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美

孙湛

<h3>丽江古城的韵味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但是青石板有些硌脚,拉着行李箱走咕噜咕噜的。在我们离开丽江古城时是客栈主家用小拉车送我们离开古城的。感谢丽江古城【凡途观景客栈】陆老板和他和蔼能干的家姐。</h3> <h3>古城内的房子极有特色,您看是不是?</h3> <h3>【凡途观景客栈】的小院子很美噢!客栈主家是浙江人,他们把自身的精明和云南的美景融合得很得体!他们热情亲和,服务周到。入住他们的客栈有种如家的感觉!</h3> <h3>客栈内最好,最宽敞,最舒适的房间【流霞】留给我们住了。</h3> <p>我们也住过观景房【吐翠】,窗外很幽静。一种自然祥和之美在邻家的客栈中流淌。</p><p>远处的玉龙雪山若隐若现!</p> <h3>尽管陆老板接机带我们回客栈已经时至凌晨,但我们还是早早醒来去露台赏景。丽江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当地人习惯棉服里面就是半袖t恤,太阳出来后热了,脱掉棉服就半袖,正好!哈!再有就是丽江的气候干燥,小住几天,经常口渴,还越喝水嘴唇越干,难怪客栈的洗漱台上备有一种类似甘油的护唇用品。感谢主家的细心周到!</h3> <h3>小露台打理得温馨又舒适,还有沙发和茶几。客人闲时在露台喝茶,聊天,好惬意噢!</h3> <h3>站在露台上玉龙雪山依稀可见。</h3> <h3>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六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我们浏览四方街时正好赶上人们在清水洗街,众多的人手持长柄刷子一起推水冲洗青石板街面。当时认为是因有重要活动而冲洗街面,殊不知丽江古城四方街街面是每天都要冲洗的啊!<br>为保护古城,丽江古城是不允许任何车辆进入的,店铺进货的三轮车的车練子都是被拆掉了的。你想偷偷登车,没有練子看你怎么登!哈!</h3> <h3>这是申遗成功纪念标志。</h3> <h3>大水车是丽江的标志性建筑,是丽江的地标。</h3> <h3>因为丽江的气候适宜鲜花的生长,所以古城内大街小巷卖鲜花饼的店铺比比皆是,其中《嘉华》品牌的鲜花饼最正宗。</h3> <h3>小桥流水,繁花似锦!</h3> <h3>少数民族和游客在欢歌起舞!</h3> <h3>来丽江发现一个特色——三眼井,它是丽江古城纳西先民的杰作,对自然怀着一种合理使用,物尽其用的的人与自然三位一体的原生理念。利用高差,水的自然流动,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清冽洁净,为饮用之水;水从第一潭溢出后流入第二潭,第二潭水质洁净,为洗菜、洗涮炊具之用;水从第二潭溢出后流入第三潭,第三潭为漂洗衣物专用,最后水从第三潭排入排水沟中。科学、卫生、合理、方便。</h3> <h3>石榴井并不是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井,它是一眼清泉,深不过一米,因常年有清澈的泉水从那里流出,并如石榴般甘甜,故而得名石榴井。石榴井是古城颇有名气的泉,除了水质甘甜,就是她从未干涸过,在大旱之年古城所有泉水都枯竭了,只有石榴井仍象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古城的儿女。石榴井的格局也如古城的其它三眼井一样都由石板铺成三池,第一池就是出水的泉,用来取饮用水,第二池用来洗菜,到了第三池就是用来洗衣了。大家自觉遵守这约定俗成的规矩,从不违反,从而保持了泉水的清洁卫生,几百年来无人因饮用了古城的泉水而生病或者有什么疾病流行。就是到了现在,游客们到了泉边也忍不住倒了矿泉水而灌上一瓶古城的泉水慢慢饮用。<br><br></h3> <h3>丽江木府木府(英语:Mu Fu Mansion)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 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座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丽江旅游有一句话:“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h3> <h3>丽江古城又一景:丽江古城明代杨姓富户为求多子多福而捐资修建的万子桥。万子桥是由远处运来千万颗沙粒凝结而成的沙石板做建筑材料修建而成的。至今已有280多年历史!有求多子多福的朋友,快来丽江的万子桥走一走啊!哈……</h3> <h3>该说说丽江乃至整个云彩之南的特色吃食云南过桥米线啦:原来是先上来一个12个小格子外加两个开壳的生鹌鹑蛋的佐菜,再上一个热锅,热到足以使这些佐菜与鹌鹑蛋下锅后就熟。再下米线。一锅热乎乎,柔滑劲道的过桥米线您就敞开吃吧!</h3> <h3>请看专营过桥米线的店铺,您喜欢吗?</h3> <h3>这是丽江古城的名店【云雪丽餐厅】。这里的服务一流,食材讲究,厨艺高超。一个云南特色包浆豆腐,一个制作独特的菌类菜肴,一个腊肉炒饭,店家又赠送一个叫“水性杨花”的青菜汤。哈哈……这青菜长得杨柳细腰的,好看!长得好看就水性杨花吗?啥逻辑啊!<br></h3> <h3>吃得爽,离不开好环境!餐厅内边尝美食边赏窗外的小花园,什么感觉呢?美啊!