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打开下面链接,阅读《美丽乡村天池行(上篇)》</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jh3kh5v?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947605&uuid=ce412427c8390c73d4aff58293f7fcd0&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947605&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817fb6abdc66c47ea772f428beeb427a&um_rtc=4ca668de16f6024664a42daf8a66b53e"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陈旭《美丽乡村天池行(上篇》</a></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站:石泉(13:30—14:00) </h1> 在石泉,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渑池石泉蔬菜农业产业园。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据说这是豫西地区目前最大的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基地。 2018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已经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84座,有水、电、路、数字监控等配套设施,有200吨冷库和1600平米分拣包装车间各一座。 目前园区与三门峡市思瑞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全部种植高品质西红柿—瑞星大宝,产品将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预计每棚产量2万斤左右。 石泉村街头,带着工具的妇女,奔跑的农用车,透着一派生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六站:下马筵(14:05—14:25)</h1> 下马筵村在天池东南 ,远在唐代以前就有这个村庄,村名失传。此村面山临水,风景秀丽。村中的井水和河滩的泉水甘甜可口,是酿酒的重要原料。传说,古时候村里的烧酒好喝不贵,酒香扑鼻,远近闻名。贞观十八年(644年),唐王李世民来天池狩猎路过此村,闻香下马,痛饮琼浆,一醉方休,临走依依不舍。从此此村才名为下马筵。 在下马筵西沟,有一座独孔石拱桥,长60余米,宽5米,高15米,桥上两侧各立青石方柱,中镶石栏板,下为白石拱圈和护砌。方柱上方均有石雕,技艺精湛,巧夺天工,21对狮、犬、瓜果,栩栩如生。 此桥由天池石泉人绍兴知府席椿捐银2000两建造。席椿系石泉村人,考取进士后,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玉山县知县升任浙江绍兴知府,其父立志修桥未成,席椿继承父志捐资修桥,故名知府桥,又名“继志桥”。桥身坚固,历经230余年,至今人马车辆通行无阻。2014年,经三门峡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下马筵,退休的老干部杨耀章给我们赠送了他的著作《情满故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七站:东杨村(14:35—15:20)</h1> 东杨村九莲灯在东杨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渑池县志载:九莲灯舞是渑池县唯一的花灯舞。清乾隆年间由东杨村民间艺人马善艺根据民间传说创作而成。 九莲灯舞一般元宵节晚上表演,演员们身穿彩衣,用优美的舞姿、多变的造型对成各种颂词和图案,表达人民在灯节的夜晚结伴观灯的喜悦心情,伴奏用弦乐。 在东杨村,我们见到了民间艺人马善艺的后人马麦收。据老艺人回忆,九莲灯舞过去由21人表演,有莲花灯、鱼灯、五星灯和马灯,灯用木料、竹蓖、彩纸做成。灯内装有石蜡炼成的蜡烛,风吹不灭,可燃3个小时。 <p class="ql-block">在田间地头,东杨村农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种烟,繁忙备耕。</p> 东杨村引进的大约300亩新品种——无刺花椒。 <p class="ql-block">村里墙壁书写的标语“美丽村庄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朴素无华,就是天池人民对新时代生活的最美回答。</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八站:东天池(15:30—16:00)</h1> 走进天池镇东天池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长桥卧波。文化大舞台,绿油油的麦地,金黄的油菜花,紫色的梧桐花,组合在一起,犹如一幅极具诗意的山水画卷。 <p class="ql-block">村民介绍,东天池的白龙园广场面积1300余平方米,投资680万元,修有龙园、龙场、龙亭、龙桥、龙池、龙湖等设施。建有九龙变色柱,夜景最佳,五光十色,璀璨夺目。</p> 当地村民用歌谣赞曰:“龙池水清澈,龙河游鱼虾。龙桥换新颜,龙湖小船划。天池是我家,不比城里差。乡村大舞台,盛开文明花。” 在白龙桥头,给路过的村民拍下了一张合影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九站:陶村(16:10—17:00)</h1> “陶村”(陶,多音字,古时念yáo尧村),西北有山,东南视野开阔,村里有溪流、有湖,依山傍水,十分秀丽。上古时期就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一地带又属于仰韶文化所在区域,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左右。那时很多地方烧制陶器,这个村的村民也在其列烧制陶器,故叫“陶村”。 <br> 这个陶字念“(yao尧)村”,估计与上古时期的“尧帝”有关,可能烧陶奉尧之地。到了东周时期,这个村出了个聪明达人的奇女,名叫“桃花”,知医术,通八井,为四方先民,祛病消灾,名气很大,又长得美丽,但婚姻不幸,遭权官欺负而离世,村民为纪念她,将“陶(尧)村”改为“桃村”。 尔后桃村人越来越多,桃村成了古镇店,明朝时就很繁华,也渐渐不烧陶器了。但到清朝乾隆年间,桃村又盛行烧陶器了,陶窑到处可见,村名由“桃村”开始向“陶村”演变,出现了现在的陶村。 <p class="ql-block"> 陶村杨氏是东汉名臣“杨震”后代,是弘农杨氏的一个分支,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迁到陶村。清朝陶村杨姓人家出了个杨文奇,博学多才,为人仗义,考中进士做官。其子杨超林能文能武,候选上“营千总”,当上正六品武官。回乡盖房子,一次给5个儿子盖了5所各三进院的宅子(豪宅),各宅院还有堂号,就是“五福堂”了。(文字摘自杨银涛 )</p> 站在有200年的五福堂三进宅院墙边 <p class="ql-block">村子大门显示20世纪60年代特色</p> <p class="ql-block">绿树掩映下的桃花庙</p> 乡村的四月是诗意的,麦田青青,油菜金黄,声声杜鹃,啼破千里万里锦帛似的田野。宋人翁卷诗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p class="ql-block">在天池镇周游一天,恍若穿越数千年。既看到了它的厚重历史,更看到了天池魅力乡村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天池落雁”留给人们的是美丽的传说,当今时代,天池这只“大雁”正在展翅高飞,翱翔蓝天,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凯歌。</p> 文图/陈旭整理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