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第三幼教集团家庭教育分享之——家庭教育误区

美 篇

<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大家好:玛纳斯县第三幼教集团家庭教育分享活动开始啦,今天我们分享的内容是——家庭教育误区</p> <p class="ql-block">  内容:</p><p class="ql-block"> ☆ 把电子产品当“保姆”</p><p class="ql-block"> 误区:很多家长扔一个电子产品给孩子看看动画或有声绘本,这样自己可以轻松好一会儿;也有家长觉得让孩子看这些,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拓宽知识面、开发大脑。</p><p class="ql-block"> 真相: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使孩子养成被动学习接受的思维习惯、懒得动脑。</p><p class="ql-block"> 建议:家庭多进行亲子活动、约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家长以身作则。&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分享孩子的糗事</p><p class="ql-block"> 误区:孩子常常会“犯错”,有的家长喜欢分享孩子的这些糗事,觉得滑稽可爱。尤其是最近过年了,亲戚间在饭桌上常常会这么做。</p><p class="ql-block"> 真相:伤及孩子的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建议: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就私下找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下次可以怎么做。而过年的饭桌上,就尽量鼓励和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与别人比较</p><p class="ql-block"> 误区:“别人家孩子”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比较,甚至直接责备孩子“不如人”,觉得这是激励孩子的一个手段。</p><p class="ql-block"> 真相:每个孩子擅长领域与发展顺序皆不同,这样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只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引起孩子的反抗。</p><p class="ql-block"> 建议:家长先放平心态、多鼓励孩子的长处,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p><p class="ql-block">推荐一套绘本——《青蛙佛洛格的成长故事》,很适合家长陪孩子一起看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代劳孩子的手工作业</p><p class="ql-block"> 误区:幼儿园里常有亲子手工作业,许多家长大费周折,力求精致、美观,做出来的作品是不错,却几乎没有孩子的参与了。</p><p class="ql-block"> 真相:幼儿园布置这些做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体验亲子协作的乐趣、发展动手能力。家长代劳剥夺了孩子的这些机会,还会让孩子变得害怕失败、输不起。</p><p class="ql-block"> 建议:让孩子尝试生活中的各种失败和错误,才能真正变得独立坚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你!”</p><p class="ql-block"> 误区:孩子犯错时,许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辜负了自己的期待,说出类似的话,希望以此教育孩子。</p><p class="ql-block"> 真相:这样说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生怕辜负了父母的期待,久而久之变得孤僻、不爱交流。</p><p class="ql-block"> 建议:多抽些时间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做自己忙工作的借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在孩子面前评价其他孩子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误区:有的家长很注意对自己的孩子用积极的语言,却忽略了对其他孩子也这样,会不经意间在孩子面前说其他孩子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真相:会导致孩子不会赏识别人,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p><p class="ql-block"> 建议:对其他孩子也要用正面的语言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为拖拉的孩子收拾残局</p><p class="ql-block"> 误区:有的孩子做事慢吞吞的,家长又没有耐心等,干脆就帮助孩子迅速地完成。</p><p class="ql-block"> 真相:孩子的惰性与依赖性只会越来越强,觉得什么事都和自己没关系。</p><p class="ql-block"> 建议:家长要克服自己内心的焦虑,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与任务,帮助孩子树立做事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为了避免孩子做不好,处处包办</p><p class="ql-block"> 误区: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做不好,常常会担心而替孩子包办一些简单的事。</p><p class="ql-block"> 真相: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p><p class="ql-block"> 建议:尊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教会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不让孩子做家务</p><p class="ql-block"> 误区: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专心学习就可以了,做家务会耽误时间,孩子也做不好。</p><p class="ql-block"> 真相:劳动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培养责任心,而不让孩子做家务容易让孩子变得“好吃懒做”。</p><p class="ql-block"> 建议: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把做家务的机会还给孩子,且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及时给予孩子肯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安全教育过度</p><p class="ql-block"> 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安全过分关注,“别动”、“小心”、“很危险”是他们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 真相:过度的安全教育容易造成孩子胆小、做事束手束脚、不敢尝试。</p><p class="ql-block"> 建议:给孩子讲些与勇气相关的故事,给孩子创造机会去独立完成一些事,必要时家长可以适当“示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不停催促孩子</p><p class="ql-block"> 误区:许多孩子的每日生活都在催促声中度过,似乎忙碌、快速、高效是孩子该有的生活状态。</p><p class="ql-block"> 真相:很多时候孩子的“慢”并不是磨蹭,而是在整理思路让自己做得更好。催促只会打乱孩子的节奏,会导致孩子变得易烦躁、耐性差或反应迟缓。</p><p class="ql-block"> 建议: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不要用自己的做事节奏来要求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可自由支配的事件;分清孩子究竟是磨蹭还是慢条斯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让孩子死记硬背</p><p class="ql-block"> 误区:面对家长的逼迫,孩子有时候的学习是机械记忆,即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容本身,而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真的学会了而进一步加大难度。</p><p class="ql-block"> 真相:加大难度后孩子无从适应,受到打击后学习兴趣不断被打击。</p><p class="ql-block"> 建议:家长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时考虑孩子的实际年龄和相应的理解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忽略孩子提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误区: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要变身“十万个为什么”。很多时候家长忙于其他事或自己也难以解答,就会选择忽略孩子提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真相:忽略孩子的问题对孩子求知欲和智力的发展是很大的打击。</p><p class="ql-block"> 建议:尽可能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回答孩子的问题,如若答不出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探究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胡乱给孩子报兴趣班</p><p class="ql-block"> 误区:许多家长秉持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由,帮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p><p class="ql-block"> 真相:如果孩子对这些兴趣班没有兴趣,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损害,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容易受到打击。</p><p class="ql-block"> 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给孩子报兴趣,且要和孩子一起商讨;同时家长应该多开展亲子活动丰富周末的生活,而不是用兴趣班搪塞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替孩子承担错误</p><p class="ql-block"> 误区: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受批评,孩子犯错时急着跳出来帮孩子承担。</p><p class="ql-block"> 真相:孩子会觉得什么事后面都有家长撑腰,对责任感的培养很不利。</p><p class="ql-block"> 建议:家长不要过度保护,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用老师吓唬孩子</p><p class="ql-block"> 误区:老师在孩子面前很有威信,有时家长管不住孩子,就会搬出老师,如“你再不听话我明天就告诉老师去!”</p><p class="ql-block"> 真相:经常拿老师吓孩子,可能一时的效果比较好,但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厌恶老师、厌恶去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建议:对孩子多一些耐心,不要用老师来吓唬孩子。</p> <p class="ql-block">  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有了问题怪幼儿园是不对的,有了成绩和功劳全归到幼儿园也是不对的,家庭的作用远远比学校重要得多。</p><p class="ql-block"> 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您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误区?或者您有什么家庭教育的好方法,请大家积极评论,我们期待更多家长的交流分享……</p> <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第三幼教集团家长学校育儿分享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见啦。</p>

孩子

家长

误区

真相

建议

家庭教育

兴趣班

分享

自己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