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约会,沈舜友撰文,陈成恭 图片/制作

马到成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四季在岁月里更迭着,春去秋来,似水年华匆匆流过秋霜染白的鬓发间,流过我们不曾停留的聚会脚步下。东山一中老三届同学聚会在每个参加者的生命岁月里延续着,象长风浩荡,似短笛悠扬,于红尘深处,在广袤大地,在座谈会上,演绎着不同的内容。</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牛年春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中国共产党将庆祝百年华诞,也拉开建设现代化祖国的帷幕!清明刚过,明媚的阳光,象刚刚被洗涤过清新亮丽,把大地万物照得熠熠生辉;在春风吹拂下,大地先是嫩绿浅绿,慢慢变成深绿墨绿,现在己是郁郁葱葱。</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正赶赴一场聚会。一群年过古稀的70后而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坐在中巴车上,虽然岁月像风刀霜剑,在不断雕刻着我们的人生,沧桑也爬滿脸庞,有的腿脚也不灵便,然而每个人都干净、清爽、举止得体,精神劲头足,生命活力依然饱滿,很惬意很潇洒!</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按惯例,聚会先游览家乡。人生至美是初见。家乡辽阔广慱,而我们一生,能够抵达所有的地方也是有限的。即使生活是一个多彩的春天,而属于我们的,只有那少许风景而已。所以,动起来,走出去,去看去听去认识,离开舒适圈,拓宽视野,与新地方不断邂逅,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人也会激情似火,沉思如水,会更懂得感恩生命、热爱生活,当然,更会珍惜友谊、同学聚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此去的地方,是镶嵌在蝶岛东南海湾的两颗明珠——澳角村和宫前村。两个渔村名声在外——东山县最美的渔村!而过去,却是个穷渔村、多海难的村庄。今天,我们就来看穷乡僻壤的改容换貌,看乡村振兴的风采魅力,看青山绿水的秀丽温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温煦的春风,吹开了惺忪的双眼,吹酥了懒惰的四肢,吹醒了迟钝的大脑。一路上放眼望去,濯濯童山己成滿目青山,极目所至,滿山芳菲,泛绿滴翠。眺望远处一座座山丘,虽然低矮不高大,平凡不雄伟,但滿山鲜绿令人倍感清爽;眺望更远的原野,苍茫无际,尽为青绿之色,其间点缀着乡村中一座座楼宇,好似棋盘一般。靠车窗定定坐听、看,公路平坦宽畅,四周芳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似乎还有花香与新鲜的草木生气飘进车内,人也欣欣。不久又闻到带有海腥气的咸咸的风味,隐隐约约听到如歌涛声,它告诉我们,大海到了,渔村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第一站是澳角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澳角村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由外地渔民定居聚集形成的,祖先分别来自广东南澳岛、本省诏安、云霄、晋江、本县后林村等地,一共有十九姓。澳角村地理位置奇特,从大帽山延伸出来的陆地犁开海浪,向东伸展,形成一个狭长地带,及至东方尽处结成一个肥厚的山,叫大肉山。澳角村就处在这个南北皆是大海的狭长地带,形成了世界少有的X形奇特形象,形似鲎壳,故又有鲎壳澳之称;因村址就在澳的东北角,故称澳角,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b></p><p class="ql-block"><b> 澳角村东临台湾海峡,依山傍海,风光秀丽,金色的沙滩绵延几十里,渔港迂回曲折,岛礁星罗棋布,礁石错落,姿态万千。这种景观不凡的地方,影视界独具慧眼,把这里当作天然影棚。先后有《盘石湾》、《亲缘》、《寡妇村》、《十三号地区》、《秋瑾》等一大批影视剧在此拍摄外景。香港亚洲电视台也曾到澳角拍摄过《哇,澳角……》风光片。著名画家徐坚白的油画把澳角自然景观的神韵,跃然在他的作品上,著名作家王蒙、诗人蔡其矫、舒婷等人多次到澳角采风、写生、体验生活。