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企鹅的许多行为和习性,都显得守秩序、彬彬有礼和有组织纪律性,这些特别的行为特性与表现,是天生遗传?是有种不为人类所知的“严格家教”?还是连人类都难以生存的、极端恶劣的环境磨炼所获得的??? </p><p class="ql-block">这里,部分画面采用企鹅“自述”的写法,让我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 与企鹅的对话⋯⋯ “说来,你们人类不会相信,我们企鹅的感情生活也与你们人类有些相似之处呢”。</p><p class="ql-block"> “第一,我们也是先谈恋爱,后结婚。很看重相互的感情,”。你看这几对情侣,这热乎劲,我们人类见了也会羡慕不已吧!</p> <p class="ql-block"> “第二,说来你们更加不相信:我们企鹅也是一夫一妻制呢!”。“绝大多数企鹅都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p> <p> 有生物学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对上千对企鹅进行观察、研究发现,80%以上的企鹅始终维持原配,甚至有一对企鹅共同生活了11年之久。</p> <p> 企鹅求偶的方式也很特别,牠们边仰头唱歌,边做着有趣的动作,如一边向天鸣叫,一边相互拍动翅膀,或把扁平的长嘴向上昂起⋯用这些方式表达爱意。</p> <p>也有的在求偶时,牠们常常会用“鞠躬”、互相拍抖翅膀、共同仰天长啸(唱歌),或同步做一致的、看来逗乐的动作,来互相表达羡慕和爱意。</p> <p>这一对小情侣,在互相鞠躬⋯⋯在表示爱意。</p> <p>“亲爱的,你什么时候娶我呀!⋯⋯”,雌企鹅亲昵地依偎在雄企鹅的身上。</p> <p>旅团组织者特聘的一位对企鹅生物行为研究了几十年的生物学家(澳大利亚)讲座时,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他说一只企鹅在丧偶之后,选择了离开群伴,独自踏上无法生存的极点(零下八、九十度)之路,我们曾经设法阻止牠,但没有用的,这次把他强行带回了栖息地,他还是会再一次地掉头往大山里走去,因为他一心求死。有些企鹅对爱情十分忠贞不渝。让人类刮目相看!</p> <p>看!这一对热恋中的麦哲伦企鹅小情侣,在风景秀丽的海滩上,手拉手,边观赏风景,边亲昵地谈情说爱⋯⋯多么浪漫!不亚于人类吧?</p> <p>“第三,也有个别企鹅,比如我们种群中的小鳍脚企鹅有时也会有花心,但牠至少交友一年内不会变心的”,“你看!这个花心的傢伙,被其他情侣所孤立。”</p> <p>还别说,企鹅家庭生活里有时也会有“第三者”来“插足”,“你看嘛!这不,夫妻俩正走在路上碰见了“小三”,雌企鹅把脸一甩:“你离我们远点!”</p> <p> “ 第四,我们企鹅与你们人类有点像,我们在(生育)孵卵前也要先将窝(床)做好,垫得厚厚的,以免卵贴地冻坏,小幼雏被冻死⋯⋯”。“不过,我们企鹅是用捡来小石头子垫窝的”。</p> <p> 由于南极大地被冰雪覆盖 ,很难找到小石子。所以,企鹅的家庭,哪家备用的小石子多,就是个“小土豪”,没本事的企鹅家里小石头子少,就是“穷酸户”。特别是单身的雄企鹅,就靠小石子攒的多娶媳妇呢!</p> <p>阿德利企鹅求偶更加独特。在求偶前,雄企鹅要在冰天雪地里捡一堆小石子做“见面礼”,待雌企鹅上门,先来察看时,这只雄企鹅就表示将这堆小石子虔诚的奉献给雌企鹅,然后退几步站着一边观望,一旦雌企鹅认可了,牠们便会一起将这些小石子叼到避风处,建一个“洞房”,就开始生儿育女了。