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和扬州一江之隔的镇江南山风景区早就听说,南山在今天似乎不及金山、焦山、北固山和西津渡出名,但自南北朝起,却是无数文士名流的居住和游览胜地,因为相较于前三者的喧闹与繁华,幽雅宁静是它最大的特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都是在此编著而成。骆宾王、王昌龄、苏东坡,康熙、乾隆等数百位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均先后留下了讴歌南山的华章。今天镇江号称“城市山林”,就是北宋著名画家米芾在观赏南山之后的题词盛赞。<br><br>镇江不同于我之前见过的任何一座古城。不乏车水马龙的喧嚣,却依旧带有江南古城的安详与恬静,不乏小桥流水的精致,却蕴含着千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王者风度。<br> <br>一直想去南山看看,今年清明时节想着外出踏青便选定了南山为目的地。从扬州的家中出发,开车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便可抵达镇江南山脚下。南山风景区是招隐山、黄鹤山、夹山、九华山等诸山的统称,由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组成。景区内山峦起伏,竹林掩映,花鸟相谐,堪称美景。<br><br>我们的车停在了文苑景区门口,当然在文苑景区门口买票,全票35元/人,我们属半老人,20元/人。一张票通三个景区,也就是之后到招隐景区和竹林景区不用再买门票了。三个景区分别有三道门朝着招隐山路和竹林路,三个景区内可通过翻山互通,要比门外的马路难走得多,而我们偏偏是爬山游览的,费了不少劲最终登上鸟外亭,好累。这里我们先参观了文苑,然后顺着山路游览了招隐景区和竹林景区,后面的图片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第一次到南山,有的景点观光不全,鹤林景区怎么没见着?时到下午三时多,因时间和体力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回程,好在南山的大部分景区我们走到了,算是完成了一个夙愿。</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文苑景区:<div><br>南山文苑位于竹林寺东麓,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及其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兴建的一座主题性公园。</div><div><br>整个文苑占地4公顷,有成片香樟林、竹林和花草,建有文心阁和学林轩,设有儿童角、学生广场、水榭舞台和全民健身设施。<br><br>文心阁为二层歇山清式建筑,清雅朴实,总领全苑,与雕龙池、知音亭相得益彰,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好地方。<br><br>学林轩当门塑立着刘勰铜像。轩内共分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和对外交流5个馆,分门别类地陈列着镇江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这些名人中,有的是地道的镇江人士;有的是在镇江居住了相当长时间、以镇江为第二故乡的客籍人士;还有几位是历史上与镇江有着不解之缘、为镇江的历史文化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的外国名人,学林轩是喻示学人如林、垂范后世、代代有继之意。<br></div> 百年紫薇。 黄花岗烈士赵伯先将军的墓园。 学林轩当门塑立着刘勰铜像。 从文苑景区内有上山的小道可达招隐景区和竹林景区,我们选择了去招隐景区的山道,山道有的是石块铺砌,也有人工水泥的台阶,都是有规则的林间步道,整个山道弯弯曲曲,林木掩映,山野寂静。 站在山顶,可鸟瞰镇江城区一角。 往招隐寺方向继续前行。 招隐寺景区:<br><br>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南朝雕刻家、音乐家戴颙曾隐居于此,故改名为招隐山,又名戴公山。进入招隐山,一座刻有“宋戴颙高隐处”的石牌坊跃然映入眼帘。牌坊石柱上刻有“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联语,前者指的是昭明太子萧统,后者说的就是戴颙。<br> <br>招隐景区是南山风景区的一部分,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幽深、古朴、素雅与明朗秀丽的特色。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流派;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禺页(禺页二字合一)婉拒皇帝诏书,隐居山中,携双柑斗酒听鹂抚琴,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等古曲;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等等,故景区中原有招隐坊、读书台、听鹂山房等,现部分保留下来或修复。一进山门,就见大书法家米芾的真迹“城市山水”坊。<br><br>进入“城市山林”山门不远,一座“宋戴禺页(禺页两字合一)高隐处石坊”立于主山道,额上“招隐”二字清秀隽永,与厚重雄浑的牌坊甚为协调。牌坊石柱上刻有“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联语,前者指的是昭明太孑萧统,后者说的是戴颙。 终于登上了鸟外亭。 这次上南山最大的收获在于登上了鸟外亭,用我手中的这台P1000把远方的高楼摄入镜头,这只小炮的确厉害,肉眼看不清的地方居然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下来,且是手持,没用角架。 南山上的另外一只亭子。 镇江电视转播塔。 从鸟外亭内望外看。 鸟外亭端坐在招隐山巅。<br>鸟外亭。琢磨了一阵,没猜出亭名的来历。回来查资料,方知那是因为亭的高度超过飞鸟,故名。钦佩这些文人墨客们的形象思维!