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恩赐,得天独厚的旅游景观,使澳角村越来越被世人所注目,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b></p><p class="ql-block"><b> 解放前的澳角村,祖辈靠打鱼为生,历尽沧桑。兵荒马乱,海匪横行,民不聊生。那时的澳角,断垣残壁,滿目疮痍,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澳角村发生巨大变化,渔业生产迅速发展,渔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渔村走上了繁荣富裕的道路。看渔港樯桅整装;看码头,车来人往;看山头,到处绿妆;看人面,喜气洋洋;看村庄,别墅幢幢。</b></p><p class="ql-block"><b> 十几年来,澳角村获得许多荣誉称号,如“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爱民固边模范村”、“福建省绿色生态示范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东山县富美乡村竞赛第一名”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澳角村现任的党总支部书记叫林华忠。今年3月4日晩上,CCTV—17《三农群英记》播出专题《美丽渔村我的家》 就特别报道了林华忠心系村民,尽职尽责带领全村发展致富的故事;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林华忠就在审议中发言,他结合工作实际真诚发声,提出了若干东山发展的相关建议,尤其海洋生态保护问题。</b></p><p class="ql-block"><b> 因为渔港、海滩在村的另一边,我们没有来得及游览,就先来到护海堤看海,观看闻名遐迩海上动物园——龙、虎、狮、象屿。此时的大海,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新的海风吹走了所有的喧嚣和浮躁。它没有夏天的喧闹,没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惊涛骇浪,没有乌云密布惊雷闪电在海面的炸响,只是静静地享受着春天馈赠的一切。站在防波堤眺望大海,人们的心,此时此刻和大海一样开阔、清爽、胸怀开阔、怡然自乐。</b></p><p class="ql-block"><b> 看大海,观赏龙、虎、狮、象屿是此时的重头戏。</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龙屿</p> <p class="ql-block"> 虎屿</p> <p class="ql-block"> 狮屿</p> <p class="ql-block"> 象屿</p> <p class="ql-block"><b>  龙、虎、狮、象四个岛屿栩栩如生、惟妙逼真、动感强烈,犹如一件件精雕细镂的艺术珍品,世人见之无不咋舌称奇,被誉为“海上动物园”。查看百度,有人这样描写龙、虎、狮、象屿:</b></p><p class="ql-block"><b> 虎屿,宛如一只卧虎纵身欲扑,头部高耸,气势雄猛,双目耽眈,利牙外露,活灵活现,令人望而生畏。这只虎的头、脚、身、尾也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连皮毛的质感都表现得十分强烈。</b></p><p class="ql-block"><b> 龙屿,宛如一条巨大蛟龙,在波涛上振鳞舞爪,驾浪腾空。龙的身段欣长,弯曲起伏,龙首伸入海中吸水,两条八字长须在海浪中闪动着白光,依稀可辦。龙的脊背树木成荫,海风吹动如龙的绿鳞闪烁。龙屿屿中有一奇特的海蚀断壑,宽2米多,高7米,全长28米。两地石壁峭立,海风能穿过,构成“海中一线天”。涨潮时,小船、竹排可以通过。落潮时,人也可攀着礁石踽踽而行。即使是炎热的夏天,这里也海风嗖嗖,令人打起寒噤。</b></p> <p class="ql-block"><b>  由此偏东北约三海里便是狮屿,恰如一只赤褐色的百兽之王,昂首吼叫,威风凛凛。风吹狮头上的野草,如狮毛在随风抖动。狮的尾巴在潮落时似乎会摇晃,那是海浪起落的缘故。狮屿前面有一块形如彩球的礁石,它在浪中时大时小,俨然构成“狮子戏球”的生动景观。更有趣的是,狮屿在天气变化时会发出吼叫,原来它的低处有许多洞穴,受天气影响的浪涛,冲击着洞穴,发出巨响。