看来小石子就是公企鹅的“彩礼”了。</p> <p>你看,这个阿德利企鹅,乘着邻居从外面捡石子放在自家窝里后,再回头去检石子时,就快速地偷走邻居家刚捡回的石子⋯⋯。“你们人类不知道吧:阿德利企鹅公认是我们企鹅中出了名的“惯偷”呢!”。</p> <p>”你们人类听说过吗:我们雌企鹅在产卵时,也要住进集中在一片已做好窝的“产科病房”集体产卵呢!”,“这里是“普通产房”。(这是企鹅的习性)</p> <p>“啊!这种每个床旁都有“专鹅”陪护的,一定是“特需产房吧?!”</p><p>你说怪不怪?</p> <p>在“普通产房”里,偶有为了争夺一个好“床位”(用小石子舖垫得厚厚的窝),二个“产妇”的“老公”(雄企鹅)也会大打出手⋯⋯</p> <p>在集体孵卵地方,还专门派有24小时“站岗”、“望风”,慬防天敌贼鸥来抢食鹅卵或婴雏。周围还站着几个雄企鹅--那一定是“护产队”喽?!。</p> <p>在“自家”产卵的,雌企鹅生娃时,牠的丈夫、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围在身边,喊着 “加油!”,“加油”。</p> <p>帝企鹅产卵一般每年一次。王企鹅一年一次或三年二次。其它族群企鹅多是每年1-2次,1-2枚/每次。生下卵之后,企鹅用脚背托着卵,并被其下腹部“褶皱“囊窝”的绒毛紧紧的裹着,继续孵化,万一鵝卵落在了冰雪地上,在-60度的环境中,卵或幼雏一分钟就会被冻死。</p> <p>产的卵是要用脚背托几个月才能孵出小幼雏的,因此,企鹅对产子十分重视和用心。年轻的企鹅父母会先做个与卵大小相似的雪球托在脚背上,来锻练和体验用脚背怎样托着孵卵更妥当⋯⋯真让人称奇!这是谁教的呢? </p> <p>一旁的雄企鹅还要低头看看,雪球“蛋蛋”放得对不对。</p> <p>当企鹅妈妈生下卵后,大概需要40到90天,小企鹅才会破壳而出,这时,由爸妈轮流放在脚面上托孵,几天换班一次。另一只要往返几十公里去大海觅食,补充营养。不过很多时候,是一去不复返(死亡)的。在这样极寒天气、众多天敌的环境中,弱小的小企鹅能生存下來是多么地艰难⋯⋯。</p> <p>企鹅家族中,只有帝企鹅,是雄性始终托孵着卵一直到小雏鹅的出生。前后4-6个月,一直站立着不动,一个周期下来雄企鹅自己的体重要消耗掉了四分之一以上,到了衰竭的边缘。所以,雄性帝企鹅是企鹅糸列家族中,最辛苦、最伟大、最忍辱负重、勇于担当、最具爱心的好丈夫,令人震撼与赞叹!⋯⋯“嫁郎要嫁帝企鹅!---这可是我们雌企鹅的心愿哟!”</p> <p>有人说,全世界只有一种动物出生后是由父亲带大的,那就是南极的帝企鹅。</p> <p>小幼雏刚刚能行走,父母就要带孩子练走路,看这一对父子,背影多像我们人类,父亲带儿子每天要出去“蹓弯儿”?</p> <p>““哇呀!这天气太冷了⋯⋯”小幼雏紧紧贴在妈妈肚子上取暖。</p> <p>与人类相似,企鹅宝宝断奶后,就要送到“企鹅宝宝幼儿园”,由成年企鹅照管,这是因为,爸爸妈妈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大海补充和带回食物,喂养自己的小宝宝。“企鹅宝宝幼儿园”这种集体管理”雏鹅的习性,除人类之外,在动物世界中是极为罕见的。</p> <p>“宝宝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带领刚会走路的小企鹅出来“溜弯”,练走路。</p> <p>这个“小傢伙”,自己从幼儿园跑了出来去找妈妈,迷了路⋯⋯</p> <p>幼儿园的老师急得到处寻找,终于找回了这个“小调皮捣蛋”。</p> <p>我们《夸克号》船上的探险队长-生物学家-伍迪博士,带领几位科学家和探险队员,去寻找和探访企鹅的“宝宝幼儿园”,我们随其身后,也大饱了眼福⋯⋯</p> <p>“大家都还不知道吧:我们企鹅家族,虽然十分爱护孩子,但多数父母对宝宝的“教育”是十分严格的。”