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美人间四月天,区域教研谱新篇。为了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促进教研共同提升,4月16日,樟树市第八小学举办了小学教研协作体(三片区)暨樟树八小示范课教研活动。来自小学教研协作体三片区的八小、实验学校、六小、清江小学、张家山中心学校、永泰中心学校、洋湖中心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教学骨干一同参与了本次教学研讨会。义成中心小学的丁校长带领学校骨干教师也不顾路途遥远,专程赶来参与我们这次活动。</p><p> 本次活动由共同听课、交流设想、评课议课三部分组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课堂展示 精彩纷呈</b></p> <p> 第一堂课是喻丹老师对五年级下册第9课《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古诗的整合教学。整堂课设计颇为大胆,构思巧妙,采用了“合——分——合”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悟两首诗借景抒情时反衬手法的妙用。整堂课学生通过思维的整合,获得了学习古诗的新方法。</p> <p> 第二堂课是柯思思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牧场之国》。整堂课是常规教学,围绕“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通过抓关键词、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作批注对这篇课文的感情升华,从而发出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整堂课围绕单元目标,让学生学中练,练中学。</p> <p> 第三堂课是姜兰老师上的一堂概念课《认识面积》。整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教师引领学生探究什么是面,面有大小之分,进而揭开面积的“面纱”,让学生成功地走进了面积的世界。整堂课中教师采用:涂色比赛、摸一摸、拍拍手、跺跺脚、击掌、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形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p> <p> 第四堂课是黄卫红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整堂课设计以“动手操作一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巧妙设计用“剪一刀,剪二刀,剪三刀”直观形象深刻地突破“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的难点。整堂课思路清晰,讲解透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交流设想 精进不休</b></p> <p> 在交流活动中,曾蔚云副校长首先对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她介绍了我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希望教研协作体的兄弟学校可以在此次活动中畅所欲言,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随后,四位授课教师畅谈了自己本堂课的一些设想。</p> <p> 喻丹老师针对她此次的古诗整合教学分享了她设计的初衷: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首次在“对话”中增加了“教科书编者”一说,目的是希望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编者意图,不仅要明白文本的原始价值,同时要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提升对话的质量。希望这样的整合教学,整合拓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让古诗的教学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p> <p> 柯思思老师认为新课标很注重单元导读,单元导读是“门”,只有对“门”有了深入了解,才能真正走进“家门”。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她将单元目标渗透到教学之中。同时将作者的写作背景在讲解过程中提到,让孩子对作者写作初衷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还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建立保护环境的理念,让孩子发现原来荷兰之美不仅美在牧场,还美在人、景。</p> <p> 姜兰老师首先对她这堂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解说;接着她把这堂课中设置的一些“小情境”与大家一起分享,课堂上适时出现的一些小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姜兰老师重点谈了一下她对“数学课堂与语言艺术”的一些看法,其中特别提出了她的儿歌语言教学,她认为总结规律和进行对比时如能编辑恰当的儿歌进行教学将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p> <p> 黄卫红老师分享了她的备课思路和教学经验: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各种数学思想,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评课议课 精细入微</b></p> <p> 四位授课教师的分享结束后,评课议课便开始了。教师们纷纷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大家一起分享,气氛异常热烈,将本次教研活动推向了高潮!</p> <p> 杨文娟老师第一个站起来,谈了谈她对喻丹老师今日之课的感受。喻老师的课构思奇特,设计精巧。在整合两首诗的过程中,通过一个合——分——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当中“反衬”表达效果的妙处。在教学中,喻老师让学生给古诗中的景物配上颜色,穿插了许多历史背景的介绍,方法多样,形式新颖。</p> <p> 廖华民老师对姜兰老师的课感受尤为深刻。姜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课堂中,姜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表扬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得生动、有趣。她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给树叶涂色比赛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设计了很多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让学生不断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姜老师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使学生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了清晰的表象,加深了对面积的理解,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p> <p> 胡宇萍老师谈了谈她对柯思思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这堂课的看法。柯老师教态亲切、自然,音质特别好;导入新颖,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直奔主题。讲解课文内容时,紧扣关键词,感受牧场之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能依托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方法指导。之后的小练笔,让学生实际操作,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p> <p> 陈小莉老师颇为欣赏黄卫红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导课自然流畅,能紧扣重难点展开。另外,黄老师的作业设计新颖,学生动手能力强,师生互动贯穿于整个课堂。</p> <p> 吴佳群老师认为喻丹老师的课堂准备很充分,古诗佳句信手拈来;课堂语言丰富,彰显了自身深厚的语文功底。板书设计甚为巧妙,利用卡片位置的变换,通过形象的手势,让学生理解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也让朗读训练落到实处。</p> <p> 廖才根老师对姜兰老师的课感受深刻,他谈到了姜老师的课语言亲切,行如流水,紧扣重点,突破难点。课堂设计新颖独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且教学手法多样,层次分明。姜老师驾驭自如,课堂氛围浓厚。</p> <p> 裴建红老师对柯思思老师导入环节的巧妙设计欣赏有加,通过让学生做小导游来介绍荷兰,初步对荷兰产生了一个整体印象:水多、花多、动物多,从而引出文中“牧场之国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这句话就水到渠成。同时,教授这句话在文中是总起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再将写作渗透其中,做到学习的迁移。真是用心设计!</p> <p> 董娟老师对喻丹老师的课感受深刻,认为她的课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一课一得,抓住一点,逐层攻克,落实目标。教法新颖,利用已学的诗歌解析新授诗歌,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引领学生探索古诗。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同时巧妙的板书,与教学相辅相成,将“反衬”手法简单化、形象化,水到渠成,突破难点。</p> <p> 李嘉颖老师从教师授课语言,知识储备,课堂设计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听课感受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让我们看到了年轻老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规划。</p> <p> 黄丽丹老师认为黄卫红老师的课导入巧妙,潜移默化中分散了难点;知识点的衔接自然,教学环节井然有序;课件的展示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课堂活动有的放矢,让人耳目一新。</p> <p> 何丽娟老师谈了自己听了喻丹老师的课之后的感受:古诗整合教学放在公开课上来展示,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一份勇气的挑战。以后自己在课堂中也要敢于创新,不断探索!</p> <p> 在研讨互动中,教师们发言客观公正,通过交流真正实现了思想观点的碰撞,达到了协作提高的目的,收到了“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的理想效果。</p> <p> 之后,义成中心小学丁卫文校长,清江小学付素梅副校长也从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同时阐述了此次活动给自己学校的教研活动带来的重大意义。</p> <p> 活动最后,八小付后玲校长从三个层面,层层深入地总结了此次小学教研协作体三片区教研活动的意义,并希望我们三片区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研修管理同谋,计划同盘,活动同行,资源同享,信息同用的协作宗旨,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优良的协作体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三片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升,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飞跃。</p> <p> 此次教研协作体三片区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三片区的各所学校定会在教体局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携手同行,在教育的大潮中共同创造教育教学改革的美好明天,精诚合作,扬帆远航!</p> <p>文字编辑:喻丹</p><p>图片:聂秋红、杨丽荣、喻丹</p><p>审核:曾蔚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