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四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感悟

锦睿星辰

<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个满目妖娆的四月天,我与第四期全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相约在美丽的寿光温泉大酒店。本次培训很荣幸以寿光市家长联合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那份满怀期望而来,心满意足而归的幸福感,让我如坐春风,喜不自胜!</p> <p class="ql-block">开班仪式上,寿光教体局韩效启局长做了题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报告。韩局长用丰富的事例讲述了寿光家庭教育从零打碎敲到体系构建,从家长志愿到全民公益,从盆中小景到百花齐放的发展新局面,可喜的成绩令在座老师们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寿光,家庭教育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韩局长谈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时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尊重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的基点,为此要抓实队伍保障,抓实课程建设,用好政策激励,把服务作为家校共育的核心,把制度作为家校共育的保障,把志愿作为家长参与的渠道,把公益作为家庭教育的高地,把家风作为家校建设的源点,才能踏踏实实做好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感悟:看到家庭教育受到如此的重视,我不禁欢欣鼓舞,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才能催生成功之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影响,好的父母、好的家教有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只有父母温情的陪伴才能养成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能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逃避乃至自杀。</p> <p class="ql-block">协同育人,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4月7日上午,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学院赵刚教授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做了《教育走进协同时代——从家庭教育立法谈家庭教育专业化》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赵教授首先从政策角度点明家校社协同发展的重要地位,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第20条规定“强化家校社协同发展”,2015年教育部独立发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两个文件都将家庭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后从“一胎化”政策对教育生态的影响,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对教育事业的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格局的冲击三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家校社协同发展如此重要。</p><p class="ql-block">  此外,赵教授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家庭是重要的资源,忽视家庭因素的教育管理体系必定问题丛生。未来时代,学校功能在衰弱,家庭功能在走强,家校共育是优化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必然选择。</p> <p class="ql-block">感悟:未来已来,势不可挡。现在信息技术每两年增加一倍,意味着大学一年级所学知识到三年级就有二分之一过时了;2015年无人驾驶汽车走进日常生活;2017年云计算覆盖百兴生活;2028年一半以上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只有将强制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与个性化、自由化的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人,那些只依赖学校教育的孩子注定会落后于时代大潮。</p> <p class="ql-block">形式向好,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4月7日 下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许玉乾主任做了《当前家庭教育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许主任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是什么?老师们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许主任总结道: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实施的教育和影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然后许主任从家庭教育立法谈到当今家庭教育的形势,首先机遇是空前的。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我国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此外,调查显示,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强烈,大部分家长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太忙,没有时间“、”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长遇到问题多靠自己解决。但是挑战依旧。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依然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发展。</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相信家庭教育的前景是光明的。许主任指出,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家校共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在家庭教育指导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必备能力,并且家庭教育法有望近期颁布。</p> <p class="ql-block"> 感悟:搞好家庭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诸多问题,有利于缓和师生、父母子女之间的紧张关系,“少年强则国强”,只有青少年们健康成长、奋发向上,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家庭教育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吾辈当认真学习、潜心研究、学以致用,为家庭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共育</p> <p class="ql-block">4月8日上午,北京育才学校徐海洋老师做了题为《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点思考与体会》的报告,徐老师提出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并就此展开论述。</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徐老师有着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名副其实的“首席班主任”。她借助生动的事例从四个方面来回答了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一是正确认识和定位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二是做好家庭教育中学生家长的好帮手;三是深入调查学生家长教育方式方法,并建立学生家长信息档案;四是创新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方式。