</h3> <h3>丽江古城距泸沽湖近300公里,又是盘山而上。所以去泸沽湖玩需要参加一个两日游的八人团。我们的小团队由一对现役军人与女警官小夫妇,广西的两位闺蜜,西安两位女孩,还有我们两位七十四岁的老两口组成,导游兼司机是一位纳西族木姓小伙子。小木师傅边开车边讲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生活习惯,讲到摩梭族人原始母系社会,讲到落后的走婚习俗,讲到目前还是女人娶男人回家过日子,女主外,男主内,女人下地干活,男人在家带孩子……。在后来我们去九乡与石林的一日游活动中,女导游小卢讲到她娘家两位姐姐都是把姐夫娶回家过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而小卢因为读了大学,不甘心迁就旧习俗,就自己做主嫁给一位福建丈夫,夫妇俩搬离娘家,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读书是能改变一切落后习俗的!<br>老谷这张照片是在金沙江观景台观看碧绿如玉,平稳如镜的金沙江!我很吃惊金沙江竟然如此碧绿安静,文丝不动!小木说,你看他表面文丝不动,其实在金沙江深处它暗流涌动哪!神奇吧!</h3> <h3>静静的金沙江,山上的白玉带,芭蕉树。芭蕉小小的,甜,但是没有香蕉的香味。</h3> <h3>深深的金沙江大峡谷。高山缠玉带,江水织绿绸!好壮观!</h3> <h3>泸沽湖边,层次分明!</h3> <h3>美丽的泸沽湖清澈见底!小木讲泸沽湖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h3> <h3>泸沽湖上又一景。</h3> <h3>游泸沽湖是要坐由一头一尾两船工摇的木船在湖中转一圈的。在蓝色的湖面上,时而洁白的海鸥飞来要吃的。我们不知道岸边有卖饼干的,没有诱饵海鸥是不会过来与你友好的噢!<br></h3> <h3>小驴友们们抢着帮助老头老太拍照,与泸沽湖合影留念!谢谢你们!</h3> <h3>面对泸沽湖而居,心旷神怡!</h3> <h3>泸沽湖边的道具是为照像的游客们准备的,我们的房间在对面,可欣赏游客们的英姿,体会他(她)们的欢乐心情!</h3> <h3>在丽江游过泸沽湖,最主要的景观完成了,客栈陆老板又安排车接送我们去玉龙雪山。甘海子,老头牵着老太太小心翼翼地走。</h3> <h3>雪山下的蓝月谷,美不胜收!我们组团两次,【泸沽湖】的两日游,遇到现役军人小朱和他的警官妻子,他们对我们老两口关怀备至。这次包车来玉龙雪山,哪里想到正好面对面碰到他们,太吃惊了!小朱小两口高兴极啦!他们说,我俩刚说哪,会遇到爷爷奶奶吗?接着他们就要加我们的微信。要知道现役军人的一切信息都是要保密的,他们在旅游过程中从不拍照片的啊。这次为什么要加微信呢?有些奇怪,恍惚!加过微信后就各自分手,他们准备登山,我们慢慢游蓝月谷。又过了一段时间,手机响了,一看,啊!原来是小朱夫妇发给我们玉龙雪山顶峰的照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对有心的年轻人是要帮助我们看到玉龙雪山的实景。圆了我们登玉龙雪山的梦!谢谢这一对可爱的年轻军人与女警官!谢谢他们的爱心,祝福他们永远安康快乐!由于近年来云南干旱少雨,雪山的雪比以前少多了!下面几张照片就是蓝月谷美景和玉龙雪山少得可怜的雪。<br><br></h3> <h3>这就是现役军人小朱。</h3> <h3>告别丽江古城,进军大理。</h3> <h3>到了大理又是一种风格,温差小些了,可是风却大起来了,风花雪月就是讲大理的:太理的四绝“风花雪月”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指“下关风”,太理的下关是一个山口,这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下关风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25天以上的大风。走在下关的街头,风撕扯着衣襟,吹走旅途的疲乏和散落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到大理住的客栈老板是东北人,他们依照大理白族人的风格装修粉刷了客栈。</h3> <h3>在客栈屋顶所见。山也蓝了。</h3> <h3>这是由当地特殊的地形决定的。历史上大理白族主要居住在洱海西岸(洱海东岸属喀斯特地区,不适宜农耕),而洱海西岸则介于苍山和洱海之间,东为洱海,西为苍山,从苍山到洱海逐渐下降,为一坡地。所以在这种地形上,如果建南北向的房屋,那房屋正面就是一个斜的,所以不好看。同时,由于大理处在西南季风带,下关就有风城之称,每年刮风天在一半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由西向东刮,所以大理的房屋一般是坐西朝东,而且西侧几乎不开窗,这样风就不容易刮进屋内。如果是南北朝向的房屋,风就容易从门窗刮进屋内。苍山洱海故事多!</h3> <h3>洱海岸边一老翁!</h3> <h3>上午到大理,午饭后去三塔。</h3> <h3><br><br><br>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大理的花海</h3> <h3>【风花雪月】的由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所以在大理的上关有一片花海吧!</h3> <h3>大理喜洲古镇的题名坊。白族的习俗就是白底蓝字,或花。