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在这春风十里,微风不急,阳光不燥,时光正好的四月,我们“四艳”于16日前往临沂市罗庄区兴华学校参加了“基于课改后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深度学习与运用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实践展示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根据16日行程安排,上午是许玲燕老师执教的习课堂三下《15.小虾》,管建刚老师解读《习课堂:刚需作业不出校门》。</p> <p class="ql-block"> 上午,首先由许玲燕老师带来的“家常课”三年级下《15.小虾》。课堂中,许老师没有精彩的环节设计,没有小组讨论,也没有细致的讲解,而是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时间不停,朗读不停”、“书捧起,稍倾斜”、“脚踏实地,坐端正”这些口号贯穿始终。同时,每个学习任务都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呈现了一堂不一样的公开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家常课”</span></p> <p class="ql-block"> 许老师的“家常课”一结束,管建刚老师就为我们带来了《习课堂:刚需不出校门》的精彩报告。他从许老师执教的家常课讲起,为我们介绍了何为“家常课”,何为“习课堂”。</p><p class="ql-block"> <b>习课堂”,</b>指学生以“习”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里的“习”,指在教师主导下,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活动(包括听、说、读、背、写、实验、实践、思考等)去获得知识的方式,区别于学生通过教师讲授、自己被动接受而获得知识的方式。 </p><p class="ql-block">“<b>习课堂”有哪些特点呢? </b> 一、训练主线</p><p class="ql-block">“习课堂”以训练为主线,为课堂教学设置学习任务单。</p><p class="ql-block">二、时间驱动</p><p class="ql-block"> 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的依赖,学习更是如此。“习课堂”为任务单的各项子任务设置精准的时间。时间倒计时开始,立马营造了一种人人动口、动手、动笔、动脑参与学习的环境,驱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高参与率。此外,通过设置奖励题的方式照顾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优秀学生每完成一个子任务,都可以立马投入到奖励题的学习之中。</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的时间驱动在为学生营造了紧张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精准地控制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间,一般来说,一节课教师“教”的时间不足30%,学生“学”的时间超过70%。</p><p class="ql-block">三、个别辅导 </p><p class="ql-block"> 由于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这时候无事可做,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全程投入、马不停蹄地个别辅导学生。基本上,“习课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教师个别辅导学生的时间就有多少。</p><p class="ql-block">四、重视激励</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中,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同时,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付出,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业成就,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p class="ql-block">五、即学即记</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重视读书记忆,通过读书背诵把新学知识记牢固。特别是语文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英语的词汇、语法点、重要篇章,理科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等基础知识必须背得滚瓜烂熟。一部分记忆力好的同学在课堂中能把应背的知识背诵出来;另一部分同学也差不多能背诵了,就更愿意在课余时间再付出努力去把它背熟。</p><p class="ql-block">六、即学即用</p><p class="ql-block">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马上应用”的记忆保留率达90%以上。“习课堂”任务单中的前后子任务之间是“即学”与“即用”的关系。“即学”任务的知识为“即用”任务训练题的知识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原理指导。其中,“即用”的训练题聚焦考试题目(来源:1.依纲靠本,囊括课本课后训练题;2.在“一教一辅”辅导书训练题中精选;3.在历年检测考试真题中精选),体现了“作业考试化,考试作业化”的高效训练。</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教前面“即学”任务时,要把解决后面“即用”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和原理指导教透彻,要在课件中把这些知识点标红、加粗、加下划线,要在教师的讲授中把这些知识点讲精准,在学生的读书、背诵中把这些知识点学透彻。</p><p class="ql-block">七、精准讲授</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一节课教师用于讲授的时间不足30%,这就对教师的精准讲授,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求做到:1.把课文朗读3次以上,要把语速、语调、感情读精准;2.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教师要能够熟练背诵,学生反映难背诵的时候背给学生听,通过教师的影响力带动学生背诵;3.任务单要提前做一次,通过做任务单弄清知识难点,弄清任务单“即学”知识与“即用”知识的前后联系。</p> <p class="ql-block">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不听管老师之课,不知道何为“习课堂”。</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非常适合我们的教学,它容易操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它不像教育圈的其他课堂模式,它没有多到眼花缭乱的花样,它朴素,扎实,重视“基础”和“习惯”,值得学习和运用!</p> <p class="ql-block"> 想了解“习课堂”的老师们可以加群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 16日下午,精彩继续。江苏省特级教师朱红甫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古诗教学:《芙蓉楼送辛渐》。</p><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在教学时,由诗题入手,在声音、停顿、语速、节奏和情感等方面指导诵读,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时还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古诗背后的故事,文字与情景结合,体悟诗情;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读诵结合,体悟文义。</p><p class="ql-block"> 随后,朱红甫老师又作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应然之道》深度学习的讲座。朱老师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诵读并总结了古诗词教学的步骤:诵读—展开想象—体会情感—领悟大意。</p><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又结合具体的古诗词向我们讲述了“读”之法,“读”之道:</p><p class="ql-block">触读:感知诗题,初识诗人。</p><p class="ql-block">初读:识字学词,读出节奏。</p><p class="ql-block">品读:引发思考,析字悟词。</p><p class="ql-block">导读:巧点妙拨,把握诗意。</p><p class="ql-block">延读:拓展延伸,体会情感。</p><p class="ql-block">醉读:身心沉醉,入境体会。</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class="ql-block">制作人: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吕海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