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的美篇

木子

<p class="ql-block">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电影《你好,李焕英》</p> <p class="ql-block">  含泪看完电影《你好,李焕英》,泪眼朦胧中看到的却是我的“李焕英”。一直想写写我的“李焕英”,却一直没有下笔,也许因为所有的“李焕英”们在儿女们心里都是伟大又无私,我不愿重复那些词语,也许是仍不愿面对我们阴阳两隔的现实,亦或许是失去至亲的伤痛,我不愿轻易地去触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排行老大</p><p class="ql-block"> “妈妈也曾是个女孩儿,因为生了我们,她才成了妈妈。”(电影台词)</p><p class="ql-block"> 我的“李焕英”,美丽干练,年轻的时候留着两条光溜溜的大辫子。她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姊妹七个,我的“李焕英”,她排行老大。也许是占着家里对老大的偏爱,她读完了完全小学,之后便辍学回家,但这在当时的农村女性中也是为数不多的。她排行老大,也让她从小就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我的“李焕英”呀,她辍学后一边要上集体的工挣工分,一面还要料理家务,一大家子人每天起的最早的就是她,打扫挑水,洗衣做饭,到冬天还要添柴烧炕,有时勤快的她一大早趁烧炕时还把外婆的棉衣棉裤在火上烤热乎了才让外婆穿衣起床。有一次,她领着大弟去涝池挑水,结果年幼的大弟调皮不帮她跑掉了,她因自己一个人挑不动水急的直哭.....后来,这个大家庭因外公的早逝,留下外婆和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生活更是艰难,我的“李焕英”那时虽已出嫁,仍为几个弟、妹上学、婚姻的事操碎了心,这种宽厚、隐忍的品性一直伴随了她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头沉”</p><p class="ql-block"> 我的“李焕英”,后来嫁给了教书的父亲,是一个标准的“一头沉”家庭。对我的“李焕英”而言,她后来在家庭中付出的艰辛远远大于她嫁给一个有工作的丈夫所带来的体面。结婚后,父亲长年在学校教书,不久祖父因意外不幸去世,当时家中没了男劳力,犹如失去了顶梁柱,我的“李焕英”啊,既要干男人的活也要做女人的活,她起早睡晚,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回到家还要承担一些像担水、拾柴类在农村适合男人干的重体力活,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为几个孩子做鞋做棉衣,缝缝补补,不知多少个夜晚,伴着昏黄的煤油灯,她纳鞋底抽绳子时发出的“咝溜”声犹如一首首动人的乐曲伴随着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她晚年眼睛不好也许就是煤油灯下熬夜做针线活落下的祸根,为此,教书的父亲每个周末回家便使尽全力地帮助她,但仅靠一个礼拜天,根本减轻不了她体力劳动的重担。我的“李焕英”啊,尽管付出了艰辛,但当年按人头和工分,从生产队分粮分物的体制,家里吃的还是紧张,生活依旧窘迫艰难,而繁重的生活最终使她积劳成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苦”里带“甜”</p><p class="ql-block"> 我的“李焕英”,是个急脾气,但孝老爱幼,淳朴善良。在她眼里婆婆也是妈,她和自己的婆婆共同生活四十多年,农业社上工地劳动挣工分,责任制后置庄基、养家畜、种烤烟、栽果树......努力发展家庭经济,几十年和睦相处,是乡里的“五好家庭”,她贤淑明理,是村院里公认的“好媳妇”。我的“李焕英”,她重活自己做,婆婆牙不好,每顿饭,她都会单独煮烂了给她吃,逢年过节哪怕自己不穿新衣也要让老人穿得体面一些,这些都是生活的日常,她的言行也潜移默化在孩子们的心里。我的“李焕英”啊,当年幼的小女半夜发烧不醒,是她央求邻居用自行车及时送医,小女儿疮口化脓,是她背着每天步行几里路到乡卫生院打针换药,直到痊愈。 </p><p class="ql-block"> 我的“李焕英”,她温和通达,从不打骂孩子,从小到大孩子们也都愿意把自己的快乐或痛苦跟她分享,她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里再忙再难也从不耽误娃们的学习,每到开学季,她都会尽量能让孩子们穿上自己做的新鞋新衣,遇到考试她还不忘给孩子们的书包里装上两个煮鸡蛋,鼓励他们得满分。我的“李焕英”,她持家有方,责任制后,家里粮食虽已够吃,但经济依然窘迫,因为四个孩子要上学,孩子们跟随父亲上初中后,学习上的事她使不上劲,她就竭尽所能做好全家的后勤生活保障。我的“李焕英”手脚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每天清早,还不等全家人都起床,厨房里便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她的菜园子,瓜果蔬菜,一应俱全,饭桌上,总能吃到她种的、想着法子、变着花样的饭菜。在她的辛勤操持下,粮食、蔬菜、水果等不但能满足家中需求,还经常分享给亲戚邻里,有时还能换点零花钱来贴补家用。我的“李焕英”,待人真诚,友爱邻里。由于家里缺劳力,少不了请亲戚邻里帮衬,每次她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感恩相报,或是用心做了酒菜来招待,或是倾其所能地相助,用她的话说:“干活费力气,要记得人家的恩情哩!” </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日子虽苦,但一家人总是一团和气,我的“李焕英”呀,乐观坚强,累并快乐着,当孩子们学业有成时,她那沧桑的脸上终于多了些许光彩、自信和安慰,但当她的大儿子自己因家里缺劳力,为了给她减轻负担而中途高中辍学时,她的刚强的眼里满是失落和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李焕英”的心里,这就是一种“苦”里带“甜”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爱这土地”</p><p class="ql-block"> 我的“李焕英”,养大了四个子女,又帮着四个子女看大了他们孩子。我的“李焕英”啊,她总是替别人着想,每到周末,她都会惦记着儿、女、孙辈们,做好了各种孩子们喜欢的饭菜,全家十几口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儿女们离家时她又不忘给他们带上自己做的馍,地里种的菜。</p><p class="ql-block"> 我的“李焕英”,每次吃饭她都是收拾这拾掇那,总是在孩子们吃饱后最后才吃。我的“李焕英”,每次给她买衣服、吃的,她总说不要乱花钱,她是替子女着想,怕花多了耽误他们过日子,就连她临走前,也是安排叮嘱了许多后事,她是不想让子女们到时慌手忙脚。我的“李焕英”啊,年纪大了以后仍喜欢上地劳作,种豆、栽菜、拔草、浇水,面对家人的反对,她说:“我爱这土地。”我相信,这片让她辛劳了一辈子的土地带给她的一定是内心的安定与踏实。</p><p class="ql-block"> 我的“李焕英”啊,当她相濡以沫的老伴走后,小院里便留下她孤单、无助的身影,无情的岁月,霜白了她的鬓发、沧桑了她的容颜,迟缓了她的步履,使她犹如风中的烛火,每次看着她茫然无助的眼神,心中顿生无限的疼惜..... </p><p class="ql-block"> 她,就是我的“李焕英”,我最最勤劳慈爱的妈妈,虽普通平凡但无可替代的妈妈,她叫张彩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实告诉我,我的“李焕英”离开我已经整整一周年了,我们母女已阴阳两隔,再也难以相见,不觉泪流满面,失声哭泣。 </p><p class="ql-block">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