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狮子吼叫预示着风暴就要来临,必须做好准备,提前返航。</b></p><p class="ql-block"><b> 象屿,宛如一只大象,两耳下垂,长鼻探入海中,悠然自得,形态逼真。象屿峰峦挺拔,陡峭险峻。象鼻中有一圆洞,俗称“象鼻沿”,是一个海蚀洞,小船可以驶过。这只象很像广西桂林的象鼻山,令人神往。</b></p><p class="ql-block"><b> 四大奇兽齐聚于此,民间有个悲壮的传说:当年宋少帝赵昰南逃来到大帽山一带,准备再南渡到南澳岛建都抗元。丞相陆秀夫拜请天上龙、虎、狮、象四兽护驾。四兽没有请示玉帝,私自下凡来到凡间助宋保护帝昰,这下子违逆天意,触怒玉帝,就把四兽化为小岛屿(注:也有观世音南巡点化之说)。</b></p><p class="ql-block"><b> 传说归传说,据地质学家考查,四兽屿主体为沉积岩,由海浪侵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奇异的景观。</b></p><p class="ql-block"><b> 四兽有的离海边较远,须驾船下海驶到较远地方才能看到它们的真面目,现在能比较清楚看到的只有虎屿。远远望去,一只雄健、伟岸的猛虎横卧大海,威风凛凛,目光炯炯,四周张望,注视着来往的渔船。这是静态时的老虎;它若是动起来,怒吼起来,狂啸一声,山石也会颤抖,大海会起波涛……多英俊,多么威武的百兽之王啊,是胜利和力量的象征!如辛弃疾词:金戈铁马,气呑万里如虎。可不是,这只老虎横卧大海,俨然像是一个武士捍卫着自己的领海固土,镇住入侵的邪灵。</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带着不能目睹,龙、象、狮屿的遗憾,我们离开了澳角村,向另一个渔村——宫前村奔去。</b></p><p class="ql-block"><b> 中巴车可以行驶进村中宽阔的村道,但我们还是下车步行,为的是欣赏今日宫前村村容村貌。往昔破旧的泥砖房已经不见,却见幢幢新房井然有序,村道宽阔,村景优美,与村外秀丽的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令人目不暇接的图画。真是: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村一落皆新貌,美丽乡村入画来。大美宫前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b></p> <p class="ql-block"><b>  宫前村村建于明末崇祯七年(1634年),初时叫平海澳村,因这里有一个波平浪静的渔港澳湾。后因村庄坐落在天后宫前,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平海澳村改名为宫前村。</b></p><p class="ql-block"><b> 明代,宫前湾曾是抗击荷兰侵略者的古战场。崇祯七年(1634年),东山岛军民在此歼灭进犯的荷兰侵略者,焚毁全部敌舰,至今还留下了战斗过的“番仔角”“枪台角”等特殊地名。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宫前村,东山军民几次奋勇抗击,在宫前海湾击沉一艘日舰。</b></p><p class="ql-block"><b> 有村必有庙,“以庙兴村”的现象特别突出;一座寺庙,一座神不能没有灵魂、没有地气、没有根。宫前村天后宫的灵魂、根就是“灵感”,最接地气就是传说(什么传说,下面慢慢道来)。:</b></p><p class="ql-block"><b> 于是,我们来到天后宫。天后宫供奉海神林黙娘妈祖,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村前东畔石崖下,门朝大海,有龙、虎二屿拱卫。庙门悬匾“天上圣毌”;楹联“湄岛铁马飞万里,霞陬香霭躍千秋”。不久前,天后宫重修,增其旧制,拓宽宫前大埕,扩建宫前莲花池,增建旁边花园,使天后宫美轮美奂,香雾清绕,画栋烛辉,红映雕梁;又将妈祖庙周边30亩山地规划扩建成“妈祖文化公园”。天后宫199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三座之一、漳州市唯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也是漳州市首批“对台交流重点宫庙”。</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大家知道,由于福建湄洲岛妈祖林黙娘是庇民护国,“为民救苦解灾危”的神仙,是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多次被历代皇帝封褒。