<br>二层横匾书:“天人境界”;大门两侧楹联:“倚杖独看鸟飞去,开窗忽拥大江来。”<br>经查,亭子的年代悠久。但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尚存,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重建后为混凝土仿木结构,圆形两层,单檐尖顶,直径六米。 路过“如斯亭”,单檐三角,旁建长廊。<br>亭侧竖“如斯亭碑”。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是明代林华的《如斯亭对》:<br>泉声泠泠,与弦相应和。诸君曰:美哉,泉乎。清且涟漪。林子舍琴,铿然而作,喟然而叹曰:斯夫子所谓逝者如斯夫者乎?既而合以如斯名其亭。<br>自开辟以来,今古几更?莫见其正,道妙不息,著乎川矣,故圣人特发以示人,岂惟一物,凡化皆然。川如斯其流,山如斯其峙,日月如斯其贞明,风霆如斯其流形,天地如斯其高厚,寒暑如斯其来往,阴阳如斯其动静,鬼神如斯其不测,百物如斯其化生。磅礴宇宙,逼寒虚空,经纬今古,与川同妙者也!故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终天地生生不已者也。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花鸟众多,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戴颙隐居此山中时,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这就是《千家诗》、《幼学注解》等书中记载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由来。后人为纪念他,建造了听鹂山房。 这座六角亭名曰玉蕊亭,石柱有楹联曰:"绝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 让,何处访玉树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但却早已废毁,不复存在。<br>相传唐朝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园和翰林院允许植种,为稀世珍宝,开放时如瑶林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 在入山途中,有一高大石牌坊,横额为"宋戴颙(音:永yŏng)高隐处",下墓"招隐"二字,石柱上有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br>读书人指的是南朝时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他不恋宫中锦衣玉食,在此寒窗苦读十年,召集文士在此编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戴公指的是戴颙,他才华横溢,在音乐和雕塑上有十分深厚的造诣,宋武帝刘裕对他极为赏识,屡次招他出山做官,但戴颙拒诏不出。一招一隐,便有了“招隐”二字。 竹林景区:<div><br>竹林景区是南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名胜均位于竹林景区。园区内不仅有大片的竹类观赏园,还有竹林禅寺、林公泉、碧岩、高僧遗址塔等多处文物景观。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陵墓,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div><br>竹林景区的大门是一座牌坊式建筑,牌坊上雕着竹叶,中间是蓝色的大字:竹林幽眇,隔着牌坊便能看到里面苍翠的竹子,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竹林古道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到面前,这个始建于东晋、完善于明代的竹林古道,是目前镇江保存最完好的一条,沿着竹林古道前行,走在碎石子铺就的小路上,脚步轻快,心情也很放松,如果有一天归隐山林的话,这里的环境再适合不过了,竹篱茅舍,小桥流水,参天古树,不绝于耳的鸟鸣,让整个景区无比宁静,行不远处,便是竹林禅寺。</div><div><br>竹林景区也不大,主要有竹林禅寺、大雄宝殿遗址、孔雀园和天鹅池等处。 进门一条清幽小道挺舒服的。现在寺庙内部都不开放。大雄宝殿遗址区域整齐地摆着一块块鼓状基石,足以显现昔日大殿的雄伟。 孔雀园大约有三雄二雌,雄孔雀的尾巴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长尾,虽然没有开屏,但光是骄傲地拖着,就能想象出开屏时的震撼了。</div></div> 从竹林寺远眺镇江的标志性建筑。 大雄宝殿遗址。 本篇完。<br><br>本文作者:笔名田丁,50后。从字面上一看便知其含义。其实这是父亲的笔名我拿来用了,我是为了纪念他。闲暇时,喜欢用摄影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现在有了“美篇”,为了更好地为看官理解图片内容,略赘上几段文字加以说明,也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独白。不求专业,不索知音,只是漫步人生中留下一串串脚印。所发图片都是原创,图片如若阁下喜欢,随便拿去。<br><br>我喜爱摄影,我摄影不刻意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注重享受拍摄和整理图片的过程,从中亲嗅自然的味道,品味一生中点滴的美好时光,把日常中那些触动人心或平常的画面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把自己当时的情绪传递给另一个志趣相投之人,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如果了解或增长一些知识更是锦上添花。我很幸运我选择了摄影作为我的喜爱,並与之快乐为伴。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仅仅是开始,没有结束。<br><br>敬请期待下期的《美篇》。谢谢您的欣赏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