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修文阳明文化园 感悟心学智慧与力量

如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年前读过一些关于王阳明的书,对他创立的阳明心学非常感兴趣,对他的传奇人生非常敬仰。一直想到阳明先生当年龙场悟道创立心学的圣地—修文阳明洞去拜谒,但种种原因一直末能如愿。4月16日,难得儿子陪同,前往修文阳明文化园,追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足迹,感悟阳明心学的智慧与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贵阳驾车到修文也就五十多分钟,很快我们就顺利到达了修文阳明文化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文阳明文化园的正式名称为“中国阳明文化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阳明大道旁的龙冈山上,是以阳明洞为核心开发的文化产业园,是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园之一。阳明文化园总投资67亿元,占地3500余亩。2014年动工修建,2019年投入运营。阳明文化园主题定位为“心学圣地,王学之源”,集心学传播、培训、讲学、体验、休闲养心、度假为一体,是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阳明文化园主要景点有知行合一牌坊、正心池、亲民台、王阳明铜像、王阳明纪念馆、阳明洞、龙冈书院、君子亭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阳明文化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肃穆、巍然挺立的石牌坊,上有沈鹏先生提写的“知行合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牌坊前是一宽阔气派的文化广场,广场左右两边各竖立着四根巨大的石柱,分别代表着阳明心学的八大门派,石柱上镌刻有各门派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园区,迎面扑来的腾腾雾气以及潺潺而下的一湾清泉顿时使人感到心灵得到洗净般的宁静祥和。放眼望去,正心池内镌刻有“心即理”、“致良知”的石头熠熠生辉,这正是龙场悟道的精髄,也是阳明心学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台阶拾级而上,亲民台上矗立着高大的阳明先生铜像,衣袂飘飘,气宇轩昂,仿佛看到先生在执笔踱步中深深思索着那济世救民的道路。铜像高15.08米,纪念先生1508年来到修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中轴线往前走,一块横卧的巨石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听说这是一块来自太行山麓的巨石,命名为“真三不朽石”,上面虽没有印上任何文字和图案,但巨石自然形成的纹理似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非常美丽,以留白的方式表达了对阳明先生“立德、立言、立功”美德功绩的敬仰和赞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往右沿着曲折幽静的石阶而上,两旁古树参天,鸟语争鸣,空气清新。这座起伏不大的小山叫栖霞山,阳明洞就位于其半山腰上。阳明洞又名东洞,是当年阳明先生被谪为龙场驿丞时曾居住的山洞,是创立阳明心学的圣地。来到洞前十分感慨,山洞依旧,先生己去,而先生的心学己如他所愿流芳百世。这是一个何等神奇灵气的山洞啊!进入洞内感觉宽敞明亮,四壁石乳凝结滴水不断,洞中的镌刻较多,字的大小不等,草、楷都有。洞口崖上有明代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彝族)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字,充分表达了安氏土司与阳明先生的深厚的情谊。洞口右侧有明罗汝芳题刻“阳明别洞”,左侧有清庞霖题刻“奇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明洞旁还有何陋轩、君子亭、龙冈书院等。何陋轩是阳明先生初来龙场时,老百姓见其住在既阴又湿的石洞中,便伐木为其修建的房屋,虽然简陋,但可遮风避雨。老百姓的无私援助,使阳明先生非常感动,感受到人间确有真情在,萌发了“致良知”的思想。感动之余,他欣然写了一篇《何陋轩记》,取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意思,并将此住室命名为“何陋轩”。现轩内墙壁,嵌有清道光年间乔用迁、许大纶书录王阳明《玩易窝记》《何陋轩记》《宾阳堂序》所刻广四通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龙冈山顶,阳明先生办起了龙冈书院,召集学生讲学。明朝嘉靖年间,在龙冈书院旧址上修建王阳明祠。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王文成公祠,祠为四合院结构,正殿上有王阳明像,壁上有不少石刻、碑文和匾联。正殿旁的右厢房,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爱国将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被软禁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许多苦难的岁月。蒋介石的用意,是想让他学王阳明,在此“悟”道。张学良一直被关押到抗战胜利前夕,才转移到桐梓,以后被押解到台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君子亭立于栖霞山顶小山岩上,亭子周围栽种了许多竹子,以竹子的优良品性来比喻君子的节操,王阳明在《君子亭记》中叙述了此事。在君子亭下的岩壁上,刻有“知行合一”四字,是蒋介石先生第三次重游阳明洞时所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阳明洞,我们来到了王阳明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完整展示阳明先生生平事迹和对世界影响的纪念馆,通过唯美的建筑设计、完整史料展示以及现代声光技术等完整展现王阳明先生传奇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阳明,147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名守仁,字伯安。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王阳明年少时聪明逆反,兴趣爱好广泛,曾对道家、佛家入迷,后又爱上了军事,曾在十五岁时单枪匹马闯出居庸关去考察蒙古族,想从“万世开太平”入手,成为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经历了年少困惑与生活挫败的王阳明,开始回到儒学道上,潜心研究朱熹理学,曾在竹林中按朱熹理学“格物致知”的方法格竹子七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阳明1499年考取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1508年,因上疏皇帝要求皇帝出面保护受到权宦刘瑾迫害的官员,受排挤打压,被谪到贵州龙场任驿丞。王阳明在贵州两年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强乐观,潜心学习研究,终于在龙场悟得圣人之道,创立了心学。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在龙岗山上办书院讲学,先是给当地百姓授课,后来名声在外,许多外地人士幕名而来到龙场听他讲学。1509年受贵州堤学副史席书的邀请到贵阳文明书院开启讲学,讲授“知行合一”,当时听课学生约400人左右,有全省青年才子,有政府官员等。王阳明的讲学让贵州教育突飞猛进,他教过的学生好似优良种子,在全省遍地开花,使当时贵州的书院数目达到二十多所,与当时先进的浙江、江苏、江西不相上下。王阳明在贵州教育上取得的成就,不仅改变了贵州教育的命运,也改变了他本人的命运。1510年农历3月,他被朝庭重新使用,派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任县令。之后,他在朝庭和地方任过多种职务,他无论是教书、做官还是带兵,都应用心学的强大力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529年1月9日,王阳明受命前往广西平息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复发加重,10月上疏告退返乡。10月9日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船中过世,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明先生一生光明磊落,品德高尚,能文能武,他创立的心学是中国儒学最后的一个高峰和近代思想的启蒙。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许多近现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如龚自珍、魏源、谭嗣同、梁启超、孙中山、梁濑溟等。他的思想还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乃致欧洲国家等形成了积极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曾在多个场合系统阐述“知行合一”理论,强调要用“知行合一”的精神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阳明心学,不仅是增强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需要。它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独立思考,明辩是非,修练内心,增强定力,走好人生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明心学慱大精深,还需要不断深入学习与探索。愿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路上寻得内心宁静与光明,寻得人生智慧与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