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师生情

杨星光

<p class="ql-block">辽宁省实验中学“老三届“编辑部征文活动之 ——尊师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五十五年师生情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蒋蕴玲老师是我在辽宁省实验中学读书时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她,既是我的学识的启蒙者,又是我人生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一、实验园,学知识长本领的殿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965年,12岁的我踏入了省实验的校门。举目四望,俱感新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班主任来了!那时的蒋老师三十出头, 戴一副眼镜,讲着一口略带河南味儿的普通话。聪慧睿智,和蔼可亲。 蒋老师讲课的水平很高,听她的课,全班同学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她,是带着全身心的情感讲课的,每当课文读到动情之处,泪花伴着哽咽,许多同学也跟着落泪。蒋老师批改作业十分认真仔细,每当作业本、作文本发下时,总能看到她大段的批语,针对性很强,具体而详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蒋老师带班级的责任心极强,无论在晨起时还是就寝前,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南五马路的市体育场附近,离学校比较远,劝她下班后早些回去。她总是笑笑说,再一会儿就忙完了。一天,蒋老师列出了一个包括我在内的人员名单,说是这些同学的钢笔字需要下功夫去练一练,不然会影响到将来成长进步。老师的细心,至今都在感动着我。好在,我们这些当学生的,没有辜负蒋老师的殷切希望,十分珍视在实验园里读书学习的宝贵时光,凭借着当年练就的童子功,加上走入社会后不间断的持续努力,都成为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政治运动的大势之下,师生们俱被裹挟在里面。不知何时,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出现了一张针对蒋老师的大字报。老师十分坦然,对待年幼且不明事理的孩子们依然热情不减。 一段时间里,学校的教职员工中不知被谁组成了一支所谓的劳改队。1966年10月的一天,我随红卫兵组织到郊区的道义公社参加劳动。恍惚间,劳改队的人群中竟闪动着蒋老师的身影。我的心,猛然被揪住了。那般的情形下,我只能远远地、无奈地望着正在忙碌的老师,久久不忍走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二、惜离别,岁月磨不掉的无限挂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 蒋老师为务农的同学们送去了小饼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文革突变,学业中断。1968年,我们不得不离开了自己深深眷恋的实验校园,被一窝端地下到农村去斗地战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蒋老师,牵挂着在黑土地上刨食的弟子们,“他们这么小,干活那么累,能不能吃得饱?”听说有人要去盘锦,老师通过嘴攒肚挪和从邻居那儿讨来的副食票,买了好几斤的小动物饼干,托人送到学生们下乡的地方。蒋老师把这些饼干数了一遍又一遍,反复盘算着每个人可以分得几块儿饼干。虽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饼干没能送到。几十年后,方才得知这个故事的老学生,依旧被深深的感动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 蒋老师鼓励我刻苦学习科学文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969年我当兵了。中苏边境冲突之后,我随所在部队被紧急疏散到吉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紧张繁重的训练之余,我接到了蒋老师的来信。此时的实验中学已改称为沈阳蓄电池厂育红学校。信中,恩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在苦练杀敌本领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以求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 蒋老师要我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七十年代中期,我去和平区图书馆看望已经离开实验中学的蒋老师。一别七年,近两个小时的师生畅谈,甚为畅快。当恩师得知我在军队中做政治工作时,鼓励我要通读全部的马恩原著,并将馆藏的《马克思全集》第一卷借给我。可是不争气的我,在翻来覆去地啃了许久之后,仍然对书中的要义不甚了了。没得办法,对于自己曾抱有过的“遍览先贤原著”的目标,不得不中途放弃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三、再相逢,倍加珍惜和回味的美好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999年5月4日,省实验中学建校50周年校庆。那天,是蒋蕴玲老师最开心的时候。那次相聚,是我们三班同学到校人数最多的一次。蒋老师像当年召开全班大会那样,要我们一个一个地汇报离校后的经历和现今状态,逐人逐个地点评嘱托,问暖嘘寒。</span></p> <p class="ql-block"><i>  1999年5月4日蒋老师</i></p><p class="ql-block"><i> 和三班同学在一起</i></p> <p class="ql-block"> 时间,又飞快过去了10年。已被调到华东地区工作的我刚刚回到沈阳,家里的军线电话响了。我赶忙抓起电话,话机的另一端传来蒋老师的亲切声音。我十分惊诧,东北战区的军用电话系统刚刚升位改号,恩师能找到我,得花费多少周折啊!我连忙问,老师,有什么事吗?她轻声地说,“我只想提醒你,咱们实验中学又快校庆了。你抓紧联系一下班里同学,咱班的人不能去少了!”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p> <p class="ql-block"><i>实验中学建校60周年蒋老师</i></p><p class="ql-block"><i> 和本文作者在实验校园</i></p> <p class="ql-block"> 2013年8月,乔薇同学从北京回到沈阳,我们相约去看蒋老师。一行人到了老师家的门前。敲门后,屋里却没有反应。家里怎会无人?众人正在纳闷,远远看见,我们可敬的蒋老师,拄着一把旱伞,手拎一个布袋,步履蹒跚的朝这边走来。同学们赶紧疾步上前,忙不迭地鞠躬、问候、搀扶……原来,蒋老师患上了严重的骨关节炎,影响了腿部的行走功能。