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玩泥巴——以自然亲密的接触,开启艺术创造的初体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丝拂动,能听蝉鸣的声音;芽儿破土,能闻泥土的芳香;四季轮回,能看自然的色彩;席地而坐,童年如此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幢幢高楼平地起,光着脚丫玩泥巴的那份童真童趣已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即便美术课本中多次课程涉及到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也常常会因材质原因而让课堂留下些许遗憾。</p> <h3>为了让孩子们能与自然亲密的接触,体验艺术创造的快乐。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重拾对自然的憧憬与向往。在昆钢一小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校美术教师有幸参与了陶艺课程的培训,在教授学生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h3> <h3>在全校师生的助力下,在全体美术教师的努力付出下,陶泥课程作为本校的创意美术特色课程,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孩子们眼中色彩斑斓的万花筒。<br></h3> <h3>通过美术教师的努力学习,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创作表现形式,参考了湘版美术教材,结合当地地方文化艺术特色设计了盘泥条、青花瓷杯、咖啡杯、生肖牛、 瓦猫、貔貅等多种形式的特色课程。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欣赏孩子们那些稚趣的造型,童真的笑脸,课堂上幸福的童年,置身其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br></h3> <p class="ql-block">开始上课了,学生们热情洋溢,全身心的投入,既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看!他们的瓦猫形态各异,正如滇区童谣所说“大阔嘴,旗杆尾。钟馗脸,棉花肠。大肚能容乾坤会,梁上驱邪吓退鬼。” (瓦猫,昆明农村地区的民居有一种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顶安置瓦猫。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造型为面目狰狞的神怪。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就会认为不吉利,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p> <p class="ql-block">貔貅(píxiū),据古书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称为招财神兽。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 “ 天禄兽 ” 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称为 “ 帝宝 ” 。又因貔貅专食猛兽邪灵,故又称 “ 辟邪 ” 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p> <h3>生肖牛、青花瓷杯、咖啡杯、盘泥条<br></h3> <h3>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都有不小的收获!在充分发挥自我个性的过程中,也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在从抽象到具象又到抽象的表现过程中,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充分认识和感知事物的同时,提高了艺术表现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造型能力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h3> <p class="ql-block">陶艺制作小知识:1、准备陶土原料,将陶土进行揉泥,直到变得圆滑且密度一致,通过捏、压、搓等方法进行粘接造型。2、将制作好的陶艺作品进行修整,晾干。3、晾干后,在瓷器上一层釉。4、放入窑炉内烧制十多个小时到1240度,等自然冷却取出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