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春意日渐浓,不负好韶光。我是一只初生鸟,贸然闯入这绿意葱茏的教育之森。在这次玉泉实验中学召开的“全国第十届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与职业幸福创造论坛”中,能聆听各位教育大家的经验分享,实属这春日的一大幸事。</p> <p> 教育有香气,那是幸福的芬芳。</p><p><br></p><p> 香气从何而来?</p> 前调:读书与自省 <p> 陶继新先生这样答道:读书吧。读书,是一种成长所需;读书,是一种文化升值;读书,是一种精神打底。</p><p><br></p><p> 老师来读,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参,更应该多维度、多学科、多领域地涉猎,读书教学,相得益彰。陶老先生坦言道,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走向,强调取法乎上。用经典著作滋润灵魂,丰盈心灵。</p><p><br></p><p> 作为一名新教师,不继续深入读书,是无法跟上学生的步伐的。我往往边读边想,我真正俯下身子和他们交流了吗?学生问的一个问题,背后的实质我搞清楚了吗?我写的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是真的抓住问题根本了吗?每复盘一次,思路便明晰一次,在迷茫时及时找准方向。</p> <p> 学生来读,诵读经典,越早越好。我和二年级六班的孩子们,平时比赛诵读《美诗》,看谁背读得最有韵味,背得最有感情。每周一诗,既是我们“诗教学校”的特色之所在,也是为孩子们浸润灵魂之根源。</p><p><br></p><p> 阅读为灵魂打底,有了输入,也需要有输出。从上个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坚持每周阅读一本经典绘本,读后绘写一张阅读卡,集结成册,记下我们阅读的足迹。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阅读,让我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改变。他们写春天,写梦想,写友谊,写关爱……难以想象,这一首首稚嫩的小诗,是最开始连书都不愿意打开,笔都不想拿起的小调皮鬼写出来的。</p><p><br></p><p> 教育幸福的芬芳,藏在幽幽书香里。</p> 后调:理性与感性交融 <p> 追梦书生郑立平言简意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个有追求的成人领着一群孩子在过日子。</p><p><br></p><p> 如何把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是个技术活。</p><p><br></p><p> 班级管理需要系统建模。董向东校长从系统出发,构建班级,将班级系统、班主任角色系统与学生系统进行剖析,使班级各成员均有分工,各司其职。这一点我深有感触。</p> <p> 我还记得班级那张小小的值日表,最开始是混乱的。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它时,人名有重着的,有漏写的,日期也有出错的。学生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班级呈现无序化状态。</p><p><br></p><p> 于是我专门花了一节班会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值日项目,重新编排了值日表。每个孩子天然有他在班中的角色,我需要做的是找到他合适的位置,信任并陪伴他的每一次成长。这个过程不容易,需要多次试错,我仍旧在摸索尝试。</p><p><br></p><p> 系统管理的大学问,需要我认真探寻。</p> <p> 与学生相伴的日子,就由一个个小细节组成。我也深入意识到,教育的幸福来自当下的细节,一屋不扫不足以扫天下。就让我做一只专注的鸟儿,等待绽放第一声清脆的鸣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