</p> <p class="ql-block"> 家校合作亲子沙龙、家校合作亲子群、家长课堂、鱼仔游戏、学生个人病例……这些具体可行的办法让老师们眼前一亮、如获至宝。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涌现出更多家校共育方面的名师,家庭教育的全面发展指日可待。</p> <p class="ql-block">感悟:尊重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善待那些特立独行、格格不入的孩子,用耐心、热心、爱心去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帮助家长走出误区,做一名受孩子爱戴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成长型思维孕育家校合作新模式</p> <p class="ql-block">  4月8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林丹华教授在《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家校合作新模式》的讲座中,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从“如何破解家校合作的难题、成长型思维是什么、基于成长型思维的家校沟通”三个方面,对当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指导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详细讲解。</p> <p class="ql-block">感悟: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对于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来说,在遇到事情时,他们更倾向于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解决这件事。在家校共育方面,教师要善于肯定家长和学生的努力,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情绪、帮助消除消极情绪。态度决定一切,只要心中有光,必定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立德树人,家校共育</p> <p class="ql-block"> 4月9日上午,傅国亮司长做了《家校共育的根本任务与主要政策》讲座,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解读。并指出立德树人是家校共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思想、培养模式、学校制度的三个根本性转变是家校共育的价值主张;家校共育是由政府主导而不是再是民间主导;家校共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的重点是品德教育。</p> <p class="ql-block">感悟:卢梭说过“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就是做人的天职”。现在大多数家长只会紧张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不好的生活习惯却视而不见,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人格教育,先学做人,再学文化,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可怕,那些高智商犯罪的例子就残酷地摆在那里,因此,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三“度”助力家庭教育</p> <p class="ql-block">4月9日下午,《幼教365》杂志社的蒲磊老师在《家庭教育的敏度、温度和效度》讲座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阐释了什么是家庭教育的敏度、温度和效度,并生动再现了自己教育儿女的一些生活趣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讲解令在座教师们如痴如醉。亲子聊天、亲子生活、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游走······从蒲老师的讲座中,老师们既学到了教书育人的本领,也反思了自己的亲子陪伴,就像蒲老师说的“一个不称职的家长怎么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呢“,从亲子活动开始,做一名优秀的家长、一名优秀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感悟: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对小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生活处处皆教育,厨房教育、家务劳动、投资理财、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十万个为什么”等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慢慢教给孩子,这样由父母亲自启蒙给孩子的知识是最难忘的。让我们慢下脚步,耐心陪伴,静待花开!</p> <p class="ql-block">方法---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4月10日上午,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张慧萍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做了《亲子沟通的艺术与方法》的讲座,张老师以心理学专业知识为理论依据,以曾经诊断过的患者为实例,教给老师们一些比较实用的沟通方法,令我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句话能让人心喜,一句话能让人心死“。怎么说话是一门艺术,张老师首先从语言模式方面教给我们沟通的艺术。上归类语言可以把人带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下归类语言可以更加清晰具体明确;横向归类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性,做事情更加的灵活和有创意。</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紧接着张老师从心理学方面介绍了五个沟通方法,分别是读心术——表象系统的秘密,要做到“观其人、知其行、读其心、解其意”;有效沟通要多用非言语元素;同步带领法,先配合对方的内心世界再对方朝着目标前进,先谈情再讲理;情理三明治,先谈情后说爱再讲理;积极赋能法,模式“1.我看(听)到你(具体行为)2.我觉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我欣赏你的(三个特质)</p> <p class="ql-block">感悟:亲子沟通虽有许多技巧、方法,但是都离不开“爱”这个基础,爱孩子是一种能力,科学合理的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溺爱、放养、低质量陪伴都不可取。父母是唯一一种没有持证上岗的职业,既然选择为人父母,就要对得起“父母”二字,学习是唯一方法,学习如何做合格父母,与孩子共学习齐成长。不管学得如何,肯学习的父母一定会受到孩子的爱戴,因为父母的付出、父母的态度,孩子是能感受到的。父母子女一场,是生命中珍贵的缘分,是一段相伴而行的旅程,不只是父母养育了儿女,更是儿女陪伴了父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感谢孩子给了我们一个做父母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用系统方法论提高家长胜任力</p> <p class="ql-block">4月10日下午《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研究院院长邢知老师做了题为《提高家长胜任力,掌握系统方法论》的讲座,邢老师认为家长的胜任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掌握系统方法论,从三个方面入手:顶层设计——关键角色、核心目标、基本原则、儿童心理;核心方法——亲子关系、积极沟通、家庭公约、情绪管理;底层逻辑——刻意练习、习惯养成。</p> <p class="ql-block"> 感悟: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儿和小学阶段就要着力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第一位的,而很多小学家长会本末倒置,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别的方面可以打马虎眼:不会做家务不要紧、不讲卫生不要紧、不做运动不要紧······殊不知没有好习惯,往往也会学习不好,即使学习好,有才无德的人危害更大,考入清华却生活不能自理的戚柯下场凄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p>

家庭教育

家校

共育

孩子

教育

家长

父母

老师

亲子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