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改革先驱饶兴礼——浠水县农业机械化的拓荒者

闹陈

作者:闹陈<div>图片文字来自网络</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50年12月11日,湖北省浠水县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土地改革全面推进;1951年4月,全县土地改革结束转入生产,翻身农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但劳力、耕牛、农具的严重不足和天灾人祸等困难,仍然严重阻碍着生产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51年11月,时任浠水县望城乡农协主席的饶兴礼,在浠水县委召开的土地复查工作队集训会上被时任县委书记石川急匆匆带离会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抽你去搞集体,办合作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离开会场的路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谈,来到县委。时任县长白水田对饶兴礼说:“根据省委指示,要在浠水试点办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县委经过研究,决定派你去。合作社是个新东西,我们都没搞过,只知道合作社可以实现共同富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接受浠水县委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试点的任务后,饶兴礼即回乡在第九选区开始酝酿建社。饶兴礼先后五、六次召开由积极分子串连和群众自愿参加的大会,讲明组织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摆脱贫困,发展生产,指出“合作社并不是土地归公,土地入社后还要拿一定报酬。”农民的怀疑、误解逐渐减少。当时宣传办社政策比较宽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一人通不行,还要全家通,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都要商量好,全家同</span>意才能报名入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饶兴礼通过十多天的串连发动,1952年2月20日(农历正月二十五),在郭家塆郭金初家堂屋里召集所有报名户开会,宣告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浠水县委、清泉区、望城乡的领导也来祝贺,给社定名为“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湖北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了!选出以饶兴礼为主任,郭金初、周兴德为副主任,郭卿禄为会计的社委会。陈扬生、郭少秋被选为农业技术组长,冯汉英为妇女组长。这样,饶兴礼、郭金初、陈扬生、杨先明、郭明轩、郭少秋、郭少怀、郭少安、郭佑初、郭迪生、周兴德、郭卿禄等12户坚持下来的农民成为社里的第一批社员。</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报名入社</h3> <p class="ql-block">1952年4月19日,饶兴礼作为中国农民访苏代表团成员,由中央农业部副部长张林池率领,赴苏联学习考察实行集体农庄的作法和经验。1952年10月,饶兴礼从苏联参观学习归来,给翻身的农民带回了梦想和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饶兴礼访苏归来谈办社》一文中饶兴礼回忆说:“我们坐在火车上,看到许多地方下了雪,沿路我们首先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接着就看见了很多的很大的拖拉机,铁路旁边还有拖拉机站,大家都很稀奇,高声大叫。我们看见苏联农民都是用机器种田,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快活”。这段话足见当时中国农业生产的落后,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人力物力资源整合互补,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农业生产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饶兴礼说:“这次我回来传达了访苏的经过后,我们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全乡同志思想明确了很多,以前很多人搞互助组和合作社,不晓得搞到么样程度,往日总是说到社会主义,但不晓得社会主义是个么样的东西,特别关心的是到了社会主义是不是一样生活?劳动得多的和劳动得少的是不是得一样的东西?害病和老头到那时么样办?大家听了我的传达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是要机械化和集体化才能达到,明确了是按劳取酬,并不是吃大锅饭。害病和老头都有合理的照顾,大家都放了心。”</p> <p class="ql-block">在浠水县委的指导与帮助下,饶兴礼农业生产合作社不断巩固发展。据浠水县档案馆保存的1955年中共浠水县委及县委农工部的几份调查资料显示:“从1952年至1954年的3年中,入社农户逐年增加。1952年,12户52人,70多亩田地;1953年,27户128人,140多亩田地;1954年,70户307人,350多亩田地。”“社里有了抽水机、双犁、喷雾器等多种新式农具。”“连续获得湖北省、浠水县特等丰产模范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饶兴礼社转为“十月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h3> <p class="ql-block">1955年,十月合作社试种双季稻经验在全省推广,打破了长江以北不能种双季稻的惯性思维,两季亩产772斤。从此,“十月”唱响全国数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该书收录了《浠水县望城乡在合作社规划基础上的生产规划》等两篇浠水的典型材料。