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看不见的力量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美,看不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蒋勋</p><p class="ql-block"> 美是在人类生存的艰难困苦当中,使你发生信仰的那种东西。</p><p class="ql-block"> 灿烂华丽的背后当然有非常残酷的部分,生活本来就如此!</p><p class="ql-block"> 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给这个遗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然后尊重、包容它,反而会把这个遗憾的部分变成一种生命里的圆满。可是如果这个遗憾变成渴望,变成狂暴的状况,它会非常伤害自己、伤害别人。</p><p class="ql-block"> 人在现实生活里一定都有遗憾。而面对遗憾时的从容,也许是发生美非常重要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美的库存其实是在精神极度空虚的时刻,一个让你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东西,是使生命继续丰富、圆满的东西。它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的,它是在自己的生命里面有一个感受和喜悦。</p><p class="ql-block"> 审美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主观的主体——个人生命,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复杂对话关系。</p><p class="ql-block"> 美是一个疏解,因为我们在现实社会里有很多法律和道德的制约,我们只能在幻想的世界里面,借着幻想去把很多美的自由完成。</p><p class="ql-block"> 其实美还是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只是在人类的身上复杂化了。</p><p class="ql-block">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发现了,悲剧使人进化。&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 纯粹的人就是像李白,或者像凡高。他们在现实里是很受苦的,是现实里不太能够真正平顺地活着的人。换句话说,他们是把美学带到了现实里去生活的人。这种人其实真的是艺术家,或者说体现了艺术里面一种最强烈的典范和个性。</p><p class="ql-block"> 美是我们生命里面的一些记忆,一些怀念,一些想努力活出生命极限却不能够完全在现实里完成的部分,停留成为美的标本。</p><p class="ql-block">&nbsp;&nbsp; 我们常常容易误解,认为平静就是心如槁木;其实真正的平静可能是内在的所有哀伤喜悦经历过以后,出来一个巨大的包容力量。</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后来之所以重要,是他给文学世界带来了一个解答,而这个解答也帮助了中国后来的文人,在生命中真的可以去尝试完成自我。“采菊东篱下”不难,可是“采菊东篱下”之后“悠然见南山”,却是要自己去培养的。</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提出了一个超越理性和逻辑的对生命的领悟,他认为生命的道理是需要领悟的。</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回到了一个素朴的境界,他把所有的知识回归到了生命的智慧中。</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很特别的一点,是他能把文学性跟哲学性结合,他背后有很强的哲学思想。你读他的诗,会读到很强烈的对于生命状态的讨论。我觉得他的诗可以拿来作为哲学上的命题进行讨论。</p><p class="ql-block"> 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的发现常常是在你忘掉目的性之后,才会碰到美景和奇景。</p><p class="ql-block"> 我想《归去来兮辞》对我们今天还有意义的应该是这些部分。它启发的是,在不同的社会里,人都有被束缚的时候,这时该怎样把心灵的自由找到。所以它不应该只是解释文人退隐的问题,我觉得它应该是讲个人生命怎么去追求心灵自由的。</p><p class="ql-block"> 儒家文化常常觉得美是罪恶,儒家文化一直在防范女子的美,它对美是恐惧的。我觉得这样的心理状况,使得文化里美的东西没有办法使生命发亮。其实使生命发亮的东西基本都是美,理性的东西很难让生命发亮。</p><p class="ql-block"> 其实活出自己的生命,和你不忍一个生命的受苦,是不冲突的,甚至你越活出自己生命的灿烂,你会越希望所有的生命都可以“欣欣物自私”地活出来。</p><p class="ql-block"> 亚里士多德曾说,诗比历史还要重要。这句话的意义其实很难懂。历史很难被原谅,而诗会原谅历史。一个时代留下一些诗,一些深厚的东西会被保留下来,这个时代才会有原谅。光是历史,你会觉得害怕。因为历史里有很多人性中让你恐惧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