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起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都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p> <p class="ql-block">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课讲述了恐龙中的一支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过程,内容生动有趣,写作也很有特点。同学们跟随科学家的研究和推测了解了恐龙如何飞向蓝天的,了解了恐龙的演化过程,一起来了一次科学之旅,课堂结束后同学们依然兴趣盎然,看来,课文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同学们探索的步伐,为此,北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利用周末制作了一期有关恐龙的手抄报的专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专题活动,结合课内的知识,构建一个新的课外课堂。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还需要有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也就是对社会以及自然的依赖。学生没有接触外部丰富的世界,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会大幅降低。课外拓展需要语文教学打破常规课堂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进而将语文从课堂内向自然延伸。</p> <p class="ql-block">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p> <p class="ql-block">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开始在树上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也学会了飞翔。</p><p class="ql-block"> 最终,它们飞向了蓝天,演化成今天的鸟类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 在研完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p> <p class="ql-block">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 恐龙在2.2亿多年前曾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然而在大约6500万年前却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在三叠纪晚期,地球上出现了一批体形庞大的动物,它们种类繁多,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这就是恐龙。</p> <p class="ql-block"> 经过漫长的侏罗纪,到了白垩纪,恐龙迎来了全盛时期,它们的家族日益庞大,但在白垩纪晚期,恐龙却突然灭绝。</p> <p class="ql-block"> 恐龙的灭绝有多种说法,但最具有说服力的只有三种,即气候变迁说、陨石撞击地球说和大陆漂移说。气候变迁说是6500万年前,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恐龙被冻死了;陨石撞击说是陨石撞击地球,引发了自然灾害,恐龙被洪水和泥石流埋葬;大陆漂移说是由于地壳的变化,导致环境的变化,恐龙因此灭绝。</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挑细选,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心良苦,每一幅作品都呈现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扩容,每一幅作品都能看到了孩子们跳跃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作品虽不尽完美,但你努力的样子已经很美!加油,孩子们!做最了不起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