所以,自元、明朝以来,凡江海河滨,莫不有天后宫、妈祖庙等名号的祭祀建筑,妈祖庙成了临海村落的标志性建筑物,并由此发展成全球性的妈祖文化。</b></p><p class="ql-block"><b>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洞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b></p><p class="ql-block"><b> 妈祖具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品质,渔民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而在宫前村,妈祖还是个巾帼英雄——妈祖帮助施琅收复台湾的传奇vl故事,在宫前村家喻户晓,广为传颂。</b></p><p class="ql-block"><b> 宫前村是当年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师地,央视四套曾到此拍摄《施琅收复台湾》。妈祖助施琅收复台湾的传奇故事,简单介绍如下:</b></p><p class="ql-block"><b> 当年施琅率领水师和台湾郑军激战六天后粮草短缺,但他不能下令撤退,撤退就致使六天来的辛苦鏖战打了水漂。可是,军中粮草短缺的问题却又是一个不可不解决的问题,想到这些,施琅左右为难,一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b></p><p class="ql-block"><b> 这一夜,睡梦之中,施琅模模糊糊地觉得有个慈祥的声音在自己的耳边说:“不必顾虑,明天尽管去决战,我会派千里眼和顺风耳暗中助你们一臂之力,你们一定能够打下台湾”。听到这些,施琅一下子醒了过来,仔细回味一下自己刚才的梦境,又想起先前在平海澳(即宫前村)驻军,曾经得到妈祖帮助,解决了军中缺水之事(下面“万军井”故事),心中大喜,明天定能大获全胜。</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战前,施琅带领将士望空跪拜妈祖之后,吩咐众将士马上饱餐一顿,乘众人士气高昂时,吹响攻岛冲锋号。</b></p><p class="ql-block"><b> 一时间,喊杀声掩过了隆隆的波涛声,双方杀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就在这时,清军中不时有士兵大喊:“快看,妈祖领着千里眼和顺风耳将军来协助我们了”。众人在此鼓舞下,愈战愈勇,终于攻下了台湾。后来,康熙皇帝下了一道诏书,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以表彰、感谢妈祖显灵救护之恩,康熙帝并御赐牌匾,牌匾,宽193厘米,高79厘米,镶刻施琅奏禀妈祖显灵助战收复台湾的奏本和康熙帝差礼部郎中雅虎致祭诰封妈祖由“天妃”升“天后”的祭文。该牌匾至今仍悬挂天后宫。其文物价值极高,被福建省文化厅选为“妈祖信仰民俗文物展”宝贵展品。1993年底至1994年6月,受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和台湾鹿耳门圣毌庙邀请到台南鹿耳门圣母庙展出7个月,供中外30多个国家,80多万观众参观,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为此,福建省文化厅特送铜质牌匾悬挂天后宫内,给予表彰,以作纪念。</b></p><p class="ql-block"><b> 人们敬谒巾帼英雄忠国爱民的事迹,已伴随浩浩的台海之风激荡300多年。</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们有幸来到宫前村瞻仰神庙。只见大门上三大字“天后宫”鎏金石匾额,正殿悬挂“天上圣毌”,殿旁还有“海国慈航”、“福佑群生”木匾。楹联三对:“圣德如天万里风波宁海国,母仪称后千秋俎豆奠湄洲”;“系出湄洲吸月呑江靖海宇,祠镇陵岛慈云法雨泽群黎”;“赫赫杨庥俔天之妹,穰穰降福在水之湄”。古庙积淀着丰富的文化,每一对楹联都隐藏着一些历史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b> “天后宫”前面广场左边有一口古井,呈圆状,岩石底层,原“常年泉源涓细,水不能资百口”。