</h3> <h3>喜洲镇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历史名城。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商业奇才,位居喜洲四大家族之首的严子珍,20多年奋斗资产达到100多个亿。严家大院是他建造的,也是经典的最具白族特色的建筑群。</h3> <h3>大铜钱!</h3> <h3>花钱买了个官,有钱就任性!哈!</h3> <h3>严家的金库!</h3> <h3>为与洋人做生意,还盖了一座洋楼!</h3> <h3>大理双廊古镇</h3> <h3>大理的扎染很有名气,双廊古镇生活气息浓厚,扎染服饰多种多样,蓝白相间,清爽宜人,非常漂亮!我们到大理后,报了个一日游六人小团。不知老天怎么这么眷顾我俩,又是巧遇一位年轻的现役军人,带着漂亮的新婚妻子。一路对我俩关照有加!一对小夫妻买了扎染情侣装,好看极了!</h3> <h3>悠闲的白族老人在古镇口认真地掷骰子,赌小钱儿。哈!</h3> <h3>这是刚刚落成的爱琴海娱乐休闲中心,为吸引游客吧,房子可买可租。在彩云之南超美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中出现希腊式建筑也可谓“鹤立鸡群”了!哈哈……。</h3> <h3>洱海岸边老两口。</h3> <h3>来到这次出游的最后一站,彩云之南省会昆明市。金马碧鸡坊昆明的地标。<br></h3> <h3>又参加一大团,上午九乡,下午石林。我前面提到那位大学毕业的导游小卢(彞族)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不停地讲,不停地说……。九乡景区开发较晚,许多十几年前喜欢出游的朋友都不知道这个景区。九乡景区是漂亮的地下峡谷,先坐小船游 一段。后来深入峡谷,我可是走不动了,只好电梯,滑梯,索道只要有就上。最后竟然坐了一段滑杆,才出峡谷。</h3> <h3>请看在九乡地下峡谷竞有这么神奇漂亮的建筑,是阳台吗?阳台上有一位老人噢!有窗,有门,有柱。这是一户人家在此居住生活啊!不得了!这是人间仙境吗?</h3> <p>地下峡谷内的景观,妙不可言!</p> <h3>著名的石林景区。</h3> <h3>这个自然形成的石雕,像阿诗玛吗?少数民族很是喜欢阿黑哥和阿诗玛。阿鹏哥和金花。看得出少数民族人民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强烈的!阿诗玛正昂头翘首等待她的阿黑哥回来。<br></h3> <h3>最后一天上午先游昆明翠湖公园。</h3> <h3>唐堤位于昆明市翠湖公园内。清道光年间,阮元督军,倡导捐资,筑了一道南北纵贯、架桥连通有长堤,南面叫燕子桥,北面叫听莺桥,后人通常称之为“阮堤”另一道由东到西贯通,人们称它为“唐堤”是原任云南督军唐继尧在一九一九年所筑,并同时种植三角枫等树木于堤岸两旁。两道长堤相互绵亘,把湖一分为四,埂上柳荫路曲,湖中遍开荷花,流莺鸣啭,景观独特。漫步堤岸,情趣盎然。</h3> <h3>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为清朝孙髯翁所作,共一百八十个字。</h3> <h3>再游金殿。</h3> <h3>昆明金殿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七公里处的鸣凤山麓,是云南较著名的道觀。道觀是由青铜制造的,颜色十分耀眼夺目,故被人们称为金殿。清朝历代金銮殿经过地震,兵灾,最大一次破坏是在文革时期,殿已崩塌,神像捣毁,满目荒芜。直到1999年迎接昆明世博会,政府才重新整修。</h3> <h3>太和宫金殿   金殿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已存斑驳古朴之态,但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也比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为研究云南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和云南清代木结构建筑的造型及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h3> <h3>2021年3月 23日乘晚九点多的班机抵达彩云之南古城丽江,拉开美丽云南之旅的帷幕:游览木府,顺路观看了解特色【三眼井】【石榴井】。组团泸沽湖两日游。包车奔赴玉龙雪山,蓝月谷。深度游丽江古城。3月29日出发【风花雪月】之称的大理。游览大理崇圣寺三塔。组团游洱海;喜洲古镇,上关花海,双廊古镇,小普陀,爱琴海景区。3月31日乘动车去云南省会四季如春的昆明;参团去九乡神奇的地下大峡谷,石林景区。大观楼,翠湖公园,金殿。4月4日早乘机返津。往返共计13天。<br>回忆这一路的经历感慨万千!<br>彩云之南的自然景观语言难以形容!<br>老两口克服高龄及身体诸多不便首次自由行成功 。<br>在行程中两次偶遇现役军人及热情善良的年轻朋友,得到他(她) 们无私的帮助和照顾。<br>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开阔了眼界 ,涨了知识,随之老年生活会更加精彩!<br>感谢各位亲朋好友,老同学,老同事沿途的关注和鼓励!<br> 谢谢大家!<br> 再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