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4.17上午九时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593期活动,江边行走欣赏沿途江景和民国建筑,了解下关的兴衰故事。</p><p class="ql-block">集合地点:三叉河郑和南路车站</p><p class="ql-block">主讲人:周英年老师</p> <p class="ql-block">出发</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外秦淮河入江口</p> <p class="ql-block"> 三叉河河口闸位于外秦淮河入江口,是南京市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非汛期关闸蓄水,抬高武定门至三叉河入江口河段水位,改善外秦淮河水环境,汛期开闸行洪。</p> <p class="ql-block"> 三叉河河闸工程建设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口闸型采用“双孔护镜门”是世界第三座同类型水闸,大闸门叠加溢流小门的结构形式为世界首创。三叉河口闸工程,反咉了城市发展水平,展现了城市面貌,将自然生态环境与周围人居环境容融为一体,创造了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体系,成为一处集市民活动、休闲、游览为一体的滨江特色空间。</p> <p class="ql-block">三叉河河口闸工程于2004年8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完工。</p> <p class="ql-block">周老师给大家介绍三叉河闸和红云桥</p> <p class="ql-block">步入红云桥</p> <p class="ql-block">红云桥座落在南京三叉河口,一边是秀丽的外秦淮河,一边是浩瀚的长江,她是从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到世茂滨江的步行桥,这一段滨江步道贯通后,结束了“隔河观望”的历史,市民可以漫步或骑车,一路吹着风,领略滨江风景。与其它桥梁不同的是,这座景观桥是红色的路面,宛若一朵红色的祥云飘落在入江口之上,这就是名字的由来吧!</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全长353米,最大跨经60米,桥面宽度为8米的人行天桥,在2014年7月实现全桥贯通。</p> <p class="ql-block">群主舒克老师为了更好的取景拍好合照,而艰难的站好合适的位置,道友协同帮助,人与相机都得保护好!</p> <p class="ql-block">南京潮水位站</p> <p class="ql-block">中山码头始建于1925年,1928年竣工,最初叫“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灵柩由北京迁葬至南京中山陵,由于码头为灵柩在长江南岸停靠的第一站,因此定名为“中山码头”。解放后毛主席视察南京便是乘海军长江舰在中山码头上岸。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轮渡的过江需求减少,中山码头的客流量迅速减少,现在已成为去浦口火车站旅游观光的轮渡专线</p> <p class="ql-block">为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而建造的中山码头</p> <p class="ql-block">“小红楼”位于南京中山北路576号,江边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是一座红砖外墙、中西合璧样式的民国建筑,以西南至东北方向为轴线对称。西南面一楼迎街有门厅,门厅顶部为二楼阳台,两边是二层辅楼,楼顶有平台,中间主楼局部三层,楼顶迎街一面是四角亭。</p><p class="ql-block">目前这幢建筑在“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内,标志牌上的文字记载着:“原首都电厂办公楼。下关电厂原名首都电厂,于1937年竣工发电,此处办公楼建于194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二00九年四月。”</p> <p class="ql-block">民国首都电厂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未,我国第一家官办公用电厂“金陵电灯管厂”,1910年建成。作为分厂的下关发电所,建于1919年。解放前,电厂几经曲折,历尽坎坷,有过”全国模范电厂”兴盛年代,也有过遭受战争严重破坏衰落的时期。号称”渡江第一船”的“京电”号小火轮就出自该厂。</p> <p class="ql-block">如今改造后的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主要用于工业遗存展示,40米高的巨型塔吊,近200米的传送带、循环泵、循环滤网等各种发电机器等都是电厂遗存下来的。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工业感。</p> <p class="ql-block">南京下关电厂是南京城市工业化和城市照明系统的动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下关电厂负责南京城市的电力供应。下关电厂进行了三次扩建。2003年下关电厂划归中国大唐集团。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滨江开发展需要,下关电厂已经异地重建。</p> <p class="ql-block">这是栓锚的坑</p> <p class="ql-block">观赏江豚最佳点</p> <p class="ql-block">漫步中山码头、大马路,民国海军医院旧址,品文化古韵。</p> <p class="ql-block">大马路位于下关地区,此处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是洋务运动的产物。1895年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下令修筑大马路,成为通往南京城内的主要干道,车辆往来如织,运输业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南京有“北有大马路,南有夫子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0年下关大马路,展现了早期下关“外滩”。</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该行始建于1923年,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将上海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1914年成立中国银行南京分行。</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下关分行旧址,历尽风雨,依然气势昂扬,六根粗壮的石柱岿然耸立,顶部石台的花纹简约精美。</p> <p class="ql-block">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是一幢灰白色建筑,城堡式楼顶散发出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古典风韵。建造于1918年,高三层,当年工作人员全部是英国人。</p> <p class="ql-block"> 下关码头候船厅始建于民国初年,改建于1954年。</p><p class="ql-block"> 位于南京大马路21号,它是三层楼房,它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国建筑,郭浩袭了浓郁的民国风情。临江而且建,红柱绿梁,灰墙拱门,如今这座下关老码头候船厅已经挨了新妆,层楼外墙修葺一新,古色古香不上人大气。两根朱红色柱子上挂着“下关历史陈列馆”和“南京滨江商务区规划规划展览馆”白底黑字的牌子。一至三层楼展厅述说下关百年兴衰史,展望下关滨江商务区门上创辉煌。</p> <p class="ql-block"> 南京民国海军医院旧址位于老下关惠民桥一带,它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人潮涌动的码头,一批批伤病在此得到救治。医院长条形住院部,共1363平方米,凹形急诊部则约806平方米,院内曾有回字形的石子路和梧桐林荫大道。</p> <p class="ql-block">这处建筑既有窗花挂落等中国传统元素,又有罗马柱这种“西洋风”,可谓是经典的中西合壁,记录历史。</p> <p class="ql-block">扬子江饭店是西方人在南京最早开办的宾馆</p> <p class="ql-block">扬子江饭店建于1914年,由英国人柏耐登设计并主持建造,英中世纪城堡式样,墙体均用明代城墙砖砌成。</p> <p class="ql-block">下关地处长江之滨,铁路、公路、车站、码头分布于境内,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为南京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下关沿江地带的码头密布,航运,航务,航道,港务,港监港检等运输和航运管理机构众多,是水运物资重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口一一南京港。已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综合性枢纽港口。</p> <p class="ql-block">合影由道友和群主提供,在此谢谢!</p><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与制作2021.4.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