但是,当她得知学生们要来看她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強忍病痛,顶着烈日到超市买水果招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嗨!这帮老学生啊,心里的五味杂陈难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2013年8月同学们看望蒋老师</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蒋老师请同学们吃西瓜</i></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蒋老师的女儿告诉我 : 有一次,恩师知道又有同学要去看她,因为记错了日子,连续两个晚上没睡着觉。 此后,我们去看蒋老师,只与老师的女儿事先联系约定,不敢过早的让她知道。</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2015年的8月16曰,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50年前的这一天,我们1965级学子走入了省实验的校门。当看着兄弟班的同学们簇拥着方祖良老师、王兰菊老师在礼堂门前照相,我们三班的同学都十分眼热。大家多么地希望可敬的蒋老师也能在此刻出现啊! 可是,大家又不忍心让老人家过来,蒋老师骨关节炎的症状越发地严重了。最近,又患上了老年性震颤的毛病。作学生的,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再去增加她的痛楚。</p> <p class="ql-block"><i>  蒋老师搬家到浑南新居</i></p><p class="ql-block"><i> 同学们来“燎锅底”</i></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22日,是我们实验中学三个班下乡盘锦50周年的纪念日。年迈的蒋老师执意要亲自前往参加纪念活动。经过几天的反复劝说,老师才很不情愿地服从了我们的意见。纪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从盘锦赶回沈阳,第二天就将大家精心制作的纪念册送到了蒋老师的手上。</p> <p class="ql-block"><i>  实验中学老三届知青</i></p><p class="ql-block"><i> <span class="ql-cursor"></span>下乡盘锦50周年合影</i></p> <p class="ql-block"><i>同学们将精心制作的《下乡</i></p><p class="ql-block"><i>50周年纪念册》赠送给蒋老师</i></p> <p class="ql-block"> 2019年,眼看着省实验中学建校70 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作为曾经的实验学子和教师,蒋老师的心里很不平静。经李晓明同学提议,老师召集学生们翻箱倒柜地找出当年的老照片,满怀激情地制做了一幅饱含着美好心愿的《祝颂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衷心祝福我们的母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建校70 周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校庆这一天,年近90岁的蒋蕴玲老师,被同学们用轮椅推进了实验校园,她用当年紧握粉笔的手,郑重地在校庆签名版上签名留念。</p> <p class="ql-block">  校园中,恰巧遇到姬庆生老校长,两位老师互致真诚问候。岁月流逝,感慨良多。</p> <p class="ql-block">  师生们又来到当年的教室,同学们端端正正的坐在课桌前,请蒋老师再给大家上一堂语文课。蒋老师的脸上,除了当年的亲切慈祥,又增添了几分庄重。</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在当年的宿舍楼前</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蒋老师和1965级同学在一起</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校园的长廊里,师生们将快乐的身影定格于照片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当下,实验“老三届”里年龄最小的我们已踏上了“奔七"之路,教过我们的老师也愈发苍老,身体状态大不如前。但每当我们这些老学生出现在蒋老师面前时,老人家都异常兴奋,捧出买来的新鲜水果招待大家。同样鬓发染霜的同学们还像当年一样,亲昵地围坐在老师身边,口无遮拦地诉说着自己或是坎坷或是幸福的经历。大家依旧习惯性地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想从当年的老师那里寻找出自己所期盼的答案。应该说, 每一次的师生相聚,都有着过年一样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蒋蕴玲恩师的形象、品格、勤勉治学的态度,永远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她和所有实验校园里的优秀教师一样,是我人生的楷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可以说,我们这些实验老同学与蒋老师之间半个世纪有余的纯真情感,体现了人世间真正意义上的真善美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稿,讫于2020年6月11日</p><p class="ql-block"> 第二稿,修改于2021年4月17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作者:杨星光,1953年生,1965年考入辽宁省实验中学,就读于蒋蕴玲老师为班主任的初一三班。1968年下乡至沈阳市于洪区造化公社造化大队第三生产队。1969年入伍,历任战士、干事、副处长、政委,军事代表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局长、政委。现已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p> <p class="ql-block"> 附 录</p><p class="ql-block"> 根据实验中学老三届编辑部的要求, 将目前获知的部分读者对本美篇的感言截屏或粘贴于后:</p> <p class="ql-block">高二三班印勇勇:</p><p class="ql-block"> 初一-三班是我们的小班,又是和我们一起下乡到盘锦的三个班之一(还有初二-二班),他们虽然是老三届年龄最小的,但也是”奔七”了,和我们大几岁的高中师哥师姐比却生龙活虎、创新进取,如下乡盘锦五十周纪念册、国内自驾游、组团到朝鲜都是他们倡导的!杨星光的美篇使我想起七十年校庆中午在一块就餐,双方演出的节目,我班曾当过老师的十多人当蒋老师面合唱《长大了就成了你》,蒋老师很激动,眼含热泪,双方合演的歌伴舞巜鸿雁》等,我第一次给蒋老师一敬酒,非常遗憾没给我班班主任王福明敬酒(他于校庆前一天五月三日因病去逝了)等情形记忆犹新!老三届编辑部开展这次活动和杨星光的美篇值得大大的点赞![强][强][强]</p>

老师

同学

实验

中学

老三届

三班

我们

盘锦

师生

校庆