同年,在湖北省委提出“五改”(即单改双、旱改水、高改矮、籼改粳、坡改梯)号召下,饶兴礼发动群众,着手籼稻改粳稻,面积达到90%以上,产量迅速提高到八百八十斤。随后,他继续试种,夺得“油(菜)稻稻”、“麦稻稻”模式一年三熟好收成。因此,1956年,饶兴礼获得“全国粮食丰产金奖”。</p><p class="ql-block">1957年,饶兴礼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湖北省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1958年,虽然浠水县遭到百年少有的八十多天干旱,但十月合作社稻谷亩产却达到1025斤,比1957年增加39.2%。通过改革,饶兴礼和社员们尝到了甜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2日,饶兴礼带头建立了浠水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即十月人民公社。此后,他任十月人民公社社长,1958年12月任浠水县十月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主任,1961年11月任浠水县十月区委书记,1963年4月任浠水县望城公社党委书记兼十月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饶兴礼和他带头创办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创了湖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河,走出了一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引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其带动下,湖北农村合作化的热潮如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p> <p class="ql-block">当然,作为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饶兴礼具有艰苦卓绝的开创精神。从1952年初办社时起,饶兴礼一直致力于农业技术革新,推广了“胜利籼”、“岱字棉”等外来良种,增加底肥,水稻提倡“五、八寸”密插,普遍进行“两犁两耙两耖”、“薅四道脚”、“割阴岸”精耕细作,稻谷产量比办社前大大提高了。并大力实施科学种田、农业机械化、农田改造,解决了农户单耕独种缺农具、缺耕牛和劳力不足的三大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业学大寨,大步赶十月”,当年大寨和十月相互交流学习,比学赶超,成为时代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流行一句话“有女莫嫁十月,十月一天做到黑”,十月人做得辛苦,人人比着干,谁都不愿意落后。</p> <p class="ql-block">1953年起,饶兴礼先后任浠水县委委员兼浠水县十月大队党支部书记、十月公社社长、十月区区委书记,望城公社党委书记。1966年任湖北省贫下中农协会协副主席,1968年2月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11月任湖北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并兼任湖北省工农青妇联办公室主任、省贫协主任,1975年至1977年同时还兼任浠水县委第一书记。1980年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湖北省贫下中农协会主席。1986年起任湖北省委农工部、农研室、农委顾问。1951年出席了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由于他在水稻种植方面的独特造诣和特殊贡献,1966年被华中农学院聘为客座教授;1993年被聘为高级农艺师。</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饶兴礼参加劳动 (蔡定文摄)</h3> 浠水县十月公社社长兼十月生产队党支部书记饶兴礼,模范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一贯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并带领社员与各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受到了社员的爱戴。要领导好生产,必须精通生产。饶兴礼积极钻研农业科学技术。图为饶兴礼(右)和浠水县农业局驻社干部正在进行小麦发芽试验。(1960年11月21日 张其军、贾慧摄)<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饶兴礼(右二)陪同陈永贵(右一)考察浠水县</h3>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3日,《人民日报》以《为了人民利益奋斗不懈的人——饶兴礼》为题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全面报道了饶兴礼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先进事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饶兴礼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北农村带头办农业合作社、带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人物,在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改革耕作制度,将水田由一季改为两季,将两季改为三季,并夺得“油(菜)稻稻”、“麦稻稻”一年三熟三高产。他坚持劳动,数年如一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把浠水县十月大队办成了一个思想上先进、经济上富裕,组织上巩固的大队,并且开始走上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的道路,成为浠水县农业机械化的拓荒者。</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_DZUjMatWo9fqF3t-aTvQ" target="_blank">文章来自“哈有味儿”微信公众号</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