是“嘀嘀”响个不停。同学微信群里热闹起来,各种怀旧照片在微信里你来我往。网上也刮起一股怀旧风。当我看到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感觉极为亲切,大学生活瞬间在脑海里回放:在阶梯教室占最佳座位,在资料室阅读,在宿舍下棋,在食堂插队打饭菜,在郊外野餐……一下子将我们这些大叔大妈的思绪拉回到了几十年前。<br> 忆往昔,恰青春年华,相思湖畔见证了我们如歌的岁月。一幕幕,如诗如画;一段段,如梦如歌。那条路,那幢楼,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些青春的烦忧,已经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国家刚恢复高考的时,大学生生活费是由国家承担的,除了个别带薪读书的同学,其他同学每月享受国家发给的18.5元生活费,30斤粮票,但不是直接发现金和粮票,而是将所享受的福利印制成菜票和饭票。每月月底,同学们要到学校膳食科领取下个月的饭菜票,不够吃自己要再掏腰包。对从城里来的同学,这样的伙食标准也足够了;而对于从农村来的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来说,就显得有些不足了。不过,在这样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的群体里,同学们相互关照,女同学吃的少,有她们接济,也算勉强过得去。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具兴,大学生的生活还是艰苦的。每天约0.6元的生活费,只能说是填饱肚子,当然,与当时众多普通百姓相比,确实好多了,我们也很知足。一份青菜炒肉2角钱左右,饭每份4分钱。汤是免费的,喝多少打多少。如今许多人已经不把1角钱放在眼里,丢在路上1元钱也很少人理。而在我们求学的那个年代,1角钱等于一顿丰盛的早餐。粥、馒头、小菜、油条这些用一角钱就都可以买到,最好的肉菜只要4角钱就可以搞定。尽管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但我们同学之间非常单纯,充满快乐。 在温饱没有解决的年代,能吃饱饭是非常大的享受。上午第四节课还没有下,很多同学就往食堂方向看,盼着早下课去排队买饭菜,能吃到好些的菜,去晚了只剩炒白菜,连汤都喝不上了。大多数同学上午上课前就把饭盒带到教室,一下课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接冲向食堂。那大股人流涌向食堂的景象,完全不亚于现在春运的火车站!若是遇到个别老师在最后一节课拖了堂,就惨了。一边是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兴趣正浓;另一边是同学们肚子咕咕大叫,这样感觉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br> 我从小生活在海边,特别喜欢游泳。下午课后常约上几个同学去游泳馆游泳。游泳消耗能量非常大。一两个小时下来,一斤米饭都填不饱肚皮。这时饭票就成了问题。在开始一段时间里,我只能让家里寄来一些补充。那时粮食还不是很充裕,家里寄来的粮票也是有限的,正在我爱面子不敢向别的同学讨要时,同组的两位女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每个月给了大概五到八斤饭票,从此我再不愁饿肚子了。<br> 那些饭票见证了我们同学之间最深厚的情谊。体现了同学之间无微不至的关爱。如今经过四十年风雨岁月淬炼的友情,已经成为我和同学们心底最难忘的回忆。<br> 四十年后,我们又相聚在相思湖畔,熟悉、亲切、喜悦;彼此同窗,很快就能找回共同记忆。亲切的问候,祝福的话语,有力的握手、拥抱。欢乐写在脸上,喜悦藏于心间,无拘无束,畅谈别后。几多缺席,几点遗憾。岁月虽然留给我们以沧桑,但每个人的笑脸依旧,言语神情依然如故,举手投足不曾改变。看到熟悉的笑脸,听到真挚的问候,真是感慨万千!聚餐席间,举杯畅饮;漫步郊外,欢声笑语。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求学往事,如陈年佳酿,越酿越甜、让人沉醉;同窗友情,如悠长乐章,越奏越绵,使人回味!记忆与激情齐飞,友情与浪漫永在,同窗的时光总是美好而难忘。只是又匆匆离别,少了促膝长谈,留下隐隐的遗憾。时光让容颜老去,不老的却是思念!来不及沉醉,又一次别离,让光阴作证,让岁月做媒,期待下次更长久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