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所感, ——20210418

天上的云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4日,终于如愿以偿地盼到了能够观看现场版的《雷雨》。</p><p class="ql-block"> 人艺话剧《雷雨》自1954年开始,到此轮演出结束已经演出了610场。被誉为“经典的经典演出”,是人艺经典保留剧目,其地位犹如是这座艺术大厦不可或缺的擎天巨柱之一 ,可见其优秀和重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么好的戏必是一票难求,十分感谢友人帮助让我梦想成真。</p> <p class="ql-block">  最早接触《雷雨》是在中学课本上,随后是电影、话剧剧本和话剧录像,各有收获。“《雷雨》的舞台艺术”这本书是真正让我窥得其中精髓 ,书带领我从作家、导演、演员和舞台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部经典,虽然如“管中窥豹”却已经让对话剧基本一无所知的小白的我大开眼界,剩下的就是心心念念必是要去剧场看一场现场版的话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本“《雷雨》的舞台艺术”是为了向中国话剧百年诞辰和人艺五十五周年献礼,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中国戏剧出版社联手推出。</span></p> <p class="ql-block">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到今年已经有88岁的高龄了,《雷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曹禺先生在《雷雨》作者感言中写到:</p><p class="ql-block">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精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明显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天地间的残忍。</p><p class="ql-block">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p> <p class="ql-block">  《雷雨》中的人物:“他们怎样盲目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却不知道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p> <p class="ql-block">  曹禺先生説“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期望着看戏的人们也用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简单去説谁对谁错,谁是坏人谁是无辜……只是体会着曹禺先生笔下人物悲欢离合,我尝试用着曹禺先生的“悲悯”角度体会着作品中的人物们,感受着“命运”的可怕无常捉弄和人类的渺小无力悲哀。</p> <p class="ql-block">  人艺艺术家满怀激情三个半小时话剧《雷雨》精湛演出带我走进那处惊心动魄的家庭悲剧。舞台演绎的情感压抑和人物悲剧冲突让我喘不上气来,我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场令人窒息的雷雨中,甚至剧终都有些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太精彩了!不愧为中国话剧里程碑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喜欢张培饰演的蘩漪。话剧中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蘩漪人物是在压抑窒息的环境中变得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和火炽的热情,</span>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她满蓄着受着压抑的“力”,在黑暗如困兽之斗充满了魅惑。张培演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激情澎湃,张力十足,节奏把控也很好,让人对蘩漪欲爱不能,欲恨难罢。只能看着她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又被别人所伤,心底反复慨叹“命运”捉弄下的人的反抗是那么的滑稽那么的无力,而她那“为了争取能够吸一口新鲜空气”的努力又是让人那么的心痛。</span></p> <p class="ql-block">  张万坤老师扮演的鲁贵我也非常喜欢。台词功底深厚,人物表达到位,做到了作者在序言中对人物的要求“他应该小心翼翼地做到’均匀’、’恰好’,不要小丑似的叫自己头上凸起隆包,尻上长了尾巴,使他成了怪物。”张老师演出的人物分寸感把握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  还有饰演四凤儿、周仆园、鲁妈、周平、周冲和鲁大海等演员都演得非常精彩,再加上音响和舞美的设计营造,为观众奉献了一台精美的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  这是饰演周萍三代演员,分别是苏民、濮存昕和王斑。</p><p class="ql-block"> 在看演出休息时,我听着后排三位上了些年龄的观众聊着话剧《雷雨》。这是他们看的第三个版本的《雷雨》,他们聊这某个人物不同演员的演出优劣,听得我佩服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情节,演出结束等电梯取车时候,又有两位观众在聊在第四幕鲁贵要挟蘩漪的那段台词,应该从那里段、应该停留多长时间以及两位演员互动中的欠缺……太厉害了吧!</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就是有艺术素养的观众吧!</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段《雷雨》这样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雷雨》非常具有国际性,在中国很罕见。人物关系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三一律的剧作典范。</p><p class="ql-block"> 专门百度了一下“三一律”: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琴提奥约于1554年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p><p class="ql-block"> “时间、地点、情景的唯一性。”“三一律”,长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是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讲这句话——‘我把人说清楚了’。”——曹禺</p><p class="ql-block"> 引用先生这段话致敬这部伟大作品。</p> <p class="ql-block">  另外,在读“《雷雨》经典场面整理”这部分文章对教会引导欣赏现场话剧演出会特别有帮助。我这里看到了导演为什么及如何处理这场戏,演员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句台词,它背后要表现的心里活动和人物性格等等,让我们从幕前看到了幕后,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剧终人散已是子夜时分,独自开着车在回家路上,车内飘荡着轻柔的音乐,看着城市霓虹静静地闪烁,如水般夜凉的安之如素漫上心头,岁月就这样简单划过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