当年,施琅将军率军收复台湾前,驻宫前海湾训练,在妈祖庙内设立指挥部,四万余人军队饮用水发生困难,四处派人取水,无功而返。于是施琅将军拜求妈祖显灵相助。果然,“经军士淘浚,井水大涌不止,甘甜可口,足资四万军用”。施琅将军及四万余将士大为感动,深谢妈祖显灵辅助。一勺甘泉,军心振奋,顺风出征,收复台湾。后这口井被称为“万军井”,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英雄之庙、传奇之井,散发着深沉的文化气息。</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天后宫背后有“圣母山”,山顶建造一尊15.88米高的大理石妈祖雕像,雕像面向大海,神态优雅,端庄慈祥,是褔建第二座、漳州第一座室外妈祖石雕像;两旁各建造一个高档防腐木质凉亭,亭门分别悬挂“仰圣”“怀恩”牌匾。此山现建为妈祖文化公园,被定为县主要旅游线路景点之一,是人们朝圣、观光、休闲的好去处。</b></p><p class="ql-block"><b> 我们沿着石阶而上,来到妈祖石雕像前瞻仰妈祖圣相。妈祖石雕像,神态刚毅,秀丽端庄,英姿勃发,气呑山河,目光如炬,直视台澎,令瞻仰者肃然起敬。但我们觉得,妈祖眼神里却隐含着一丝忧郁,那是挂念着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啊!</b></p><p class="ql-block"><b> 伫立像前,恍若重回历史时空,听到了妈祖天上人间皆除恶,给人以“当年炮弹皆远遁,忠魂今尚绕波涛”的感觉。我想象得出当年戟戈耀日、战马嘶鸣,千船万船乘风破浪的情景。处于闽南的东山岛,见证了施琅收复台湾辉煌战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无独有偶,在东山又有另一座妈祖庙——净山名院即铜砵妈祖庙,供奉的却是被称为第二圣母(天后宫的妈祖是第一圣母)的柔懿夫人陈怀玉。陈怀玉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第二女儿,老百姓尊称“玉二妈”。明未,郑成功收复台湾,玉二妈也是帮助郑军击败荷兰军,立下不朽战功受到人们尊崇(这段传奇故事,拙作《玉二妈传奇》有记叙)。两个妈祖形象与那茫茫大海融为一体,都是反对分裂国土,为收复国土立下汗马功劳,有功于国家,这是再大的风浪也抵挡不住历史的滚滚洪流,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收复台湾、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在台湾岛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澳角村有个出席今年人大会议代表林华忠。同学们,还记得出席中共“九大”代表沈甘皮吗?打住,不说他! </b></p><p class="ql-block"><b> 和渔村约会愉快结束了,我们回到铜陵和腿疾不能行走的林惠敏、欧康同学会聚在和祥饭店。两个同学因不能独立行走,失去了与我们游览两个渔村的机会,但聚会却不肯缺席,抱恙来到我们中间,为了这次聚会带着殷殷激情而欣然应约而来,为的是和同学们见见面,叙叙旧,谈谈心,其拳拳心意,令人动容!</b></p><p class="ql-block"><b> 一场“聚会午话”——帶着峥嵘岁月的绵绵回忆,带着不绝如丝的滚滚思念话老年、话生活、话人生、话历史开始了。</b></p><p class="ql-block"><b> 一生立世于斯始,中学情缘最记怀。是缘分让我们成为老三届同学,是难以割舍的情谊让我们年年聚会。回忆的每段历史,或许滿载鲜花荣誉,或许遍布荆棘伤痛。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大部分会逐渐被淡忘,直至湮于尘埃。然而,总有一些历史是值得铭记的,就像总有些记忆会深深镌刻于我们的脑海一样。这时就一一浮现出来了。但是,我们应该回忆的是过去的快乐,不要去回忆过去的悲伤,不要长记“长身体时没吃的,要读书时下乡了,可以读书了,又过了年龄”那段不愉快的时间段,要记得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b></p><p class="ql-block"><b> 于是谈到了无冕之王——原《闽南日报》高级记者江武烈同学的《回忆录》一书上。</b></p><p class="ql-block"><b> 最近,江武烈的《回忆录》一文陆陆续续在微信群登陆,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b></p><p class="ql-block"><b> 《回忆录》的意义,首先当然是对江武烈自己的,是他对过去多年间这方面劳作的一次盘点,一个纪念。