</p> <p>“再不要欺负弟弟啦!好好带着弟弟玩⋯⋯”。企鹅妈妈教育着孩子。</p> <p>这对父母在孩子面前还真有威严,你看这孩子,犯了错误,马上就吓得低头认罪。这种近90度的“低头认罪”,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己基本见不到了,五十多年前在“XX”中可没少见过吧?!</p> <p>看!这双父母将小儿子训的都成了“蔫茄子”了,还板着个脸,不依不饶呢!</p> <p>这对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叨叨叼⋯⋯”的说个没完,将孩子烦得爬在地上不想听下去了。</p> <p>“不服气?还敢顶嘴?是不是屁股又发痒了!”。“还体罚啊?!”,这父母还真夠严厉的!</p> <p>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比较讲究,比如这个父亲在教育儿子时,母亲就站在一旁不帮腔。还真有点像人类有的家庭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从不两个一起上,这教育效果就不一样。</p> <p>虽然企鹅的家教很严,企鹅的童年还是很快乐和幸福的。</p><p>“今天我们到海边去捉鳞虾吧?”,这对兄弟俩在商量着。</p> <p>哩哩哩⋯⋯啦啦啦,我们是卖报的小行家⋯”</p><p>快乐地唱着儿歌一路跑回家。</p> <p>“⋯⋯你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心窝⋯⋯”。“我唱的不比知名歌手费翔哥哥唱的差哟!”</p> <p>“在阿德利企鹅中也有些坏傢伙”,讲座中,观察、研究企鹅许多年的生物学家伍迪博士说:“有时,牠们聚集在一个可以跳水的高高的冰崖上,跳之前这个坏傢伙会在群里找一个“倒霉蛋”,逼、推其先跳下去⋯⋯</p> <p>然后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看这第一个被“吃螃蟹的人”安全落水了,这才会一只一只往下跳”,博士最后说:“我们都叫这傢伙是悍匪”,⋯⋯真是很有趣!</p> <p>成年企鹅们得意的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企鹅都表现得很“高雅”、“绅士”,彬彬有礼。”,“团结、互帮互救,靠集体⋯⋯这都是小时候爹妈严厉管教出来的!”,企鹅们都这么说⋯⋯</p> <p>一大队企鹅到中国长城科考站来“参观”。在队长带领下,队伍整齐,步调一致、一个跟着一个,间距一致、秩序井然,挺胸凸肚、大摇大摆地从我们中国科学家们面前走过⋯⋯这地球上,除了人类经特别组织和安排之外,还有哪一种沒经过人类训练过的动物,会有如此惊人之举哪?⋯⋯难道不令人震撼和难解吗???/</p> <p>“来!来,都过来,让我看看你们!”我招呼着。一企鹅带着一帮子慢慢悠悠走过来:“我们全家六口子都来啦……都与客人见个面吧!”。</p><p> 很“通”人性的小企鹅,真的是太、太可爱啦!</p> <p>南极企鹅的许多生活习性,牠们的憨态和古怪行为与动作,性情温和,与人类亲近等特征,十分惹人的喜爱,正是这些有趣的表现,象迷一样引发人类的极大兴趣并一直在研究、探索。</p><p> 这位中国科学家王自磐教授-是本次南极之旅的特邀专家。他曾七次赴南极科考,是参与我国南极中山科考站建站科学家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