特别是记者生涯,他站在新时代的新方位,将自身的文化积淀和审美意趣投射于回忆录写作,将思索融入文章,以热情为笔墨,书写反映时代精神、同时具有个人特色的好文章。对同学来说,感觉到作为记者的他,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当然,记者之外,我们的“兵哥哥”(老江六六届高中,当过兵,“兵哥哥”名付其实)的经历还是蛮丰富的,全文如一曲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每一个音符都有着夺目的“光芒”。其中有个闪光点:这里要大书特书:</b></p><p class="ql-block"><b> 江武烈用记者身份通过媒体第一个向国人和世界各国报道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千座关帝庙的祖庙,是有功之士。他撰写的《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庙的“根”——访台湾李炳南教授》一稿和有关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庙祖庙的出处、根据的文章,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文采用,以及全国报刋引用,赢得关帝信众信服。一个记者,敏锐的眼光、洞察力和观察力体现在江武烈身上,正是笔下有春秋啊!</b></p><p class="ql-block"><b> 这正是“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书胜看花”!我们期待,明年聚会,每人手里有江武烈赠送的《回忆录》。那时,同学们闲暇时独坐于阳充普照的冬日阳台或夏日在开着空调的书房里,泡上一杯清茶,手捧《回忆录》,惬意、从容地一页一页地翻着,一口一口地品着,那些美丽的文字,只有慢慢吟咏和細细推敲,才能有收获!</b></p><p class="ql-block"><b> 这里,还偷偷告诉你们:吳耀辉同学《拾文成集》不久将出版,因没有在群里发表,其庐山真面目“还没有揭开”,等到“掀起你的盖头来”,大家记得給于点赞!</b></p><p class="ql-block"><b> 2021年聚会,你留在我们的诗文里,揣在我们的心里,刻在记忆的碑上!你好,2022年聚会,新的温暖爱心、新的欢乐、新的诗篇,很快就要来临!新的一年我们又老了一岁。尽管没有人喜欢老,没有人愿意老,可是老还是会不请自来。林语堂说:“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种美感。”老得优雅、从容、坦然、是时光的恩赐,是岁月的沉淀,如陈年老酒,芳香甘醇。聚会,尽管玩得开心,但毕竟又老了一岁。自然规律不可违抗,要真正得到长寿,还要把身体护理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学习健身知识,掌握保养方式,从衣食住行,养生医护各个细节做好……</b></p><p class="ql-block"><b> 李贺喜欢骑在毛驴上写诗,妙哉快哉;李白喜欢在醉后写诗,畅快淋漓;江余定辉喜欢聚会后赋诗,优哉游哉,惬意无比。聚会,追求崇高而拒绝庸俗,以宽广的胸怀去拥抱生活,审美情趣去体味聚会人生,养身,更是养心。照例,录下定辉的诗:</b></p><p class="ql-block"><b> 《老三届春游》</b></p><p class="ql-block"><b> 海空浮晌照,</b></p><p class="ql-block"><b> 风电拨云飞。(1)</b></p><p class="ql-block"><b> 耄耋春游乐,</b></p><p class="ql-block"><b> 攀山逗忘归。</b></p><p class="ql-block"><b>注:(1)风电即风力发电。</b></p><p class="ql-block"><b>注:澳角村、宫前村资料来自《东山村落要览》;施琅收复台湾岀征地又有一说:据铜陵天后宫记载,施琅从铜山出发,其间得到铜陵天后宫帮助,康熙帝封赏的是铜陵天后宫。</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p>

妈祖

施琅

宫前

天后宫

澳角村

台湾

聚会

我们

收复

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